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 2015年,佛山市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的“两化融合”为重点,以“互联网+”行动为契机,以信息惠民为宗旨,持续优化智慧佛山建设环境,深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在第五届(2015)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中,佛山市评估结果排名第八位;在2015年度“中国智慧城市惠民发展评价”地级市评比中,佛山获第一名。此外,佛山市还先后获“2015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奖”“十二五智慧城市领军城市”等奖项。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佛山市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多措施并举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至年底,全市光纤覆盖用户累计达566万户,光纤接入用户累计达120万户,光纤入户率从2014年的34.51%提升至57%,光缆线路总长度达11.3万千米,光纤端口占比46.8%,跃居全省首位。公共 WiFi试点稳步推进,新增公共场所AP接入点1.5万个,能够满足30万人同时上网,并在国内首创“移动互联网商业平台+网络管理平台+公安安全审计系统+各种场景AP”的全市大统一网络架构。4G移动通信建设加快,累计开通4G基站31456个,覆盖率超90%。“三网融合”推进良好,全市数字电视主机用户超165万户,宽带用户超35万户,高清交互业务用户超88万户。
【两化融合】 2015年,佛山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贯标工作,包括推荐企业和服务机构申报贯标试点,为试点企业提供资金补助,组织相关单位及重点企业召开“两化融合”(“两化”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管理体系贯标宣贯座谈交流会等,推动“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建设。全年共有35家企业获批省级贯标试点,较上年增长60%,其中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贯标试点;1家服务机构获批省级贯标服务机构。
【电子政务建设】 2015年,佛山市电子政务建设继续迈上新台阶。9月,佛山市经信局发布《佛山市“互联网+政府”(电子政务4.0)发展研究报告》,创造性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电子政务理念和“一厅五页”(即在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的基础上,逐步规划建设市民个人网页、企业专属网页、社会组织专属网页、政府机关网页,形成功能体系五位一体,开放、兼容、高效的新型政务体系)新型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广东网上办事大厅佛山分厅各项指标显著提高,网上全流程办理率达96.5%,行政审批业务网上办结率94.2%,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指标任务,网上办事大厅佛山分厅在全省地市综合排名中获得第二名。市政府网站获得中国政府网站绩效地级市第一名(已实现五连冠)、2015广东省政府网站公共服务程度评测第一名。佛山市网络发言人平台获评“2015政府网站新技术应用优秀案例”。
【电子商务】 2015年,佛山市顺应“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致力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836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10亿元企业13家,超亿元企业50家,超千万元企业400家,超百万元企业5000家。另外,佛山企业在2015年天猫“双十一”的交易额约37亿元,较上年增长61%,约占广东省交易额的39%。
【“互联网+”行动】 2015年9月,佛山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博览会汇聚了国内外456家“互联网+”顶级企业参展,吸引1200多名重点嘉宾和25万观众参观,为“互联网+”产业界、学术界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研讨与合作的平台,为传统制造产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提供了有益探索。同年,佛山构建“互联网+”产业联盟,打造佛山本地的“互联网+”宣传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统一发布产业新闻、活动等信息,同时设立联盟活动基地,为企业展示各重点行业的“互联网+”应用成果提供一系列平台。
【信息惠民】 2015年,佛山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智能公交领域,“车来了”APP正式上线,可实时查询全市5500辆公交车、5000多个公交站点、400多条公交线路的基础数据,完善佛山公交实时查询功能模块,为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二是智能社保领域,社保卡网上服务大厅和社保自助服务机正式启用,实现银行代缴费、社区等代办机构代缴费等多种形式和渠道缴费。三是医疗领域,佛山市开启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健康佛山”是国内政务服务类微信中第一个实现预约挂号、实时结算的公众微信。四是社区智能服务领域,通过探索推进“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打造“一窗通办,全城通办”的政务服务“佛山模式”。五是商事登记改革初见成效,实现“三证合一(即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两证一章(营业执照、社保登记证明、公章)”同发。六是率先复制推广广东自贸区政策,使企业在网上就能办理报关、查验、缴税,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施“互联网+易通关”改革的城市,使佛山打造“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的工作又大大迈进一步。
【佛山市入选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2015年12月,通过为期一年时间的创建,佛山市成功入围工信部发布的25个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名单,成为国内首批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2015年1月,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二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名单公告》,佛山市正式成为第二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创建期为一年。为做好试点建设工作,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完善信息消费产业链和服务体系,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制定《佛山市推进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遴选出全市25个信息消费重点项目。通过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拓展信息服务新兴业态、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和创新政府智能化管理模式等五大措施,充分发挥信息消费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试点建设工作促使佛山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全省领先,公共服务领域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取得成功的示范效应。
(谭耀安)
信息产业
【概况】 2015年,佛山市信息产业总体平稳发展,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51.62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计算机制造产业91.39亿元,同比增长11.8%;通信设备制造 45.69亿元,同比增长7.2%;广播电视设备制造47.37亿元,同比增长19.6%;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6300万元,同比下降77.7%;视听设备制造43.41亿元,同比下降18.9%;电子器件制造552.29亿元,同比增长15.2%;电子元件制造318.92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他电子设备制造51.93亿元,同比增长20%。
电信业务总量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电信业务总量234.71亿元,同比增长24.58%,其中中国电信业务总量57.36亿元,增速15.3%;中国移动业务总量121.17亿元,增速31.95%;中国联通业务总量55.25亿元,增速19.89%。
【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化发展】 2015年,佛山市加快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力促电子信息制造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一是以模组生产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发展,形成了群志光电、国星光电、朝野科技等企业为龙头,覆盖平板显示器、电视设备、光电元器件等领域的产业聚集区。电视整机装配方面,拥有一批具备相当实力的电视机整机装备企业,如海信在华南的首个平板电视生产基地落户顺德。另外,广东日田、南海生之源等企业具备为电视机提供机壳、机芯板等部件的配套能力。二是新光源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广东省的重点建设项目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落户南海,以国星半导体、联动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领衔,130多家半导体照明企业进驻核心园区。华南国际电光源灯饰城总规划80公顷,至2015年年底,首期建成26.67公顷, 1800多个商家进驻。
【物联网产业】 2015年,佛山市以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为抓手、构建完整物联网产业链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物联网产业体系,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壮大。一是以顺德乐从国家级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广东省无线射频识别产业(佛山)基地、广东省省市共建物联网与云技术产业基地等三大物联网基地为引领,加强佛山物联网产业的基础建设和促进佛山物联网产业链完整的构建,形成区域内物联网产业聚集。二是初步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形成一定市场规模,产业链趋于完善。涌现出以物联天下、安讯智能科技、美的、科达洁能、国通物流、瑞德电子、车翼物联等为代表的一批物联网核心企业,在交通、家电、机械、家具、物流和空间地理等行业的物联网研发与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在国内物联网应用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软件信息服务业】 2015年,佛山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发展迅速。一是“中国在线制造”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经过努力探索及试运行,基本实现了平台核心功能建设和产业云生态系统建立,以网络协同制造创新制造业生产模式,累计有500家龙头企业正式上线,带动该地区及全国 22328家中小配套企业登陆云服务平台开展全产业链协同服务。二是佛山在云计算产业建设运营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产业基地雏形初步形成。南海云计算中心、富士通数据中心、汇丰数据中心等项目先后落户佛山。三是大数据产业进一步发展。为加快大数据标准制定和引导政府数据开放,佛山先后编制《佛山市大数据平台标准化调研报告》和《佛山政府数据开放前期研究报告及工作方案》,推进佛山市大规模、集约化、创造性地运用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大数据系统,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和应用,促进社会创新。根据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广东省大数据发展规划(2015~2020年)》要求,结合佛山实际情况,开展佛山市大数据“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引进中兴、华为、科大讯飞等大数据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在线制造”佛山上线】 2015年3月31日,“中国在线制造”正式上线。这是佛山市首个互联网+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生产、设计、销售、物流全产业链的经营管理。平台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打通行业之间的产业链条,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深度整合与配置。早在2012年,作为佛山引进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导的“中国在线制造”就开始致力于建设佛山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由国家航天科工集团、华为公司、北京恩维公司、佛山卓维公司共同组建佛山云制造产业联盟,推动更多的企业加入“中国在线制造”平台,打造佛山互联网+云制造产业新业态,助推佛山产业转型升级。至2015年年底,“中国在线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有500家龙头企业正式上线,带动全国22328家中小企业上线,开展协同设计、协同采购、协同服务等业务。行业范围覆盖汽车、电子、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陶瓷、卫浴、建材、铝加工、铸造、有色金属等多个领域,区域范围覆盖佛山、深圳、广州、云浮等省内城市,以及湖北、福建、山东等省份。
(谭耀安)
无线电事业
【移动通信网络基站“十三五”专项规划】 2015年12月,结合佛山城市总体规划和移动通信行业发展需要,《佛山市移动通信网络基站“十三五”专项规划(2016-2020年)》正式印发。基站规划的编制经过制定方案、资料收集、调研需求、站点核实勘察、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过程,历时近半年时间完成。规划整合了8238个站址(禅城区1276个、南海区2672个、顺德区3333个、高明区549个、三水区408个),综合考虑了城市规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用户需求、通信技术等多方面情况,突出基站共建共享环境和谐的指导原则,有效利用公有物业资源合理布局,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基站集约美化,从而建设国内领先、高质量的移动通信宽带网络。佛山移动通信网络基站“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明确佛山基站统筹建设需求,加强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协调力度和资源集约化管理,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为佛山市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提供清晰的规划发展方向。
【移动通信基站管理】 无线电台站设置申请审批工作。2015年,佛山市网上办事大厅审批办理无线电台站审批件436件,包括省无线电一体化管理平台358件、市通用审批业务调度系统77件、纸质申请1件。核发无线电台站执照4016个,其中移动通信基站电台执照3966个、B类无线电执照50个。同时积极开展A类、B类业余电台操作证书换发工作,共审核业余电台操作证书换证申请资料228份(A类194份、B类33份、C类1份)。
查处“黑广播”,整治“伪基站”。2015年,佛山市无线电管理部门组织执法部门联合查处非法广播电台,经全市的监测固定站、小型站快速查处非法广播电台合共10个。加强各部门的沟通联络,确保专项工作各环节沟通顺畅,成立打击整治伪基站无线电工作小组。对共计9台(套)疑似伪基站设备的发射频率、功率等技术指标,进行传导连接测试,并出具设备测试报告。制定伪基站信号日常监测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全市4个固定站和9个小型站,对GSM900、DCS1800、TDSCDMA、CDMA2000、WCDMA等在用公众移动通信频段进行长时间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数据,分析公众移动通信基站信号的覆盖强度、频谱利用率和占用度等情况。
【公共场所 WLAN建设】 2015年,佛山市制定并发布《进一步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实施方案》和《佛山市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技术白皮书》,明确各区、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做好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佛山市无线电管理部门通过开展佛山市移动互联网商业平台建设,聚合各类资源,放大商圈营销半径,方便市民购物消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开展全市统一格局、统一接入、统一认证的佛山市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全市统一SSID为“W-FOSHAN”的公共场所WLAN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全市互联互通,提升市民上网体验。完成佛山市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AP设备选型工作。通过公开招标,筛选了杭州华三、康凯科技、深圳深信服三家技术先进、质量优越的接入设备供应商,规范前端接入设备,实现全市统一管理。
【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 2015年,在“两会”“春运”等重要活动期间,佛山各级无线电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省下达的监测任务要求,对全市重要频段进行昼夜连续监测,完成了计划频段的监测分析统计工作。至11月,11个监测站点累计监测常规和专项频段、频点10059小时,提前排查公安、行政执法、交通、民航、海事等重要部门通信系统可能存在的干扰。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积极配合教育、公安等部门,在各类重大考试中利用无线电监测定位和压制技术,及时遏制作弊信号传播,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和秩序良好。全市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参加了高考英语听说考试、省公务员考试、职称外语、高考等18项重要考试保障工作,共28天,派出人员84人次,投入车辆42辆次,启用技术设备72套(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效保障考场考试秩序。
(谭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