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部分
【综述】 2006年,佛山市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的战略目标,按照市委九届八次全会“乘势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工作思路的要求,贯彻佛山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快推进科技强市的建设步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6年,佛山市荣获“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禅城区、南海区和顺德区荣获“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创新型佛山建设】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和佛山市委九届八次全会、佛山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精神,市科技局组织召开“佛山建设创新型城市策划工作专家研讨会”,来自政府、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全省著名科技政策专家在研讨会上建言献策。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汇集专家建议,并充分征求五区政府和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最后形成《佛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06~2010年)》,并报市政府审议。

【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 2006年度粤港领域重点突破项目(佛山项目)招标工作圆满完成。全市共有32个项目中标,其中11个项目获省政府2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21个项目获市专项资金支持。全市共获得国家计划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工业攻关、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项,获国家下达经费共775万元;共获得省科技计划项目(工业攻关项目、农业攻关项目、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40项,获省下达经费600万元。这些项目的立项,充分说明了全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专业镇创新工程】 2006年,全市新增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4家,分别为高明区更合镇(不锈钢产品制造)、高明区荷城街道办事处(塑胶材料)、南海区桂城街道办事处(机械装备制造业)、南海区罗村街道办事处(照明灯饰)。新增佛山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2家,分别为三水区西南街道(电子电器)、三水区芦苞镇(旅游文化)。积极参与省科技厅开展的“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建设工作,经各区筛选后,全市共有6家省级专业镇申报“省创新示范专业镇”,分别是禅城区的南庄镇,南海区的西樵镇、丹灶镇、大沥镇,顺德区的勒流镇、北滘镇。2006年召开全市专业镇工作座谈会,出台了《佛山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意见》,为佛山市专业镇工作的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在市、区科技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佛山市工程中心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新组建省级工程中心3个,新组建市级工程中心14个,新组建区级中心26个。截至2006年底,累计有省级中心51个,其中重点中心7个,市级中心72个,区级中心142个。
   重大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自2004年起,启动了省级研究院的建设。广东数字媒体技术研究开发院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区政府及企业已分别投入2600万元与5000万元,研发大楼及配套场地已投入使用;华南家用电器研究院于2006年7月挂牌成立,并已启动“有害物质替代物研究中心”、“智能家电研究中心”两个中心的工作;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规划为A区、B区与C区。A、B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研究院于10月正式挂牌成立。

【产学研合作成果】 佛山市人民政府分别与国内两所重点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在北京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及《组建佛山研究院合作协议》。这次与两间高校签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涉及了多个方面,包括共建城市电动客车产业化基地等一共10个项目,两所高校在佛山设立研究院,将为企业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为佛山提供相关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实现高校的科技成果在佛山的转化。这次的合作,是佛山市政府为企业和高校牵线搭桥的结果,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与佛山市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的高校、科研院所已达80多家,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项目超过500项。这些项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市已建立华南理工大学陈克复院士工作室、南京大学游效曾院士工作室、华中科技大学张勇传院士工作室、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院士工作室、北京科技大学葛昌纯院士工作室、中山大学苏铮院士工作室等6个院士工作室,有力推动了佛山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发展,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行业技术进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科技成果】 全市综合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增强,科技成果丰硕。在佛山市自主创新工作暨科技颁奖大会上,佛山市政府授予“专业镇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和“佛山市城市综合应急救援报警指挥系统”等2项科学技术成果佛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大功率白光LED封装产业化关键技术”等11项科学技术成果佛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佛山油占”等42项科学技术成果佛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草坪草防病增抗剂的研制”等82项科学技术成果佛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知识产权工作】 市、区知识产权局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再创新高。全市专利申请总量为1.91万件,同比增长10.5%,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016件,同比增长96.5%;专利授权量为9064件,同比增长12.6%,发明专利授权量创历史新高,达132件,同比增长63%。
   10月13日,在顺德国际家电博览会开幕当天,由美的集团、爱德、怡达和创迪4家企业共同组成的电压力锅专利联盟正式成立,成为我国家电领域的首个专利联盟组织,在家电产业领域产生了巨大反响。联盟的成立,预示着知识产权保护从采取法律诉讼手段上升到协调、共赢的更先进的保护理念,是知识产权合作、保护的新体现。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全年共有92家企业通过省科技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佛山市企业的高新技术程度不断提高,并得到省科技厅的肯定。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440家(其中禅城区130家、南海区95家、顺德区181家、三水区18家、高明区16家)。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位于广东省第三位,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民营科技企业】 全年全市新增民营科技企业80家,总数达870家,其中省民营科技企业423家。工业总产值1002.67亿元,增长34.65%。总收入923.49亿元,增长30.18%。2006年底,全市有1家民科企业总收入超100亿元;超10亿元的有8家;超1亿元的有114家,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龙头和明星。

【科普建设】 坚持不断完善科普工作体系,大力推动科普工作。市科技部门联合开展了“科技进镇到企业”、“科技进村到户”以及优良瓜菜品种试验、推广等一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刘诗昆杯”佛山市第2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围绕热点问题精心策划,重点打造“科技进步活动月”和“全国科普日”两个活动品牌。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激发了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继续加强科普场所建设,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作用。全市现有佛山市科学馆、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佛山市霭雯教育农庄、佛山市陈村花卉世界、佛山市南风古灶和佛山市三水荷花世界等六个单位列入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为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李淑艳)返回

市科协工作
【综述】 2006年,佛山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科协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依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以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主线,贯彻市科协常委会的工作部署,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积极发动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学会)及广大科技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技术服务等活动,使科协系统工作呈现出社会化、经常化、多元化、阵地化的新局面,为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开展科普技术服务活动】 开展“科技进村到户”以及优良瓜菜品种试验、推广活动。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妇联大力开展“科技进村到户”活动。示范户、专家和组织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农村科技示范户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全年全市25户农村科技示范户养殖禽畜220多万只(头),种植花卉、蔬菜、水稻等1000多亩,水产养殖3880亩,总产值达8387.5万元,纯收益1204.8万元。开展“科技进镇到企业”等活动,服务园区经济建设。市科协组织省电子学会、省机械工程学会和市塑料学会、物理学会、质量管理协会等学会的专家开展“科技进镇到企业”活动。专家们深入高明兆兴铝业公司等乡镇企业,与一线技术人员座谈,到车间解决技术难题。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环保生产,节能降耗】 市科协与有关部门配合,在佛山市博意达公司实施的无功补偿节电项目,年节约用电约11.34万度,节约电费约10.2万元。

【把握热点,开展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自2005年5月成立后,走访调查了相关管理单位和数十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众多消费者,收集、分析了大量相关文件和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资料,多次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于2006年9月完成了该课题的调研报告并向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提交了报告,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举办“刘诗昆杯”佛山市第2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届大赛经各区选拔后报送全市参赛的作品达715项,其中竞赛类393项、科技实践活动类38项、科幻绘画类284项,来自市直和各区学校共550多名选手以及数千师生参加、观摩了本届大赛。本届大赛在展评期间还组织了首届青少年“创新之星”擂台赛和学生论坛,给选手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既分享了成功经验,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组织代表队参加在惠州市举行的广东省第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佛山市的参赛作品获得了4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以及2个优秀组织奖的佳绩。8月,全国第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澳门举行,南海区大沥中学吴平荧的绘画作品《多功能能源转化机》、三水区华侨中学钟文芊的《遥控型程控磁悬浮列车模型的制作》分别获得相应类别的全国一、二等奖。

【青少年竞赛获好成绩】 举办2006年佛山市“金蝶ERP”杯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联赛,此项活动的初赛及复赛分别在10、11月进行,全市有800多人参加初赛,140多人进入复赛。成绩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普及组有4名学生在复赛中获得了满分,并列全省第一名。

【开展科技交流和技术资格认证工作】 市机械工程学会举办“2006年珠三角机械基础件工业博览会”及“珠三角焊接设备及材料展览会”,为企业和商家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机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市陶瓷学会举办“陶瓷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大型公益活动,200多名陶企技术、管理人员获益生产现场管理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市电机工程学会邀请国内知名电力专家蓝毓俊教授到佛山讲学,介绍上海市的先进经验,为促进市电网的科学规划建言献策。市机械工程学会配合省学会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初见成效,该学会2006年度有14人经过学会的培训获得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师资格。积极开展科技团体的交流协作活动,大力推动民间科技交流,促进优劣互补,实现多方共赢。组织了30多个学会赴宁夏银川、广西梧州,对口交流各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工作思路,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

【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努力为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 组织“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全市科协系统在2006年“科技进步活动月”期间的学术交流、科普、技术推广等活动达300多项,发放各种科普宣传资料8万多份,受众达10万多人次,营造了全市上下联动、齐齐参与科普的良好氛围。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家到基层为村民免费提供卫生保健、农林种养技术和法律常识的咨询服务;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和“防震减灾知识”专题科普挂图展;免费发放了10多种共计3000多本(份)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三水区科协在白坭镇举办了“情系‘三农’,服务市民,构筑和谐社会”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市、区科协组织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作出了贡献。
组织“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7日,市科协、佛山科学馆联合举办了以“预防疾病,科学生活”为主题的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吸引了数以千计的群众参与,发放各种科普资料5万多份,受众达8万多人次。市科协荣获中国科协颁发的2006年度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以人为本,履行桥梁纽带职责,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开展2004~2005年度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本次论文征集工作自2005年9月开始,至2006年2月截止,共征集论文(著作)203篇(部),经学会初评、专业组评审、评委评审等程序,共有134篇(部)论文获奖。7月,市科协召开表彰大会对获奖论文进行了表彰奖励,还首次将优秀获奖论文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在佛山科学馆公开展示,向市民展示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成果。
为提升科技工作者队伍的整体水平,市科协与市人事局联合发出了《关于科协系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学会的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各学会全年累计开展继续教育项目56项,培训人数近5000人次。
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努力办好学术交流活动。市科协及所属各学会共举办各类学术与技术交流活动357场次,受众3.09万人次。如市公路工程学会举办了“06年度年会暨技术论文交流研讨会”。市陶瓷学会在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副理事长、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俞康泰教授解析2006年世界陶瓷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市电机工程学会举办了“2006年佛山电网技术论坛”,表彰了109篇优秀学术论文,并邀请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电力专家作专题报告。市医学会举办了“全国创伤骨科显微外科修复新进展交流大会”、“珠三角地区泌尿外科医师论坛”等活动,帮助医学科技工作者跟踪科技动态。
表彰奖励科技、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7月26日,市科协在佛山科学馆召开表彰大会,对2004~2005年度市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顺德振华社区等4个单位及个人获得突出贡献奖,高明区科协等17个单位(团体)荣获先进集体称号,戚耀方等15位同志荣获优秀学会干部称号,周国强等42位同志荣获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经市科协推荐,佛山市科达机电公司高级工程师许建清荣获广东省第八届丁颖科技奖;高明区科协荣获全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段圣和等4人荣获先进个人称号;市纺织丝绸学会、市陶瓷学会被评为“2005~2006年度佛山市先进民间组织”。(王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