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媒体


新闻出版和版权
【加强新闻媒体建设和管理】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确保社会效益,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市外媒体驻佛山记者站和连续性内部资料进行有效监管。《佛山日报》等新闻报纸,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供舆论支持,关注民生民情,发挥桥梁和监督作用;《珠江青少年报》、《佛山文艺》等报刊积极关注人文生活、着力提高群众文艺素质;《陶城报》、《佛山陶瓷》等行业报刊立足佛山陶瓷行业,不断扩大业界影响。据统计,2006年,全市有统一刊号的报纸7家,经营收入1.8亿元;期刊5家,经营收入518.7万元;音像出版社1家,销售金额153.9万元。

【加强版权管理】 筹建出版物鉴定委员会;协助省新闻出版局对佛山市音像出版社音像制品重大选题备案工作及版号管理情况进行检查;采取切实措施规范报刊发行秩序;推进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推进版权登记工作;开展“4·26”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和“反盗版百日行动”,重点整治盗版音像、计算机软件制品集中经营场所及放映单位,查处无证经营行为,深挖制售盗版制品的非法印刷、复制、仓储窝点,打击网络盗版。

【规范印刷复制和发行业发展】 落实印刷复制企业各项承印工作制度,规范承接境外印刷品印刷业务经营行为,采取信息报送等制度加强对出版物发行单位的管理,完善光盘复制企业驻厂监督员制度,确保印刷复制业经营者知法、懂法,守法经营。对部分印刷单位和发行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和产业摸底统计工作。针对行业技术性强的特点,开展多形式、多门类的培训。2006年全市印刷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63亿元,实现利润7.6亿元;光盘生产、复制企业5家,生产只读类光盘母盘529万张,只读类光盘近9000万张,可录类光盘复制2.28亿张,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发行单位1377家,资产总额达2.4亿元。返回

佛山传媒集团

【综述】 佛山传媒集团2005年成立以来,在佛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逐步进行了报业与报业、报业与广电、传媒与文化的多种融合,探索出一条跨媒体资源整合、传媒和文化相结合的改革之路。

【深化改革,整合全面提升】 2006年3月,佛山珠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整体收购各区报纸、电台、电视台的优质资源,纵向打通了市、区、镇,横向联合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跨媒体资源,完成了行政整合后进入资产整合阶段,9月起,属下各单位实行财务并帐,由佛山珠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统一核算,统一纳税。集团内设八个部门(办公室、总编办、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审计部、监察室、资产管理部、发展策划部)正常运作;党建、党务工作上升到集团层面运作管理。佛山传媒集团通过整合全市的传媒和文化资源,囊括了全市6张报纸、6个电视频道、6个广播频率、2本杂志、2个演出剧团、1个音像出版社、1个剧院以及1个电视网络公司,现有资产21亿元,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跨媒体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加强媒体与企业、区镇互动,达双赢发展】 认真落实集团党委关于媒企互动、媒镇互动的指示精神,加强与各区、镇街的沟通合作,及时、全面、准确、权威地反映当地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关注当地社会热点,获得五区党政、市民认同。由佛山传媒集团主办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国际化与持续竞争力”的“信合财经论坛”在顺德举行、佛山电台顺德分台天佑城直播室开播;珠江时报社与南海区委宣传部联合组织了“南海有为论坛·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和谐南海”论坛活动;珠江商报社结合第十六届中国厨师节在顺德举办的契机,策划主办了佛山首届私房菜大赛。通过媒体和企业之间高层次、多领域合作,构筑了一个互动、共赢平台,成为媒镇互动、媒企互动的成功范例。

【发挥联合优势,实现多媒体、跨媒体、跨地域媒体合作】 开创和发展了采访报道的运作模式,积极探索,延伸拓展媒体网络平台,大幅提升佛山传媒集团在业界影响力。佛山传媒集团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对重大报道,如省、市“两会”报道、佛山创模报道、佛山GDP突破2000亿、学习全国十杰法官黄学军先进典型、评选“佛山市十大杰出青年”、“美德之星”、佛山一环开通、禅桂新道路建设工程、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等报道,提前介入,认真组织策划,分工明确,使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的联合优势充分发挥,产生出较好的社会效应。在抗击“派比安”、“比利斯”台风的战斗中,各媒体记者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冲到抗灾救险的最前沿开展报道,其中西樵广播电视站的两位记者拍摄、制作的“龙卷风突袭西樵”新闻报道在中央、省市区和香港等媒体上播出,充分展现了佛山基层新闻工作者的风采,佛山传媒集团共有4个先进个人和1个先进集体获得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传媒人在抗灾救灾中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年底举办的“珠江环保行”、“珠江小姐总决赛”的活动,佛山传媒集团组建了由所属各媒体共同参与的大型联合采访队,自驾车21辆沿珠江流域溯源而上,首次实现跨地域、跨媒体、超大规模的采访报道活动,在珠江流域的同行中产生重大的影响。在传播环保理念的同时,也有力宣传了集团的珠江品牌。

【坚持以人为本,初步形成“开放型、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 在10月公布实施《佛山传媒集团实施集团首席记者、编辑、主持人制度试行办法》,并产生了6位首届佛山传媒集团首席记者、编辑、主持人。进一步推动了集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激活内部管理机制,以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契机,统一集团人才的培养、开发、使用和管理,不断提升集团人才的竞争力。集团层面全年共举行近10次大型业务培训,邀请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院校和知名媒体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集团属下各单位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培训,初步形成了“开放型、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氛围。集团2006年被评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人,获广东省新闻类奖项金枪奖1人、金梭奖1人、金话筒奖1人,另有一大批新闻作品获得国家、省、市不同级别的奖项。 (佛山传媒集团返回

报刊
【《佛山日报》】 2006年度,佛山日报社在采编出版过程中,注重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为佛山建设提供舆论支持。《佛山日报》头版稿件尤其是主打稿件的选择,既强调政治性,更注重稿件的新闻性、服务性与贴近性,在具体操作上灵活变通,使政治性、新闻性、服务性在头版得到较好的结合,提高了宣传中心工作的报道水平,提高了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对省市“两会”报道、农村工作会议、东平大桥转体施工前后跟踪报道、佛山GDP突破2000亿元、学习全国十杰法官黄学军先进典型、“一环”开通、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等重大报道都提前介入,做好组织策划,使报道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又如,在2006年抗击“派比安”、“比利斯”台风的战斗中,记者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及时掌握灾情信息,使报道既及时传递了灾情信息,又把党委、政府领导冲在前线抗灾的消息和对灾民的关爱传递出去,起到了很好的稳定民心的效果。
  及时、全面、准确、权威反映区镇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关注社会热点,是2006年《佛山日报》报道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报社制定了“要闻版用稿标准”来加强对基层的报道,开展了高明区镇街调整一周年、顺德区推动企业成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南海区科技工业园发展经验等重大主题报道。例如,7月3日,禅城区宣布对辖区街道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的1镇8街合并为1镇3街。这是佛山市加快建设中心组团核心区,提升佛山城市窗口形象的重要举措。《佛山日报》对此提前进行了报道策划,于7月4日用A1、A2、A3、A4版,对合并街道的原因、合并后带来的发展机遇等进行了深入报道,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006年,《佛山日报》民生报道提出品牌化运作计划,在品牌化建设方面更进一步,例如获得广东新闻奖的《民生日志》由专栏升级为特别版(半个版),受到读者的好评。在强化品牌的同时,社会新闻报道和民生报道还在专题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等方面下功夫,成功策划了“走近外来工”(系列六篇)、“时代栋梁·劳模风采”、精武弟子捉贼、春节、“五一”长假等专题报道。这些专题报道均能从大视角,结合本地特色进行策划,收到了较好的报道效果。此外,《佛山日报》进行的舆论监督报道也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例如,7月初,记者四度暗访,揭开南海某肉联厂宰牛点给牛强灌“硼砂水”内幕。《多部门突查肉联厂起获大批硼砂》等系列报道见报后市民反响热烈,纷纷呼吁严惩无良商贩,市经贸局回应将对现有屠宰厂进行重新规划,推广菜牛定点和机械化屠宰。
  为了进一步提高办报质量,《佛山日报》在2006年10月23日起进行了新的改版。改版从记者采访作风抓起,要求记者在做好深度报道上做文章,扎根于本土,深入地了解新闻的实质、深化读者对事件发展方向的认知。例如,改版后连续用整版篇幅,推出夏西拆旧建新等报道专题,深入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住房的建设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报道效果。又如,为了帮助受众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掌握各种商机,在经济新闻版增加了以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政策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板块。改版后,《佛山日报》安排了更多篇幅提供有使用价值的生活资讯服务,受到读者欢迎。
  进一步完善广告运营机制,有效整合采编策划、经营开拓资源,全面提升赢利能力和优化赢利手段,抓大不放小,以整体广告经营量的提升,弥补个别龙头行业、大企业的广告下滑,2006年广告刊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发行工作在完成机关、事业单位的征订任务前提下,重点开拓社区和经济重镇。开展了“迈进社区,亲近你我”的活动,开展社区代订报纸,通过社区、物业公司接近和吸收高端读者等活动,使报纸发行量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引进新的印刷设备和网站数字报纸项目,既为提高新闻时效性和版面质量奠定基础,又为外地读者和年轻读者提供网络阅读渠道,扩大了党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2006年,佛山日报社时政党支部被评为佛山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受到佛山市委的表彰;有1人获广东新闻金枪奖;1人被评为佛山市抗洪先进个人,5人被评为佛山传媒集团优秀党员;共有5件作品获2005年度广东新闻奖,其中二等奖2件,三等奖3件;有17件作品在第20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三等以上奖励;有2件作品获第四届中国地市报论文(论著)奖。 (唐岭梅返回

【《珠江时报》】 2006年珠江时报社的总体思路是“稳中求进”,在稳健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在合作中共赢。在确保不出现重大政治性失误的基础上,采编、广告、发行各项工作均有明显提高。
采编工作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一是成功完成市委和集团提出的《珠江时报》“立足南海”的战略决策。为贯彻“立足南海”的指示精神,2006年初正式推出《今日南海》时政新闻版,于4月14日扩版,推出了《南海社区》、《南海文化副刊》两个版,南海新闻版块增加到4个版并单独成叠。南海新闻板块以《今日南海》为阵地,按照“高度、深度,帮忙、服务”的办报理念,坚持“帮忙不添乱”的原则,紧紧围绕南海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平民的视角,清新的版面,去见证南海的一个个盛会,传递南海人的一次次喜悦,始终与南海人民同呼吸,与南海的发展同频共振,得到了南海干群的普遍认同和喜爱。11月,成功创刊《财智南海》经济周刊。
   《珠江时报》已经成为南海区域内最受欢迎、最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之一。
   二是进行了以重点策划项目责任制和流程管理为主轴的编采制度文化建设,编采的基础制度得以完善,整个编采流程走上了安全、顺畅、高效的轨道,特别是项目责任制的实施,提高了新闻策划、执行的效率,并形成了重大专题策划的“时报”特色。编辑部根据办报实际制定了采编考勤管理、采编质量管理等6大制度体系的近30 个制度,覆盖了采编工作的方方面面。全方位的制度建设,使编采工作得以规范、顺畅地运作。成功推行了一种全新的重大新闻报道运作机制——重点策划项目负责制,注重事前策划、责任到人,采取集中优势兵力作战,大大提高对重大新闻的反应能力、策划执行效率。2006年共完成专题“300万新市民考验佛山”、“南北一条路 城市一大步——关注大福路改造”、“珠江小姐环保行”等策划150多个,赢得了领导和读者的一致好评,独具特色的专题策划已成为品牌。
  三是创新实践,成功创办手机报,招募了首批手机记者,成为佛山市第一家推出手机报的媒体。在佛山本土媒体率先创办手机报,并以手机报平台作为技术支撑,以佛山庞大的手机族群为资源,开国内媒体之先河。本着“轻松阅读”的编辑理念,坚持做好新闻的可读性和服务的贴近性,自手机报创办以来,受到了手机用户的热烈追捧,到年底,手机用户已稳定在5万户以上。
经营工作方面,以经营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理顺经营机制,调整广告结构,同时通过经营一系列高规格、大规模的策划活动,带动广告,实现经营稳步增长。如成功举办佛山市第一届房地产节暨佛山理财文化节、汽车文化节等,这些活动的举办一方面极大地提升了时报品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品牌影响力的经营、利用、开发和挖掘,极大地实现品牌增值。2006年,在纸质媒体的整体运营效益呈现下滑趋势的大形势下,时报的广告经营效益仍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发行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发行质量有一定提高,发行量的区域分布趋于合理,作为报业营销的重要一环,时报2006年的发行工作为巩固时报的定位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积蓄了能量。 (戴满香)返回

【《珠江商报》】 《珠江商报》于2004年7月29日由《顺德报》更名而来,更名后《珠江商报》确立“新闻服务生活、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立足顺德,辐射佛山及泛珠三角,努力打造一份地方性、商务色彩的综合性大众化城市综合日报。现报社拥有“一报《珠江商报》”、“二刊《顺德时尚》、《城市生活报道》”、“一网站(顺畅网)”、“一公司(捷信速递公司)”的多品种、多元化发展的规模,拥有一支300多人遍布城乡、收投合一、自办发行的队伍和网络,发行总量达8万份。
   更名后的《珠江商报》积极探索市场化办报的新路子,确立了宣传与服务并举、采编与经营并进、小区域扎根与大区域推进并行的方针。高度重视顺德、禅城、南海、高明、三水这些城市主要区域的时政、经济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高度关注广佛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和走势。
   《珠江商报》服务地方经济,高度重视对行政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媒政互动、媒镇互动、媒企互动”为工作重点,与顺德十个镇街签署了“媒镇合作、共建和谐”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构建媒体与镇街上下联动的基层宣传沟通平台;又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顺德分公司、中国移动、顺德信用社、兴业银行等大型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书,与企业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真情服务的平台。与政府部门、大型企业合作策划大型地方文化活动及特刊,是该报社广受认同的办报特色,也是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围绕中心工作出版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刊》、《顺德家电蓝皮书》、《顺德质量记录》、《顺德环保》、《美食一本通》、《华侨顺德》、《幸福生活》等大型特刊达10多种。其中《顺德家电蓝皮书》登上飞机,送往北京,以权威、广泛的内容,广泛宣传中国家电之都;《华侨顺德》随记者远赴澳大利亚,派送至每位海外乡亲手中,让旅外乡亲见证家乡的发展变迁,传递着绵绵的桑梓情怀。
   策划担纲的地方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围绕“魅力佛山、欢乐村镇”系列活动的主题,结合第十六届中国厨师节在顺德举办的契机,成功策划主办佛山首届私房菜大赛。大赛在10个镇(街道)巡回进行,盛况空前,美女上阵、夫妻同厨等成为津津乐道的“美食故事”。大赛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赞赏和重视,原顺德区委书记陈云贤主动亲临决赛,对商报服务经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
   在立足顺德基础上,采取适度扩张的策略,借“区域经济导刊”积极拓展高明、三水、南海、禅城等区,在三水西南镇成功创办每周8个版的《三江新闻》,积极介入三水重大时政经济报道,争当区域主流媒体。
   新年改版后,提出了“巩固顺德、强化市直、拓展三高禅南、新闻服务生活”新战略,明确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党政喉舌,“面向市场、服务经济”做商界朋友,“深入基层、服务社群”做民生桥梁和群众帮办,力争时政报道更突出,经济报道更有特色,民生报道更及时。返回

【佛山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佛山市新闻学会】 2006年,佛山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佛山市新闻学会主要开展了“五一新闻奖”评选、业务经验交流座谈会、美术书法作品展、出版新闻业务刊物等工作,“两会”各会员单位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为党政部门和百姓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唱响“和谐曲”。
佛山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2005~2006年度佛山市“五·一新闻奖”评选活动,活动共收到作品27件,评出一等奖4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8件。
为庆祝第七届记者节,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市新闻学会联合市委宣传部、佛山传媒集团主办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和谐”座谈会、“2006年记者节佛山市新闻工作者美术书法作品展”。11月8日举行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和谐”座谈会,共有7家新闻单位代表及2位传媒集团首席主持、记者、编辑代表发言,就佛山传媒人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佛山传媒人需具备怎样的文化知识、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如何抓住社会亮点,挖掘出新闻深层次的内涵,形成良好社会氛围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美术书法作品展共收到全市新闻工作者的美术书法作品100多幅,展出73幅,包括楷书、隶书、行草、小篆、国画、油画、水彩、陶艺等形式,佛山日报、佛山电视台、佛山电台、珠江时报、珠江商报、珠江网络传媒公司等单位均有优秀作品参加展览。
10月31日,佛山传媒集团属下的佛山日报社、珠江时报社、珠江商报社的记者前往顺德均安采访南浦阿仙奴服装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的事件时,遭到不明身份的数十名男女的粗暴阻挠,事件发生后,佛山传媒集团、市记协领导一方面及时向市委宣传部反映情况,另一方面直接与事发地党委、政府交涉,希望当地党委、政府妥善处理好此事,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保障了记者在当地的合法采访权益。
12月,出版发行一期《珠三角新闻界》,共编辑刊登新闻“两会”会员论文34篇,内容涉及“构建和谐社会”、“媒体与市场”及“亚艺节专辑”等。
7月15日,市社科联召开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表彰2003~2005年度社科联先进单位和个人大会,市新闻学会、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被评为社科普及先进单位,市新闻学会的王尚晓、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刘西娜被评为2003~2005年度优秀社科工作者。
由市社科联编辑出版的《佛山市社会科学研究精品选集(1985~2005年)》一书,收录了市新闻“两会”会员的五篇作品,分别是:《地方报亲和力和核心竞争力浅谈》(作者:谢昭良)、《增强服务功能 提高竞争力》(作者:谢昭良)、《中国电视纪录片叙述者角色的转换》(作者:黎仁刚)、《媒体联动 为民寻亲——“寻亲活动”对新闻报道的有益启示》(作者:王尚晓)、《说“新闻自由”》(作者:李自然)。 (莫 凡返回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工作概况】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试点工作通过国家验收。佛山市是全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试点城市之一。5月26日,试点工作通过了国家广电总局验收。国家广电总局验收委员会认为,“佛山市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各项任务,成功完成了原有有线网络的数字化整体转换,走出了一条通过数字化带动佛山有线网络整合与规模化发展的新路子,起到了突出的示范作用”。截止到11月底,全市109.6万户有线电视用户中,有线数字电视终端已达72万户,占应转换总户数的65.7%。至年底,全市五区城区已基本实现整体转换,镇(街道)以下农村区域的整体转换工作正稳妥有序地推进。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上半年完成了对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的核报,为各级政府进行投资预算和选择合适的工程技术方案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核报工作受到了省广电局的表彰。根据新的“村村通”标准,至年底,全市五区中,除高明、三水两区共39个20户以上自然村2182户,由于地处偏远、住户分散、江河阻隔等原因,工程建设难度大,仍未能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其余地区20户以上自然村均已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
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暨数字化放映试点工作成效初见。2006年是农村电影“2131工程”实施的第6个年头。各部门互相支持与协作,基本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在全市632个行政村(居委)实现每月每村放一场电影”、“争取全年完成放映场次1.5万场,其中免费公益场占10%(1500场)以上”的总体目标,广大社区、乡村、学校、工厂的群众和外来务工者,享受了比往年更多的电影服务。
   作为全国农村电影改革发展与数字化放映的试点地区,佛山市试点工作按照《佛山市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暨数字化放映试点工作方案》,采取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肯定。财政投入200多万元扶持50个放映点建设,国家广电总局也提供了100多部免版权费的影片;自主创新开发的数字电影放映系统通过了国家广电总局验收;经批准新组建了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已建成数字电影放映厅(院)和流动放映队共37个,配合“2131”工程,为农村基层公益放映数字电影4000余场,超额完成国家广电总局下达的3700场任务。
加强广电行业管理与社会管理。建立安全播出体系,全年广电安全播出无事故;积极开展卫星地面接收装置清理整治工作,查处一批非法安装的卫星接收天线,净化银屏环境;广电事业健康发展,网络改造工作加紧进行,数字化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新闻中心顺利落成、启用;全年行政事业总收入6.2亿多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3%。

【佛山电视台】 宣传工作成绩显著。出色完成了全年各项重点报道任务。其中重点报道有:市区镇三级换届、新领导班子上任,第十二届省运会在佛山举行,世纪莲、一环等重点工程竣工,佛山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台风“派比安”袭击佛山,佛山举办首届粤曲歌唱大赛等。其中“行通济”这次直播报道活动无论是从规模、播出覆盖范围和直播密度来说,都是佛山电视台建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直播启用了一台转播车、一台卫星车、新闻演播室和综艺演播室,4个点同步联动,让观众最真切地感受“行通济”这一年一度的盛况,使万人空巷的情景出现在中央新闻频道、广东卫视、广东珠江频道、广州台的新闻。
长期坚持的宣传精品创优工作成效显著,戏曲节目《佛山首届粤曲歌唱大赛总决赛》获得2006年度广东省广播电视文艺奖电视文艺一等奖;消息《龙卷风吹袭西樵》和新闻访谈《让家庭远离暴力》获得2006年度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新闻二等奖;主持作品《佛山全接触十一特别节目》获得2006年度广东省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奖二等奖。佛山电视台于3月27日起全面改版,改版后的六个频道分别是:新闻综合频道、南海频道、顺德频道、公共频道、影视频道、信息频道(潮流购物),使佛山电视台各频道的定位更加明确清晰,节目内容更加集中突出,受众收视服务更加快捷方便。6月9日,佛山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大型直播节目《吹水世界杯》开播。
注重形象宣传。紧密配合建设文化名城宣传工作,成功举办首届“漂亮妈妈”大奖赛、首届“超级好看TV小主持人大赛”、“我们的世界杯——佛山首届超级足球联赛”、“力迅·上筑杯佛山首届粤曲歌唱大赛”总决赛。12月28日,“珠江小姐”竞选总决赛在云南省曲靖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12位佳丽行程3747公里,途经4省(广东、广西、贵州、云南)12市,历时10天,沿途介绍佛山宣传环保,这次活动极大地增强了佛山电视台传媒的社会影响力。
事业建设硕果累累。启用1500平方米演播室,购置14讯道数字标清转播车。制播一体网采用主网+功能性子网的组网策略,范围涵盖新闻制播、后期制播、收录、总编、广告、包装、广告串编和全台总播出。播控总控以嵌入音频的数字视频信号为基础,以全硬盘播出服务器为核心,采用计算机控制。 (郭育三

【佛山电台】 2006年,佛山电台依托佛山传媒良好发展态势,在改革中谋发展,在服务中求提升,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为佛山广播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创收总额为1.03亿元,比上年增加23%,创历史新高。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2006年12月佛山地区广播市场份额和收听率排名,佛山电台的FM94﹒6、FM98﹒5、FM92﹒4、FM90﹒1、FM90﹒6列前5位;FM88﹒3则由年初的11位跃升到第8位。
分频经营、错位发展。就6个频率如何个性化发展,邀请中国传媒专家作了策略研究,确定了差异化经营、类型化办节目的方针:FM94.6是以新闻和资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频率;FM98.5则是继续打造时尚与音乐品牌的频率;FM92.4主要服务于汽车驾驶、汽车制造业及移动人群,是以交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频率;FM90.1是以服务社区为主、偏向经济的频率;FM88.3侧重体育、旅游内容,是面向喜爱运动人群的频率;FM90.6是侧重播出缤纷多彩文艺节目的频率。配合分频经营、错位发展,围绕“新型资讯广播”的目标展开了多方面探索,创办了省内第一个媒体业务呼叫中心——“公共信息服务呼叫中心”,探索媒体与通讯产业联动新路。到年底,已经有政府行政效能监察、环保、城管、交警、公交、燃气、供水等部门和单位与该呼叫中心合作。在台风袭击、佛山“一环”开通、省运会开幕等重大事件中,该呼叫中心发挥了强大的信息集纳、处理功能。
以活动为载体,提升频率知名度。根据城市新发展、社会新需求,抓住时机举办形式多样的大型活动,其类型、数量和效果创历史新高。在全长99.2公里的“佛山一环”公路竣工开通前夕,多个频率联合举办了“佛山电台与你同行看‘一环’”大型活动,各阶层人士以自驾车和徒步两种形式踊跃参加。为增加英语口语大赛的影响力,佛山电台第四届英语口语大赛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合办,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配合佛山传媒集团统一组织的“欢乐名镇”活动,FM94.6组织了佛山五区村镇篮球群英会。这是佛山市首次以五区的村(居委会)为单位参与的大型市际比赛,比赛历时3个月,244支球队参加了数百场的激烈角逐。FM98.5以“Live燃情夜”、“千色985全城我最红”明星系列见面活动等展示时尚与音乐品牌的实力。FM92.4以系列跨国自驾游、“CAR配对/CAR派对”等展示了服务移动人群的实力。FM90.1打出了“打造顺德人至爱的广播”的口号,举办《揾钱家族》新登场试玩大会、红色经典粤剧巡演、历时三个月的“佛山五区怀旧歌曲大赛”等,初步展现社区兼经济的频率形象。 FM90.6以“我就喜欢唱、新春歌艺大比拼”、“节约用电、科学用电”主题文艺表演等体现了文艺特色。FM88.3的“穿越佛山,丈量我们家园”、“穿越佛山、丈量我们家园的高度”已经成为其频率形象标识;“高明区社会主义新村镇农科知识擂台赛”有96支村居委代表队参加,是高明区有史以来参加知识擂台赛最多队伍和最多人数的一次活动。
宣传、报道打好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两张牌。佛山电台就重点工程建设等社会热点,及时为市民提供贴心服务。禅桂交通工程建设期间,每天滚动播出热点道路路况;并约请交通管理、市政等部门负责人来到直播室回答市民提出的问题。2006年11月18日,“一环”公路开通至当晚的省运会开幕,6个频率以不同组合全天直播当天盛况,佛山电台“公共信息服务呼叫中心”还第一次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导航服务,提供交通指引。为佛山创模工作策划了“创模”研究性学习、“创模”夏令营、禅城区“无胶袋日”等活动,以及《雷霆5日》互动专题。这个互动专题共接到有效举报361宗,查处违法排放事件30多宗。这种宣传报道的新做法不但得到市领导高度评价,省环保局还将这种联动模式推广到全省。顺德联谊总会第五届恳亲大会2006年10月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举行,佛山电台策划了“世界,顺德人”专题节目。这次大型宣传报道,既得到顺德区委、区政府和市民的赞赏和充分肯定,又在海外扩大了顺德知名度。在三水区成功策划了两个大型专题报道:一是人物专访“感动三江”,既关注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又挖掘寻常百姓的感动人生。节目播出历时3个月,是三水广播历年来时间跨度最长的新闻专题。二是配合三水区人大、政协两会召开,策划了“共享和谐、同创幸福、三水‘百强’再启程”论坛和专题报道。报道播出后,区委评价,佛山本地媒体为区一级开展大型专题报道策划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这种把握地方发展主题,乘势而为的作法很好。
“城乡互动、区域一体”,媒企双赢。镇(街)经济是各区经济的主体。佛山电台一方面继续巩固城市的工商类广告,另一方面将经营拓展延伸到镇(街)。佛山电台确定了50个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为媒企互动的重点。4月,在佛山传媒集团的支持下,主办了一个产业升级推介会,成为电台和企业互动、共赢的良好开端。佛山电台以专题节目为纽带,为镇(街)度身定造、提供各种配套的综合服务,通过政府形象推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舆论环境的营造、各种活动策划、公关危机的处理等等,与镇(街)建立长期合作。(潘应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