高明区


  概 况
  高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濒临西江,东南和南面与鹤山市交界,西南与新兴县相连,西北与高要市接壤,东北隔西江与三水区、南海区相望。全区总面积960平方千米,2015年末户籍人口30.12万人,常住人口43.05万人,下辖荷城街道、杨和镇、明城镇、更合镇和西江新城,共有72个村(社区)。区政府所在地为荷城街道。高明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设县,历史文化悠久,曾有“文风甲端郡”“硕彦辈出”美誉,涌现清代版刻家、中国第一个华人牧师梁发,革命“三谭”(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地貌为“六山一水三分田”,拥有唐代龙窑遗址、灵龟塔、古椰贝丘遗址、皂幕山风景区、桫椤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和人文景观。
  2015年,高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63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1.9亿元,增长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84亿元,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352.18亿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06亿元,增长10.1%;外贸出口总值22.4亿美元,增长3.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64元,增长9.1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76元,增长10.2%。
  
  经济建设
  【农业】 2015年,高明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6.48亿元,同比增长4%。种植业产值11.07亿元,下降0.6%;林业产值0.97亿元,增长4.5%;畜牧业产值14.39亿元,增长4.8%;渔业产值8.26亿元,增长5.2%;农林服务业产值1.74亿元,增长5.2%。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共4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5家,共1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共32家,其中11家为市级示范社,4家为省级示范社;新增市级“菜篮子”基地5个,共12个;新增区级“菜篮子”基地7个,共17个。打响生态农业品牌,全区农业类省名牌产品9个,有机认证农产品3个,绿色认证农产品1个,无公害认证农产品24个,建成“三品”产地认证基地 15个,认证面积0.13公顷。
  农业园区稳步建设。完成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举世公司罗非鱼加工)项目、农业园区(横村片)、福融八达现代水产物流园区和泰康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台湾优质水果种植休闲基地、高明区无公害蔬菜种植园区、温氏公司更合种鸡场等3家现代农业园区启动建设,并按计划推进。累计建成农业园区2000公顷,盈香生态园、鸿丽无公害蔬菜种植园等10家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佛山市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智慧农业深入推进。完善“农信通”服务平台,全区农信通平台用户达1.3万户,全年通过平台发送信息46.3万条。完善农技宝云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完善二维码追溯系统,应用追溯平台企业15家,涉及产品60多个。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应用,全年上传农业部服务器动物标识信息36.7万条,免疫信息67.4万条。实施淡水鲜活水产品试点标识管理,备案养殖户463户,养殖总面积660.27公顷。开发农业发展新业态,引导农业企业开发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
  【工业】 2015年,高明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741.07亿元,增长8.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8.71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80%。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285家,超10亿元企业17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56家,超亿元企业3家。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年增资扩产项目28个,投资额68.58亿元。利用技改提升加快转型升级,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5.47亿元,投资增速53.8%,全区技改备案项目111个,同比增长117.06%。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明显,海天调味、溢达纺织和中油高富等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年产值分别接近100亿元、60亿元和50亿元,带动纺织服装、石化塑料、金属材料、食品饮料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产值16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0.2%。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机械设备等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规划建设三大装备制造园区,14个总投资50亿元的重点装备制造业项目已投产6个,其中中车佛山修造基地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全年全区装备制造工业产值654.31亿元,增长19.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5%。新材料、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210亿元,占7.9%。全年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37个,投资额91.69亿元,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21个,投资额36.33亿元。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远华塑料、溢达纺织入选广东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存量36家,同比增长2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分别达31.8%、100%。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建设,发明专利申请量863件,增长62.83%;发明专利授权量186件,增长161.97%;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全市五区第一,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全市第二。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9家,新增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建成企业工程中心131个。企业申报上级科技项目111个,增长101%。新增注册商标658个,同比增长17.4%,年末拥有国家驰名商标1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6个。拥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2个,创建“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考评得分全市第一名。
  项目引进落实成效显著。围绕“421”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开展精准招商,全年引入项目73个,投资额178亿元,亿元以上项目52个。总投资284亿元的17个项目纳入省重点,入选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再创历史新高。建立区领导挂钩重点项目“五个一”(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机制,推动实现11个省重点正式项目动工率100%、24个市重点正式项目动工率95.83%,40个区级重点产业项目动工率(含投试产)超85%。落实中小微企业减负政策,完成“个转企”“小升规”企业分别47家、34家,认定小微企业8家,协助企业申请减免税费;协助28家小微企业申报省贷款贴息扶持资金,11家企业共获得贷款贴息299万元。  
  【第三产业】 2015年,高明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31.86亿元,增长13.5%,占地区生产总值18.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比上年提升3.7%和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06亿元,增长10.1%。  重点“三产”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21个,合同投资额约83亿元,引进项目数和投资额分别约占总数30%和50%。11个“三产”项目列入省重点,占高明区省重点项目61%。加快总投资156亿元的18个全区重点“三产”项目建设,其中14个动工建设(包括3个投产),其余4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其中高明实验中学、启慧学校首期工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佛山外国语学校首期项目建成使用,勤天汇商业综合体、中科院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按计划推进。
  休闲旅游业不断壮大。推进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君御文化旅游城、盈香生态园等8大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2个项目动工建设、2个项目改造提升,完成投资4.5亿元,初步形成东中西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其中,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建成首期八个主体景区并试业。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绿博会、油菜花节、美食节、万人濑粉宴等节庆活动影响力日渐扩大。深挖红色旅游资源,举办首届谭平山文化节。深化“要明鹤兴”(高要、高明、鹤山、新兴)区域旅游合作,举办首届旅游博览会,签订“要明鹤兴”四地合作协议,联手打造“百里西江旅游文化圈”。全年接待游客481.1万人次,增长15.3%;实现旅游总收入20.68亿元,增长13%。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引入一批优质现代服务业项目,其中包括投资15亿元的普洛斯现代物流园、投资10亿元的创业创新科技基地等。建成全区首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万方智慧城,并被佛山市认定为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重点打造跨境电商、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智慧仓、保税物流园、进出口货物商务代理等。全区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0.32亿元,增长10.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74亿元,增长8.7%。
  【对外经济】 2015年,高明区新批外资项目4个,同比下降33.33%。合同利用外资18251万美元,下降14.81%;实际利用外资671万美元,下降95.71%。外贸进出口总值稳中有升,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 27.5亿美元,增长9.1%。其中,进口总值5.1亿美元,增长39.6%;出口总值22.4亿美元,增长3.9%。落实外贸稳增长政策,115家企业取得各级外经贸扶持资金1659万元。  
  【财政金融】 2015年,高明区实现财税总收入99.77亿元(剔除出口退增值税和免抵调减增值税),同比增长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84亿元,增长15.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3亿元,增长17.9%。建立财政投入民生事业逐年增长机制,保障重点支出和民生事业资金需要,全年对民生事业投入20.7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5.88%。深化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财政分配关系,全年拨付镇级体制补助5.47亿元。
  金融服务水平提升。建成企业上市孵化基地(高明资本市场服务中心),30家本土企业在广东股权中心注册,斯派力公司成功上市“新三板”,至此,全区共3家企业上市“新三板”。深化“政银企”合作,设立 9000万元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启动“政银保”农业贷款,推动普惠金融建设。建立人行、银监、金融办等经济金融监管部门“三位一体”联防联控引导监管体系,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4.48亿元,比年初增长8.2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5.37亿元,比年初增长6.64%。
  【高明区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百强区行列】 2015年11月,《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5)》绿皮书发布,高明区名列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4位,比2014年上升一位。这是高明区自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百强区行列。2015年度的评选结果,高明区在体现百强区综合实力的主要评价指标中均取得靠前排名。其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5732元,同比增长8.7%,比全国平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84亿元,同比增长15.3%,比全国平均增速高6.4个百分点;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48元,比全国平均高3881元。
  
  城乡建设
  【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计划启动】 2015年,高明区在完成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启动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计划,推动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转变。两年延伸计划涉及六大升级项目,共33个子项目,总投资56.2亿元。2015年完成10项,完成率30.3%;按计划推进20项,占比60.61%。其中,城中村(旧社区)改造、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烟气污染治理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西江新城文化中心、省道273及省道362路面中修改造、公交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行政村(社区)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高速公路两侧违法广告标牌设施和建构筑物专项整治等完成项目建设;勤天汇广场公寓大楼和商住楼一期工程、凌云山森林公园建设、古村落活化等项目按计划推进。  
  【西江新城建设】 西江新城核心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建成明湖公园、智湖、丽江水廊、秀丽河景观工程、西江滨江绿化带等一批水体景观工程,“三纵六横”路网框架基本成型,体育中心完成移交并开启市场化专业运营管理,文化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以“一湖两桥七干道”为核心,总投资31亿元的核心区二期项目启动前期工作。年末西江新城在建工程26项,项目总投资约11.7亿元,完成建设投资2.5亿元,项目竣工7个。以新城建设为载体,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该区域累计引入17个总投资174.4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至年末累计完成投资61.61亿元。西江新城获2015 绿色发展与创建生态文明新标杆发布会暨第二届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高层论坛颁发的“2015 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城市”称号。  
  “三旧”改造】 2015年,高明区“三旧”改造建设项目112个,新启动项目16个,竣工项目12个,改造面积984.33公顷,完成“三旧”专项规划修编及部分地块的规划调整工作。重点片区重点项目“三旧”改造进展顺利,沿江路以东区域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67亿元,累计投资6.53亿元,河漫滩(荷城公园至灵龟公园)改造项目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三洲旧区改造加快推进,完成住户征收1007户、企业征收11户,拆除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项目安置房一期一标段三座建筑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原技工学校改造项目(荷城新天地广场)如期推进,进入地下室及主体基础项目建设阶段。高明实验中学和启慧学校如期完成各项主体工程建设,并于9月开学。区人民医院片区棚户区改造、荷香路北延线配套工程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  
  【交通建设】 2015年,高明区加快推动交通路网建设,探索构建综合交通新体系。高速路网加快完善,广明高速东段、江罗高速高明段建成通车,高恩高速高明段启动前期工作,季华路西延线至高明富湾段项目纳入佛山一环西拓战略研究范围。区内重点交通项目加快推进,荷杨大道公路工程二标段茶山公路和杨西大道立交工程动工建设,丽江路(三富线至海华路段)建设工程完成融资等前期工作。完成高明大桥新桥等一批区内重点公路桥梁的加固维修工作。轨道交通加快起步,启动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规划建设,佛山地铁 2号线南庄至高明段纳入佛山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珠三角城际轻轨肇顺南线南沙至高明段开展前期工作。珠三角新干线机场选址高明区更合镇开展前期研究论证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 2015年,高明区围绕“法治环保年”,持续加大对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全年检查企业 4500间次,立案处罚案件39宗,涉及金额256万元。创新“互联网+”监管模式,分别在80家企业和5家生活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控设备。淘汰锅炉100台,关停重污染企业47家,完成4家VOCs重点监管企业污染整治,淘汰黄标车3561辆,检查整治黑烟车8912辆,完成5个村级工业聚集区整治。坚持推进“再造沧江”工程,开展第一批4条重点河涌综合整治,全区重点河涌水质达标率(地表水V类水标准)稳居佛山五区前列。完成20间重点行业废水整治,完成31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开展新一轮绿化高明大行动,完成年度300公顷森林碳汇工程改造、省市级生态公益林扩面任务和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工程任务,建设乡村森林家园20个,推进“绿城飞花”主题绿化景观建设。完成南蓬山及凌云山2个森林公园建设,全区森林公园新增规划面积393.33公顷,森林公园数量由9个增加至11个。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更合镇成为“广东省生态乡镇”。2015年,PM2.5、二氧化硫同比分别下降9.8%、2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市排名持续领先,全年优良率87.1%。
  【城市配套建设】 2015年,高明区推进各项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环境。完成西头村、新亨村城中村试点改造,旧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推进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完成8项内街道路整治提升和市政道路修复工程,新增停车位100多个。做好排水设施改造、管护,完成常安食街污水管道改造工程和泰山小区排水设施提升工程。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累计投入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启动“定制公交服务”,推广出租车电召平台,加强对公共自行车运营服务公司的监督与考核。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完成2项中小河流整治工程和西江堤围排涝防洪调蓄湖整治灌排水工程Ⅱ标段建设,完成更楼、更合灌区改造项目。扎实推进电网建设,投入资金5560万元,推进西江新城核心区、荷城街道三洲兴良片区、富湾宏基片区工业区等的配网基建工程,全年完成基建工程60项,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5.65亿千瓦时,增长3.39%。天然气管网覆盖面加大,新建城镇燃气管道22.7千米。加大信息工程建设力度,新增超过1500个公共 WiFi,实现荷城街道、西江新城、杨和、明城、更合主城区4G信号全覆盖。  
  【城市综合管理】 2015年,高明区深化“大城管”工作模式,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精细化、网格化。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将全区城市管理区域划分22个网格,分领导层、协调层、执行层三个层级进行管理,全年区领导开展巡查、召开现场协调会37次,督办存在问题69个。完善智慧城管建设,推进数字城管系统二期建设,77个工地154套视频监控设备接入系统。全年数字城管系统立案101289宗,办结87178宗,实现城管案件快速处理。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城市“八乱”,全年处理城市“八乱”违法现象55810宗;推进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完成油烟净化设备安装853家;落实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管养、路灯设施维护等工作,中心城区亮灯率保持在99%以上。  
  
  民生事业
  【社会保障】 2015年,高明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机关事业单位)13.1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 12.5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2.5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3.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2.5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28万人,领取养老金3.09万人;参加居民门诊基本医疗保险17.4万人,参加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17.4万人,参保率99%。历年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32万张,激活28.32万张。提升社会保险待遇,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从1518元增加到1707元,并对75岁以上退休人员一次性发放1200元高龄津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135元调升至155元;失业保险金由1048元调整为1208元;月人均伤残津贴从2216元增加到2455元,并对年满75周岁及以上工伤伤残人员每月加发100元。落实住房保障,配套资金5219万元新开建保障性住房424套,390套竣工,新增配租入住保障房668套,完成危房改造26户。依法征收价格调节基金,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223.41万元,惠及7.45万人次。
  【社会救济】 2015年,高明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590元,有城乡低保对象2112户4017人,发放救济金2072.14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每人每月980元,有农村五保对象645人,发放供养金743.29万元。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支出医疗救助金255.6万元,资助1912人次。为9031名困难对象解决参加住院、门诊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费用278.15万元。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年末有敬老院5间,老人床位510个,入住老人138人,其中五保老人132人、自费老人6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有居家养老服务对象300人,工作人员160人,筹建更合镇高村村委会、香山村委会布社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支出慈善资金755.67万元,资助困难居民2692人次。发放特别扶助金497.5万元,扶助147户家庭,提高家庭应对意外伤亡抵御能力。
  【劳动就业】 2015年,高明区新增城镇就业60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6%。完善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免费现场招聘、失业登记、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公共就业服务。推广“订单式”技能培训,通过校企、校校、校协合作等方式,培养技能人才,全年培训各类人员5721人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全年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53人。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建成高明区家庭服务业培训示范基地和首个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开办创业培训班,全年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29万元,贴付利息38.62万元,引导成功创业661人,带动就业3305人。举办招聘会215场,2342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岗位1.98万(次),促成就业0.65万人。开展充分就业村居创建,46个村(居)达到充分就业村标准。
  【医疗卫生】 2015年,高明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33个,卫生工作人员3007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00人,医疗机构床位1715张。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组建新高明区人民医院,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打造区域医疗龙头机构。调整基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推行“镇级直管”“公办民营”等经营模式,新建4间村级卫生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增设4家民营医疗机构。对接市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推行预约诊疗服务,打造区域检验及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共享综合管理平台,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提高。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建立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和报告制度,有效防控登革热、埃博拉、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  
  【人口计生】 2015年,高明区的户籍人口出生率10.68‰,自然增长率4.76‰,政策生育率93.22%,户籍出生人口性别比106.13。提升计生服务水平,修订计生家庭保险细则,投入119万元为3.9万计生家庭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降低出生人口缺陷。提升全员系统数据质量,系统主要项目完整率、逻辑关系准确率95%,个案重点信息处理及时率80%。实现社会抚养费规范化征收,全年征收社会抚养费1184.18万元。开展计生协会会员日系列活动,组织“一元爱心捐助”,募集捐款11万元,用于救助计生困难家庭。  
  【人才事业】 2015年,高明区引进人才1288人,人才总量达到6.6万人,增长5.4%,人才总量占常住人口14.6%。其中引进博士1人,硕士36人,本科生736人。按人才种类分,党政人才2709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1425人、专业技术人才21152人、中级以上技能人才22332人、高层次人才973人、农村实用人才8400人、社会工作人才511人。人才载体建设增强,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佛山企业博士后工作分站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出台系列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制度,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服务保障等相关配套政策。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给予相关人才政策优惠,解决人才入户、住房、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问题。落实宽松落户政策和新市民积分入户政策,全年办理人才落户64人,其中先落户后就业14人。为67名高层次人才发放工资外津贴82.05万元。
  【教育事业】 2015年,高明区新开办或组建11所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佛山外国语学校填补全区民办高端中小学校的空白,高明实验中学进一步优化全区普通高中学校布局。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成效显著,全区普惠性幼儿园70%以上。教育均等化有新突破,中职免费政策顺利实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位居全市前列。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师评聘、绩效工资、教师交流等制度,组建跨学段、学科、学校的教育联盟,一中附中、一中附小与高明一中组成教育联盟初见成效。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全区 4个镇(街)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全部完成。2015年,全区参加高考2286人,本科上线1140人,专科以上上线781人,高职类上线228人,其中本科上线率(56.2%)和高职类上线率(88.2%)分别高出全市近3个百分点和近17个百分点。  
  【文化体育】 2015年,高明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完善“十分钟文体圈”和农村“十里文体圈”建设,实现综合文化站和联合图书馆全覆盖。年末拥有综合文化站4家,其中荷城街道和明城镇2家文化站是省特级文化站;镇级图书馆5家,图书总藏量41万册;农家书屋在全区72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推进文化惠民,举办公益文化培训活动近300场,举办艺术展览23场,公益文化精品演出200多场,包括“元计划”、魅力大舞台、“粤韵高明”等品牌活动。完成首批两个特色古村落37项活化升级工作,将城市升级向乡村延伸。成立文化产业协会,举办首届谭平山文化节,弘扬传承红色精神。区文化中心完成移交,其中圆楼由高明区文化馆整体进驻,方楼计划打造成文化产业中心。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体育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并举办了中国足协女足“超霸杯”等多项具有影响力的赛事。全年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30多项,覆盖区、镇、村三级,10万人次参加。全区全年在各类市以上体育竞赛中获金牌67枚、银牌70枚、铜牌85枚。  
  
  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2015年,高明区继续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刚性约束机制,确定由区、镇领导领衔的27项年度重点改革专题和由区直部门负责的65项全区改革清单,涉及产业转型、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民生发展、党的建设等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改革创新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年末,27项年度重点改革专题中,11项完成改革任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项;65项年度改革清单完成62项。其中,27项改革专题形成98份相关政策文件和方案计划,并在各级媒体宣传报道超过280条次,营造起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推动一批影响全区改革发展深层次问题的化解。在经济发展方面,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第三产业占比快速提升;在城市升级方面,以智慧城镇研究为抓手,开展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研究,推进西江新城管建模式创新;在政务环境方面,启动“一门式”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一门式”综合执法改革;在社会治理方面,突出“平安高明”建设,“平安细胞”创建率超过99%;在廉洁制度方面,推动纪检监察队伍规范化管理,开展派驻、巡察、办案“三位一体”试点。  
  “一门式”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2015年,高明区实施“一门式”政务创新体系建设,区级及各镇(街)搭建完成“一门式”政务服务格局,其中个人服务类事项以镇(街)办理为主,法人服务类事项、工程类事项以区级办理为主,投资建设类175个服务事项、企业办事161个事项、个人办事296个事项全部纳入“一门式”综合服务,实现改革主题全覆盖,初步形成“e门政务,e窗通办”特色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项目投资建设“一窗办理”,审批时限大幅缩减到48天以内,材料压减40%以上,有效推动重点项目落户投产。行政审批电子网络一体化建设扩容,进驻网上办事大厅单位32个(大局统计口径),涉及行政审批和社会服务类事项1209项,全部事项实现网上二级及以上深度接入,实现三级深度接入审批事项846项,占比69.98%。升级改造“佛山市‘一门式’政务服务平台”,增加自然人“一门式”政务服务板块。推广“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累计配置60台自助终端,建成3个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区。  
  “一门式”综合执法改革】 2015年,高明区率先探索实施“一门式”综合执法改革,建立集“举报投诉、案件分流、案件办理、移动执法、执法监督、两法衔接、绩效考核、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执法网络应用平台,统一整合执法投诉渠道为“12319”,全区29个行政执法单位以及区法院、区检察院、区纪委、公安分局、区法制办等有关监察部门统一纳入平台,实现执法案件从线索登记至案件办结的全部办案流程在一个平台进出,并实现行政执法案件办理,包括办理流程、证据材料、处理结果、法律文书等的全过程信息化运行。2015年,行政执法机关共受理违法线索、案件3405件,同比增长150%。对进入平台的线索和案件,以“按职承办”原则自动分流到相关执法部门处理,涉及多个部门的通过平台启动联合执法,全年通过联合执法查处案件76宗,由公安机关提前介入案件线索48条,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33人,同比增长150%。“两法衔接”平均立案时间大幅缩短90%,缩短到两天以内,刑事立案率为97.01%,破案率为76.9%。  
  【商事制度改革】 2015年,高明区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各项“宽进”措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同城通办”,全年办理市内同城通办业务14户,区内同城通办业务68户。落实“先照后证”登记,全年办理先照后证营业执照2018户。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全年核准1177户企业申请。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一窗式”办证,2156户市场主体顺利办证。年末拥有各类经济主体25512户,其中企业5551户,个体户1991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0户。新成立各类市场主体4645户,其中新设立内资企业898家,同比减少5.4%;个体工商户3733户,增长14.2%;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726户,增长15.6%。
  
  社会治理
  【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2015年,高明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加强家庭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强化职工服务中心项目化运营,全年“两中心”分别接待群众2.45万人次和4.1万人次。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成立区社会工作协会,出台考取社工职业证书激励办法,建设各镇(街)社区康园中心。年末拥有专业社工机构5家,正式登记社会组织217家,其中社会团体11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04家,持证社工101人,社会工作员270人。拓展社工服务领域,在人民医院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健全“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年末拥有志愿服务队88支,志愿者4.65万人,开设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站点100多个。探索实施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明确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条件,并在金华、铁岗、河西、光明、官山等5个村(居)委会启动试点工作。  
  【农村综合改革】 2015年,高明区加强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做好前期摸底调查和方案制定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意见》,从完善“两个平台”建设、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规范。全年农村集体资产交易 322宗,资产成交年标的额2748.14万元,比开标年标的底价2461.88万元高出11.63%。通过社会中介代管农村财务,推行农村财务网上监控,代管并录入账套795套。拓宽财务监控平台功能,农村财务银行流水账与银行数据实时对接平台试运行,推广“村财通”(POS机)业务,4个试点村安装POS机并正常运作。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完成51个项目,受惠人数近2万人。推进新农村建设,在9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完成58个项目建设,累计投入2107.32万元,完成投资80.18%。启动“政银保”农业合作贷款,首期投入200万元设立担保基金。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发放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渔民柴油补贴等,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精神文明建设】 2015年,高明区大力推进“宣传+”和“文明+”行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得到巩固。在全市首推“宣传+”行动,从顶层设计和实际操作入手,把宣传融入决策全链条。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全年召开区委(区政府)中心组学习会议11次,其他各级中心组学习 250余场,有效提升全区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水平。启动“文明+”行动,打造深具地方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品牌,推进“乐善之城”与“志愿者之城”建设,推出革命老区益客行“公益善谷”建设联盟行动,首批 10个慈善项目落地。健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常态化机制,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和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市民素质、行业发展等互动融合。开展“圆梦中国·我们的价值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道德模范在身边”等主题活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2015年,全区新增文明单位(窗口)6个,共97个;新增区级文明村(居)14个,共200个。  
  【社会综合治理】 2015年,高明区出台《“三官一师”直联村(居)行动计划》,选派131名“三官一师”进驻村(居),实现“三官一师”直联村(居)全覆盖,全年接待服务群众5325人次。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全区16项
  “平安细胞”创建工程完成三年计划进度任务95%以上,平安村居实现100%覆盖,实现“一强二升三降”总体目标。深化社会矛盾“5+4”领域专项治理,实施综治信访维稳网格化,市民安全感稳步提升。完善社会治安管理模式建设,全区“110”违法犯罪警情数同比下降18.5%,破案率上升8.8%,动态打防效能全市排名第二位,警情逮捕系数和百名民警逮捕数全市排名第一位。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完成区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建设,17间学校食堂、3间大型餐馆和1间配餐中心完成在线监控工作。推进安全生产“三大行动计划”,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各镇(街道)介绍
  【荷城街道】 荷城街道位于高明区东部,西江之滨,被西江、沧江二水环抱,是高明区委、区政府驻地,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街道面积179.06平方千米,下辖14个社区和14个村,户籍人口15.1万人。
  2015年,荷城街道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42亿元,同比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同比增长15.3%;工商税收总收入45.64亿元,同比增长15.5%;本级税收收入4.59亿元,增长26.2%。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项目18个,合同投资额46.76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企业增资扩产成效明显,盈香生态园增资10亿元创建国家级AAAAA景区,海天调味扩建工程进展顺利。重点项目取得突破,中车基地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建成万方智慧城,首个综合电商产业园投入使用。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加速项目落地,年内新动工项目3个,投试产7个。
  城市环境逐步提升。完成禽畜养殖综合整治任务,淘汰黄标车1346台,辖区18家纺织染整企业实现改造提升。创建城中村提升改造示范点,投入277万元完成新亨村、西头村城中村改造。推进古村落活化,投资647万元重点推进榴村陆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文化升级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塘伙村、上湾村、松柏村、松岗村升级改造效果明显。
  社会事业全面加强。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年发放救助金额516万元,有效帮扶低保家庭、孤寡群体,落实平安钟工程、银铃安康工程及居家养老扩面,社区康园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医疗服务加强,免费推行健康档案管理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教育事业持续提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佛山外国语学校和新时代实验学校开办招生。文体事业稳步发展,龙舟文化节、村际篮球赛等文体活动逐步形成品牌。社区服务得到优化,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街道职工服务中心和家庭服务中心优化完善,江湾刘家村等10个自然村分别创建为市、区级文明村。
  社会管理有效推进。启动综治信访维稳网格化管理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大综治格局初步形成,全年受理信访案件136宗,同比下降17%,在规定时间内调解或答复124宗,办结率91.2%;“12345”热线及网上投诉受理1768宗,上升11.48%,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安全生产形势向好,“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食品安全有效落实,获“佛山市食品安全示范镇”称号,年末拥有餐饮服务单位1348家,评定量化分级餐饮单位1327家,量化分级管理率98.4%,学校食堂量化分级100%达到B级。
  行政服务日趋优化。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承接行政审批事项176项,委托管理事项30项,全年受理业务量6万多件。28个村(居)行政服务中心受理和承办38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泰兴村委会等4个村(居)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大楼加快改造提升,中山社区居委会等17个村(居)完成“市民之窗”系统安装,进一步方便村(居)民办事。
  【杨和镇】 杨和镇位于高明区腹地,下辖3个社区,7个村,共有104个自然村,面积228.3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0.23公顷,山林面积1.2万公顷,户籍人口3.9万人。
  2015年,杨和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5.32亿元,同比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69.68亿元,同比增长15.2%;工商税收总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2.09%;本级税收收入1.29亿元,增长8.12%。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全年引入项目16个,合同投资额71.6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占比95.65%,包括总投资15亿元的普洛斯现代物流园;新增动工项目13个,新增投产项目9个,增资扩产项目 6个。装备制造业势头迅猛,实现产值128.55亿元,增长26.92%。第三产业发展加速,皂幕山景区不断完善,景区吸引力日渐增强;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首期八大主题景观项目并试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5家企业34个技改项目完成备案,投资额6.44亿元;推动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57.7%、61.9%。企业上市氛围良好,金兰铝业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形成一批上市梯队。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四星级园区2个、市级菜篮子基地4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
  城镇品质稳步提升。加快荷杨大道建设,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推进人景路、和恒路建设,启动明银路、工业大道市政排水管和五乡渠箱涵工程。启动城市管理网格化,加强高明大道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再造沧江”工程,启动对川片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建设前期工作,完成坑美、牛扣村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开展杨梅河流域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得到提升,年内造林232.47公顷,新增生态公益林244.1公顷,“国家生态乡镇”通过市复检。推进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展19宗面上农水工程和电排站冬修水利工程。
  社会民生不断改善。2015年,杨和镇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种粮综合直补84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367万元。发放各类救济救助津贴补贴920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减轻负担。建成社区康园中心,为残疾人提供日间托管、康复及就业辅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企业职工社保扩面,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杨梅小学和杨和中心幼儿园顺利开学,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强化卫生计生服务,“幸福驿站”人口文化园、对川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开展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广东省卫生镇考核鉴定。
  社会治理有效深化。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推进食品安全示范镇建设,建成“阳光厨房”6家,检查各类餐饮单位611间次。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监管,巡查辖区农资生产基地90多次,完成5505个样品检测,合格率98.9%以上。抓好安全生产,组织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专项检查,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300家次,行政处罚11宗;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35家企业完成“三级”创建,3家企业完成“二级”创建。完善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平安创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网格化管理等,全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8次,化解率96%。
  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完善镇级行政决策机制,健全各项日常议事决策制度,严格执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深化民主法治建设,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 21个,办复率100%。提高行政服务水平,推进“一门式”综合窗口建设,镇行政服务中心创建为“高明区创文示范点”,在10个村(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建成“市民之窗”,“一站式”服务地域覆盖面100%。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强农村财务网上监控平台管理,完成平台交易47宗,超过底价16.16%。  
  【明城镇】 明城镇地处高明区中部,辖区总面积183.41平方千米,下辖1个社区和11个村,共有15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7万人。明城镇始建于公元1475年,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革命历史“三谭”(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的故乡。
  2015年,明城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6.15亿元,同比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51.19亿元,增长15%;工商税收总收入4.04亿元,增长13.1%;本级税收收入0.81亿元,增长11.1%。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引入项目9个,合同投资额10.57亿元;增资扩产项目5个,合同投资额6.81亿元,
  在建项目7个,投试产项目7个。重点项目发展稳健,德方纳米完成二期扩建项目,8条生产线全面投产,并启动三期扩建工程;德健五金二期增资扩产项目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开始试投产;华兴玻璃完成窑炉维修,并安装脱销设施。完成20家个体工商户“个转企”任务。实施质量强镇、知识产权强镇,全年专利申请总量208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07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省级工程中心1家、市级工程中心1家,贝斯特陶瓷成功建立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新增市级菜篮子基地3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四星农业园区2家、市级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2家,引进高新技术农业企业明轩生态农场。
  城乡建设成效渐显。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完成《明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并通过专家评审,完成《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启动《城南新区控制性规划》及《明城镇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利用社会资金910万元兴建贝斯特陶瓷公司保障性住房,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完成城七路、明二路建设,完善工业园区综合指示牌及路牌建设,开通荷城至明城工业园区定制公交线路。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全年淘汰黄标车258台,完成2005年前登记入户营运黄标车淘汰任务。整治高污染锅炉,推进清洁能源使用,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5台。完成村级工业区企业环境整治摸底排查,制定“一村一策”方案,完成首批明北、罗稳2个试点村工业区环境整治。开展数字城管巡查,加大“六乱一占”整治力度,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完善一批绿化、路灯市政提升工程。落实“再造沧江”工程,实施河涌保洁制度,在深水、榕根村等3个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碳汇工程,改造生态林面积101公顷。
  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安全生产责任覆盖率100%,推动企业隐患自查自纠,全年全镇自查隐患9000多个,整改率100%,实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完成“二级”标准化创建企业1家,“三级”16家。食品监管体制加快完善,推行乡村集体聚餐备案制,累计登记集体聚餐105宗,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获评佛山市首批“食品安全示范镇”。推行综治信访维稳网格化,开展“5+4”领域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一批社会矛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完成公共法律服务两级实体平台建设,推进“三官一师”直联村(居)、“一镇一律师顾问团”“一村(居)一专职调解员”等深入开展。
  民生事业蓬勃发展。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推进低保优抚安置,累计发放五保、低保、残疾、高龄津贴等资金1200多万元。全面落实农业补贴,兑付各类政策补贴300多万元,受益农户1万多户。文教体卫事业提升,推进东洲中学迁建,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打造谭平山文化节,加快深水村古村落活化升级,峰江背村等4个自然村通过省级卫生村验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创新农村基层治理,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监管平台、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农村财务网上监控平台建设。完善城乡配套设施,落实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6个,受益村民1630 人;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积352.87公顷,完成排洪渠清淤、堤围建设等水利工程;完成康园中心建设,完成福祥园公墓三期主体工程。
  政务服务持续优化。推行“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村级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完成明东、明西、崇步、明南等4个村委会规范化建设任务。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执行年度财政预算,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税源结构,细化镇属公有资产的管理流程。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全年办理人大、政协议案提案24件,议案提案办复率100%。依法依纪进行纪检监督和查处,全年受理纪检监察信访案件14宗,办结14宗,办结率100%。
  【更合镇】 更合镇位于佛山市高明区西部,总面积347.02平方千米,下辖19个村和3个社区,共有 15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6.34万人。
  2015年,更合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7.26亿元,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61.17亿元,增长15.1%;工商税收总收入3.76亿元,增长7.5%;本级税收收入0.72亿元,增长4%。
  产业发展基础得到夯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拥有各级菜篮子基地9家,省级惠农信息社4家,市、区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7个,市、区水产良种场3个,“合水粉葛”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引进项目8个,投资额79.15亿元,列入省、市重点项目5个,年内试产企业3家,在建项目4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备案工业技改项目18个,投资总额 4.6亿元;申请专利119件,发明专利32件,同比增长357%。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深步水、金谷朗、花卉世界、东方山地乐活谷、旺田生态旅游区等生态旅游项目加快推进。
  城乡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完成白石大街综合整治及沿街景观提升工程,实施行政中心控规修编,镇职工服务中心建成使用,白石文化公园启动建设,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和部分设备安装。农村生活环境改善,推进更楼河整治,版村、香山、良村、新圩等4个村(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验收。完善交通网络,贯通更合的江罗高速高明段建成通车,成功与辖内的高铜线、广明高速延长线交汇相通。开展生态创建工作,获得“广东省生态乡镇”称号。
  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成12项建设任务,完成“一河两岸”法治公园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推进综治维稳网格化,实现社会维稳“全方位监控”。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指标逐年下降。重点保障食品安全,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政府服务能力提升,“一门式”政务服务格局形成。率先推行村级公章代管,建立公章使用审批、登记、备案制度。
  社会民生事业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进社保扩面,实际参保人数44213人,参保率99%;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31.7万元,助医、助困、助学各项社会救济支出46.82万元,为1884名残疾人发放居家护理补贴和生活津贴312.7万元;改造危房19间。教育水平不断改善,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更合中心小学新增教学楼工程投入使用,合水小学改造提升二期工程动工。计生卫生水平提升,更合镇中心卫生院和职业健康体检中心投入使用,惠及10万群众及企事业单位职工,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和惠民措施充分落实。文体惠民逐步深入,文化体育软硬件建设得到完善,基层文化生活全面活跃。
  【西江新城】 西江新城位于高明区东部,紧靠西江,北依广明高速,规划总面积20平方千米,规划居住人口25万~30万人,是高明区未来的城市核心。
  核心区一期完成建设。西江新城核心启动区一期位于西江新城东南部,南至丽江路、西靠西江新城快速化主干线荷富大道、北与广明高速对接,规划总面积188.8公顷,市政配套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一园一廊两中心九干道”,总投资22.6亿元。至年末,明湖公园、丽江水廊建成开放;体育中心以市场化方式实行专业运营管理,并承办中国女足“超霸杯”决赛等多项重大体育赛事;文化中心文化馆移交使用,演艺中心进入市场化运作谋划阶段,“三纵六横”市政路网建设基本成型。西江新城核心启动区合作开发项目以满分的成绩,获评“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
  城市升级深入推进。以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计划为契机,推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年末在建工程26项,项目总投资约11.7亿元,完成建设投资2.5亿元,项目竣工7个。通过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总巡检,秀丽河堤围景观综合整治西段景观工程、智湖、沿江路改造等一批景观节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翠鹭湾项目(富湾引排水渠工程)完工。凭借良好生态环境,获“全国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城市”称号。以西江新城控规修编为契机,优化提升新城的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至48.58%,并为肇顺南城际轨道和佛山地铁2号线落地预留发展空间。
  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擦亮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招牌,丰富生态文明标杆城市内涵,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大走读”计划,新城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提升。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累计引入17个总投资174.4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1.61亿元。其中,西江国际游艇展示中心前期场地平整基本完成;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勤天汇广场一期商业街对外销售量超过55%,商务办公楼和住宅对外发售;君御海城、丽日名都、美的西海岸等商住小区逐渐成形。
  项目融资稳健有序。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包装,密切与金融机构衔接沟通,科学有序铺排土地出让和项目建设,确保土地出让成功率和财政运转平稳健康。全年新增贷款7.62亿元,归还贷款本金利息6.9亿元;成功出让两块土地,面积11.04公顷,出让收入5.02亿元。城市治理有效提升。制定加快农村排污管网建设计划,新建8.5千米截污管网工程。配合古村落活化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服务均等化。完善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投入161.3万元完善上秀丽片区污水管网改造,投入175万元建设上秀丽片区道路硬底化和挡土墙等基础设施。成立区第五执法中队专门负责西江新城城市管理,运用市场化和信息化手段,加强公建设施和工程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新城公共交通出行系统,开通公交线路5条,设置公交站亭(牌)37个,设置公共自行车点 4个。
  (黄思聪)
  附:2015年高明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谭伟平
  副书记:黄棋泰 罗 雄常 委:苏 宇 赖剑文 赵灿华陈新文(任至7月) 宗纪昌
      林艳红 温俊勇 黄敬军管 雪(7月任职)
  区 长:黄棋泰
  副区长:赖剑文 黄志明 苏年福 麦兆雄 徐 舟(5月任职)吴永合(挂职至1月)
      练凌东(5月挂职)陆 智(5月挂职)
  政务委员:谢志强 李杰铿 谭应佳 江 苏  
  区政府党组成员:臧继炎 孙先莉(7月任职)
 
  现任高明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徐东涛(5月任职)
  副书记:黄棋泰 罗 雄
  常 委:苏 宇 赖剑文 赵灿华
  
  宗纪昌 林艳红 
  温俊勇(任至3月) 黄敬军
  管 雪 孙向阳(3月任职)
  
  区 长:黄棋泰
  副区长:赖剑文 黄志明 苏年福
  麦兆雄 徐 舟
  李泰霖(3月挂职)
  
  政务委员:谢志强 李杰铿 谭应佳 江 苏
  区政府党组成员:臧继炎 孙先莉
  2016年8月高明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