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

【综述】 2006年,佛山市信息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力推动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互动发展,抓好了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产业项目和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推进了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应用,促进了信息化、信息产业和无线电管理工作全面发展,全市信息产业规模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信息化综合指数达74.8 %,信息化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展作出新贡献。

【信息化基础设施】 注重运用市场经济规律,鼓励各通信运营商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80.5万户,增长6.3%;移动电话用户722.02万户,增长9.7%。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253.44万门和769.36万户。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家用电脑94.5台、移动电话230部。

【信息化推广与交流】 3月份,举办纪念《电子签名法》颁布一周年活动;5月份,启动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系列活动;8月份,举办市电子政务应用推广会暨移动电子政务平台启用仪式;9月份,举办佛山市第一届企业Linux应用发展论坛。
通过举办这些宣传推广活动,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和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都收到良好效果,营造了浓厚的社会信息化氛围。
【电子政务建设】 加强政务网站建设。制定了市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方案,加强对各单位系统管理员培训,逐步完善政府网站各部门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做好了市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和日常维护工作,网站的实效性、互动性和服务性进一步增强,网站日平均信息更新量60多条,日平均访问量1万多人次。全市政务网站的内容日益丰富、功能日趋完善,政务网站发挥作为政府面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窗口作用日益凸显。
抓好重点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人口基础信息管理系统、政府公共应急指挥系统、国库支付系统、信访系统、党政内网等一批重点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监管能力的提高。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出台《佛山市数据共享暂行办法》并狠抓落实,大力推进数据共享系统的应用,在企业信用信息、人口基础信息、财税数据库数据等领域的信息共享效果显著。启动数据共享平台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业务系统的整合。
   电子政务建设的范围和模式有所创新。移动电子政务取得突破性进展,佛山市智能终端移动办公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在市交通局等7家单位推广使用,有效提高政务网络利用率和机关办公效率。电子政务建设模式进一步创新。顺德区积极探索建立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和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等项目建设的模式,改变以往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资金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局面。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建设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试点为契机,加快在政务系统推广应用数字证书,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完善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创建了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 信息技术在交通、文化、体育、社区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公共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
   全力以赴抓好省运会信息化工程建设,建成省运会场馆计算机通讯网络、竞赛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等应用系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省运会信息化建设和保障服务工作,省运会信息化工程实现“质量优、零差错”。
   稳步推动校校通、家校通、社保卡、数字图书馆、宽带佛山、政务电视化等社会领域信息化项目建设,社会事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动了人人受益的信息社会的建设。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佛山市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先导地位日益显现。2006年全市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突破1400亿元,通信行业业务总量近200亿元,软件行业产值50多亿元。数码相机、电子元器件、显像管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有重大突破。佛山最大的引资项目台湾奇美薄膜液晶显示器项目顺利落户南海,项目投产后,将产生强大产业聚集效应,拉动全市产业素质的提升。组织召开国家(佛山)显示器件产业园暨广东省TFT-LCD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大会,积极引入更多的生产配套企业向液晶显示器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抓好“外源带动”与“自主创新”的结合。数字家庭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南海区被确定为广东数字家庭行动计划首批试点区域,行动计划已正式启动,正在加紧建设数字家庭实验室和体验中心。
   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实施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工程,建立省嵌入式软件公共技术中心、省液晶电视技术中心和省Linux公共服务技术中心三大产业公共创新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创新,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拉动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产业发展。
   新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大力推进嵌入式软件、Linux软件、数字认证等新技术应用,推动Linux软件技术从电子政务领域应用拓展到企业信息化领域;加大GT800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试验网络应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面,并选取省运会等重大活动和市公安局等单位开展试用,为数字集群技术产业化工作奠定了基础;推动RFID(无线射频)技术在制造业企业和物流业某些领域上应用;成功协助佛山国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表面贴装型半导体发光器件产业升级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专项资助,已是连续3年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获得国家部委的资助。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推动的工作方针,不断推进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步伐,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成功举办佛山市2006年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推广交流会、2006年珠三角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研讨会、2006年佛山中小企业信息化企业协同服务平台推进计划研讨会和企业信息化九州行(佛山)高层论坛等企业信息化推广活动,开展万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氛围。
抓试点示范,组织企业做好2006年度省信息化试点示范单位申报工作,全市有5家企业被确立为省信息化试点示范单位,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抓住建设国家信息化专家委佛山调研基地的契机,加强对物流业信息化的研究,已完成物流信息化课题调研报告初稿,调研成果促使佛山电子口岸项目正式获得国家有关部委的批准,并先行启动南海三山港的电子口岸试点项目建设,已搭建起电子口岸平台基本框架,促进了口岸执法管理更加严密、高效,企业进出口通关更加有序、便捷。积极引导流通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在钢铁、塑料、花卉、机械等领域涌现出一批运营良好、影响较大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各类企业也积极尝试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农村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工作逐步推进,取得初步成效。全面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基本摸清佛山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为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开展各种类型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的信息能力。各区都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培训力度。南海区结合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组织举办了4期“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强化操作培训班;三水区、高明区都分期分批组织各镇行政村的计算机操作人员参加农村基层干部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充分调动各通信运营商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积极性,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搭建“农讯通”、“农村信息超市”等各种特色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便捷地向农民群众提供农业生产、市场流通、农业政策等信息,采取多种举措推进农村信息化,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无线电管理】 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无线电监测联网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加紧整合全市无线电监测资源。
   加强通信基站管理,探索通信基站共建共享模式,已开展基站集约化建设试点工作。确定基站集约化建设的实验点,明确由佛山移动、佛山联通分别负责室外、室内的基站集约化试验点的承建工作。
加强无线电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无线电发射设备整治,对非法占用无线电频率的交通安全警示器进行查处,追查非法警示器31个。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对部分重点无线电通信业务开展台站数据清理登记工作。
   加强无线电监测工作,全年监听监测无线电频率5474个,测试电磁波辐射22起,查处无线电干扰21起,检测台站230个,查处私设电台34部,处理基站投诉38宗。在“春节”、“两会”、“防汛期”等重要时期,为确保国家安全、交通、“三防”等部门无线电业务安全畅通,对重点工作频率进行监听监测,有效保障无线通信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梁丽嫦 夏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