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
【综述】 2006年,佛山市水业集团公司共完成供水量2.62亿立方米,增长13.52%;售水量2.31亿立方米,增长12.12%;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99.98%;水费回收率99.67%;自来水生产电耗201.32千瓦时/千立方米;漏耗率10.9%。污水处理方面,污水处理量1.24亿立方米,增长35.43%;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二级标准),出厂水水质综合合格率97%;污泥处理量7863.35吨(按干污泥计);污水处理电耗0.16千瓦时/吨,污泥脱水药耗3.80千克/吨(按干污泥计)。公司资金总投入4.79亿元,其中:供水建设方面3.13亿元,污水处理厂建设1亿元。
佛山市水业集团公司在生产建设、企业经营、内部管理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质的进展。
【整合供水资源】 9月,整合了佛山市三水区三江汇通水务有限公司80%的股权,生产能力、服务区域、市场资源等方面均得到较大提升,有8间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135万立方米,供水范围覆盖禅城、三水两区,服务面积53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50万人,供水管网总长度2100公里。
【实施品牌战略】 提出“实施品牌战略”的理念,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以品牌战略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学调度系统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6月,水业集团的供水科学调度系统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7月,该系统进入生产试运行。
【绩效管理进入了实质性操作】 7月,公司绩效管理工作投入试运行,酝酿两年多的绩效管理制度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BOT污水处理项目进展顺利】 南海区大沥污水处理厂12月22日投产、西樵污水处理厂12月28日投产。同时在建的还有城北污水处理厂及东鄱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此外,镇安、东鄱、沙岗三间污水处理厂转为BOT运作。集团公司的日污水处理能力达48.5万吨。
【优质客户服务进一步提升】 通过实施《抄表及催费承包细则》、《通知异常水量的操作规程》、邮政派发水费通知单、深入推进窗口形象再造工程等措施,着力打造服务品牌。提出“社会服务承诺工作”前移方针,提升了服务质量。
【基础工作巩固加强】 贯彻“水质监测工作前移”方针,制定了《佛山市水业集团公司水质远景目标规划纲要》和《佛山市水业集团公司污水处理水质、污泥监测管理规定》。监测结果表明,做到了供水安全优质、污水达标排放。
遵循“保障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全面开展城南、特别是新城区的管网建设,完善南庄供水管网,拓展大沥片区供水区域。全年安装总产值1.18亿元,安装新用户1.27万户,同比增长27.7%。完成20处,共46.6公里的旧管网改造工程。管网改造长度占总长度的4.05%,远高于国家建设部2%的要求。做好管道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招投标工程、报建工程监理到位率均达到100%。贯彻“探漏抢修工作前移”的方针,及时抢修办理率为99.91%。
【企业和谐向上】 扎实开展国企党建工作,新成立了南庄分公司支部、三水供水有限公司支部。公司党委在册党员273人。“七一”前夕,公司党委被广东省委授予“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和被佛山市委授予“红旗基层党组织称号”。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8月,成立了监察室。八易其稿制定了《佛山市水业集团公司监察工作制度》(试行草案),保证监察工作有章可循。(蔡洁萍)返回
供电
【综述】 2006年,佛山供电局在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围绕“争当广东电网基层供电企业排头兵”和“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在广东电网系统处于领先、部门管理水平和工作作风在广东电网系统处于领先、优质服务水平在全市公共服务行业处于领先”的“三个领先”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思维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深入开展“大佛山、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了年度任务和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电力改革】 推行“大佛山、一体化”管理。由市局负责宏观管理决策,统一管理人、财、物;负责110千伏及以上设备、电网自动化设备(含通信)的运行维护、设备试验、调度监控、规划建设等工作;统一管理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和电能计量工作。将区局定位为市局的二级机构,增设禅城供电局,与行政区划“一市辖五区”完全对应,由区局负责所辖区域内配网运行调度、配网安全管理、用电营销客户服务、配网规划建设、低压电能表记安装轮换工作。
【电力供应】 完成总供电量347.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5%;完成售电量331.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4%。电网最大负荷达到572.2万千瓦(8月18日),同比增长11.32%;最大错峰负荷95.15万千瓦,客户自觉错峰率达99.8%。电网平均负荷率达85.95%,保持全省前列。电网综合电压合格率和城镇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7%和99.96%,以12.75%的电量增长支撑了全市GDP 19.3%的增长。
【安全生产】 全年未发生特大、重大安全事故,电网连续安全运行389天。建立了全市供电事故快速反应指挥中心,并首次开展与社会联动的大面积停电演练,有效提高了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出色完成了“派比安”台风抗灾复电、迎峰度夏保供电和十二届省运会保供电等重大任务,先后被市政府评为“佛山市抗洪抢险救灾先进集体”、“广东省第十二届省运会筹备组织工作贡献奖”,被广东电网公司评为“救灾复电先进基层单位”,连续第四年被南方电网公司评为“迎峰度夏先进单位”。
【电网建设】 2006年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8.36 亿元,投产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14项,新增110千伏及以上主变容量218.9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259.17千米,完成配网建设投资3.96亿元,进一步改善了电网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500千伏顺德站主体工程和220千伏藤沙输变电工程均创佛山同等级电网工程建设周期最短纪录。500千伏西江输变电工程被南方电网公司评为“2006年度电网优质工程”,并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2006年度建设工程鲁班奖”。
【优质服务】 建立了全市集中统一的客户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95598”服务热线与“110”社会综合救援系统的联网,将49个供电所整合成30个,并统一规范全市电力营销业务,实现了供电城乡服务一体化。营业窗口规范化服务达标率100%,客户投诉及时办结率和回访率100%,客户满意率99.96%。被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评为“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企业”,客户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
【精神文明建设】 以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为主线,全面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永葆先进性,争当排头兵”的实践活动主题,局党委被评为南方电网先进基层党组织、佛山市红旗基层党组织。局工会被评为佛山市先进职工之家;局团委被评为广东电网公司五四红旗团委、佛山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禅城局城区所用户营业班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广东省巾帼文明岗;调度中心远动一班被评为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班组。 (钟高峰)返回
城乡规划管理
【城乡规划编制】 2006年,市规划局编制完成并向市政府上报了《佛山市城市规划行业“十一五”规划》。该规划包括了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2+5”组团城市建设、佛山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城镇化试点等内容,是未来五年市规划局主要工作的初步部署。规划部门继续推进《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佛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佛山市现代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佛山市城市产业布局规划指引》、《佛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深化和报批工作,完成了《佛山市近期建设规划》、《佛山市电力系统专项规划》、《佛山市中心组团首期人行立交规划方案》、《佛山市中心组团道路网规划深化设计》、《佛山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佛山市供水规划》、《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周尾围片区整治规划指引》、《东平河北岸沿线用地规划(澜石大桥-佛陈桥段)》、《(文华公园)季华路下穿隧道上盖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佛山市中心组团道路施工期间组织规划》、《佛山市魁奇路、季华五路、佛山大道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规划》、《广佛地铁南延线及相关线路预可行性研究》、《佛山市三眼桥地段交通疏解方案研究》、《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详细规划》、《南风古灶片区详细规划》等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案,正在组织编制《佛山铁路网及枢纽规划》、《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佛山市2+5组团排涝规划》、《佛山市2+5组团排水规划》、《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等规划,并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完成了《佛山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年)》、《佛山市商业网点规划》、《佛山市加油站点规划(2006~2010)》、《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规划设计方案》等编制工作。
根据省建设厅统一安排,规划局派出技术人员到韶关支援灾后重建工作,协助韶关市武江区设计了8个村庄规划,3种户型。在9月广东省召开的抗洪救灾表彰大会上,市规划院莫绍强被授予“广东省抗洪救灾模范个人”称号。
积极配合做好相关规划的实施工作。一环快速干线沿线地区规划与城市设计及16个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组团新城区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平河北岸沿线用地规划(澜石大桥-佛陈桥段)》、《(文华公园)季华路下穿隧道上盖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中心组团首期人行立交规划方案》、《华阳路、季华路(东段)两侧用地规划指引》、《中心组团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规划》、《魁奇路、季华五路、佛山大道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规划》、《禅城区岭南大道夜景照明工程规划》、《佛山大道沿线景观综合整治(张槎路口-金都酒店)》、《镇安片区内河涌整治规划》等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都已由相关部门和各规划分局组织实施。
【城乡规划管理】 2006年,市政府转发市规划局制定的《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佛山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检查组到市辖五区进行了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检查,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城市规划工作统一领导和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检查。规划部门拟定《佛山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和《佛山市地下铁道保护区工程建设审批暂行办法》;修订完善佛山市规划局管理制度汇编;各分局结合各自实际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禅城分局拟定了《举报控告受理制度》、《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和网站系列管理制度等。顺德分局制定了《顺德区城市道路规划管理办法》,对城市道路进行详细明确的分类,并明确了各种道路规划的技术标准。高明分局建立和完善了选址定点、用地规划审批、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先放线验线后发证、竣工验收、行政监察等管理制度。市规划院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规范管理,整合人才资源,采用项目负责制,提高项目完成质量。围绕市政府的重点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及时跟进了十二届省运会体育场馆、新闻中心、一环快速干线与综合管网、季华路、岭南大道等重点工程的规划方案落实和服务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世纪莲体育中心、岭南明珠综合体育馆的规划验收工作。围绕市政府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为电力、公安、水利等部门及时提供基础地形资料、城市规划基础信息等相关服务,确保了各项工程和规划的顺利开展。
【地理信息发展】 “数字佛山工程”被列入佛山市十项重点工程中的一个子项目,2006年又被列入重点工作之一。从2005年9月起,规划局以“张勇传院士工作室”为依托,开展“数字佛山工程(GIS)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06年4月底,《佛山数字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完成,同年12月完成规划初步成果。佛山市全市域正射影像图已于2005年底通过国家和省级的验收和成果鉴定,为城市各项宏观规划及各项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信息保障。市地理信息中心继续完善1 ∶ 2000正射影像图成果海量存储的数据安全管理和快速应用的硬件系统平台建设,该成果申报中国地理信息建设优秀工程,通过了初选和最终评审。与市信息办、市国土局共同发布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建设标准及建设指引。另外,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规划局组织完成的“佛山市1 ∶ 2000正射影像图制作工程”荣获地理信息系统优秀工程银奖。
【城建档案管理】 佛山市城建档案馆继1998年获“佛山市文明窗口单位”美誉后,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佛山市先进集体”称号;认真履行受委托职能,完善建设档案竣工核验行政审批事项运行程序,建立监控程序,全年共核发建设档案竣工核验合格证书219项。市规划展馆三期工程全面竣工,市政府为此举行佛山市城市规划模型及建筑人文景展区开幕暨佛山城建历史实物档案捐赠仪式。市新城办和规划局联合组织市民参加“看城市规划,建美丽新城”活动,240多人参观了新城区的重点工程,在城市规划建设展馆观看了《走向辉煌——佛山城市规划建设巡礼》2006年版和佛山市一环快速干线的模型;此外,还组织市民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市民进入城建档案库房重地参观。 (杨沛铿 许 伟)返回
公用事业管理
【综述】 2006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公用事业管理局历年来建设任务最重、时间最紧迫、难度最大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争当排头兵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为第12届省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及实现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和富裕和谐佛山的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此,公用事业管理局荣获“第十二届省运会筹备组织工作贡献奖”。
【市政工程】 全年共完成工程投资约13亿元(不包括BT项目和新城区项目),新建、续建工程共25项。禅桂新相接道路工程4项(岭南大道扩建、兆祥东路、南海大道中、汾江北路)、东平大桥、文华公园和佛山大道人行天桥等主要建设项目都在11月省运会前完工。
新市涌整治、雾岗路等工程已基本完成,叠南路已建成通车。由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工程管理的新城区首期道路、综合管沟工程共八项工程,核心路段工程路基填筑、路面铺设、绿化等已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同时抓紧了2005年工程项目收尾工作,并完成历年欠款工程结算63项,送审金额8659万元。
在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共完成征地343.42亩,完成房屋拆迁38.99万平方米,补偿金额约6亿元。
【创模工作】 已关闭25个简易堆填(焚烧)场。余下南海西樵垃圾焚烧厂申请延长使用至2008年,三水大塘、迳口、白坭待马鞍岗垃圾场渗滤液处理设施通过环保验收后关停。佛山高明苗村白石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于2005年10月1日开始接收垃圾,接收禅城、高明、南海、顺德区的生活垃圾,日处理垃圾约1300~1500吨。2006年共接收并处理垃圾约55万吨。其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已通过省环保局环保验收。
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在全市统一组织招标的16个(后调整为14个)污水处理厂BOT建设项目中,到年底,三水驿岗污水处理厂等8个已投产运营,其余6个正加紧建设。
《佛山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规划》已于9月28日通过了专家评审会的评审,已报送市政府审批。
【园林绿化】 经过努力,2006年新增绿地369万平方米,全市建成区为127.01平方公里,全市绿化覆盖率为37.09%,绿地率为34.6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92平方米。主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4.47%,绿地率为31.29%(未含新城区启动区)。
【供水、供气】 积极推进天然气高压管网建设,积极完善现有水厂、供水管网和实现双水源供水,切实加强燃气的监督管理,确保供气、供水的安全。2005年底,北江上游出现了镉污染事故,直接影响到佛山市的供水安全。公用事业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做了大量的应对工作,成功地进行了除镉工艺试验,确保全市供水安全。
为了进一步加强供水安全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供水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供水企业无论是技术力量、设备、水质都达标,有个别规模较小的存在一些问题。对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整改,或采取关、停、并等措施。
天然气高压管网建设一期一阶段工程已于2006年8月28日建成投产,累计投资2.25亿元。二期工程正在筹备中。
【市政管理】 委托广州大学对全市300多座城市桥梁现状进行调查、建档、预研究,编制《佛山市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实施细则》及《应急预案》。
认真做好城市排涝工作。2006年台风暴雨频繁,公用事业管理局积极协调、督促各区做好防风减灾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迎接省运会,由公用事业管理局牵头组织开展了“当好东道主,干净迎省运”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开展全市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减量化的宣传工作,制定了总体目标。 (胡焯华 衷建华)返回
村镇建设
【综述】 佛山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广东省城镇化试点城市之一以来,市委、市政府相继成立了城镇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佛山市关于城镇化试点的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佛山市推进城镇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为妥善解决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06年底,全市设建制镇20个,1个迳口华侨经济区,其中中心镇10个(8个为全国重点镇);村庄2653个,其中行政村364个。建制镇(华侨经济区)镇域总面积2886.41平方公里,镇建成区人口87.43万人,外来暂住人员51.19万人,设村镇建设管理机构21个,村镇建设管理人员683人,其中专职人员438人,镇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3.59平方米,建成区道路1675.62公里,供水生产综合能力169.55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100%,人均绿地面积19.31平方米;村庄人口156.21万人,外来暂住人员79.97万人,村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1.85平方米,村庄道路3442.63公里,村庄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39.75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94.12%。
【村镇试点】 继续抓好试点镇的建设工作。按照省建设厅和省科技厅《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经推荐并经省审批,禅城区张槎街道办事处成为第三批“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试点单位”。通过试点镇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佛山市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抓好村庄整治工作,促进广东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建设厅将“生态文明村康居工程”的试点作为全省村庄整治试点,经过推荐申报并经省建设厅批准,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仙塘村成为广东省第二批村庄整治(生态文明村康居工程)设施配套型的试点村,通过试点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促进佛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心镇建设】 佛山市各中心镇按照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了编制和修编城镇发展、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规划的力度,大力拓展建设资金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步伐,积极引导二、三产业向中心镇集中,形成集约发展态势,通过中心镇的发展带动周边各镇同步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佛山市10个中心镇镇域面积1651.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3.24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138.5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56.71万人;镇域GDP达602.33亿元,可支配财政收入25.75亿元;镇域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人数78.73万人;建成区住宅总建筑面积1061.22万平方米,农村住宅总建筑面积2470.24万平方米;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314.88万平方米;建成区道路597.94公里;共有水厂11个,综合生产能力112万立方米/日;镇域工业园区面积88.82平方公里。 (魏金展)返回
建筑业
【综述】 2006年,佛山市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589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8.6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26.95亿元,利润总额7.57亿元,在建房屋建筑工程面积为1578万平方米,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3.95亿元,工程结算利润21.71亿元。按照建设部的工作部署,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要求,所有有资质的企业从2005年开始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工作,截止2005年底,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建筑业企业505家,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84家。
【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佛山市、各区各级部门建立完善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投诉大幅度下降。2006年,佛山市有23项工程被评为佛山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16项工程被评为佛山市优良样板工程;7项被评为广东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4项工程被评为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1项工程被评为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
【重点工程】 佛山市“一环”快速干线,具有公路主干线及城市快速路双重功能,按主路和辅路设计,主路按一级公路兼城市快速路标准修建,计算行车速度每小时100公里,辅路按二级公路兼城市主干路标准修建,计算行车速度每小时50公里。全长99.21公里,2005年2月2日开工,2006年11月完工交付使用。
佛山市新闻中心,位于顺德区乐从镇,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位于市规划核心地带,新闻中心主体建筑(群)除了三大媒体单位之外,还包括一个中小型音乐厅以及新闻发布中心大厅。新闻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为9.49万平方米,由七幢六至十二层的建筑组成;投资约5亿元,2006年10月完工。
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启动区首期道路工程,包括道路、隧道、桥梁、排水(雨水及污水管道)、照明、绿化、交通配套设施等项目的施工。(工程规模:A标段:路网建设约6.4公里(含约800米隧道),道路面积约30.6万平方米;B标段:路网建设约5.1公里,道路面积约29.6万平方米),2006年年底完成。
东平大桥,地点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大福南延与东平河相交处,总长1427.2米,由主桥和两侧引桥组成。主桥为连续梁——钢拱协作体系桥,主桥跨径组合为43.5米+95.5米+300米+95.5米+43.5米。城市主干道1级,双向八车道,设计车速60km/h,主桥宽48.6m,通航净高大于18米,双向通航孔净宽大于180米。主桥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引桥7度。该工程2004年3月31日开工,2006年3月30日竣工。
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占地面积41.9公顷,主要包含容纳3.6万名观众的体育场、2800名观众的游泳跳水馆。附属地下停车场、室外大型车辆停车场、室外400米跑道运动场、足球训练场等,2004年6月24日开工,2006年10月28日完工。
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位于禅城区季华五路,占地22.3公顷,总造价约1.3亿元,包括9800个固定观众席位的主体育馆、训练馆、大众馆、全民健身广场、地下停车场、室外大型车辆停车场等。岭南明珠体育馆建筑面积7.34万平方米,施工造价5164.58万元,2004年4月25日开工,2006年8月30日竣工。 (王 会)返回
住房与房地产业
【【综述】 2006年全市住宅与房地产业保持健康持续平稳发展的势头。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2.07亿元,增长27.2%;商品房竣工面积434.33万平方米,商品房空置面积203.58万平方米。
【住宅建设】 全市新建住宅销售面积701万平方米,成交金额255.52亿元;存量房住宅买卖成交面积232.32万平方米,金额32.74亿元,建筑住宅平均销售价格3645.15元/平方米。
积极实施民心工程,做好直管房管理。认真督促抓好民心工程的落实,拟定了《佛山市解决城镇双特困户住房暂行规定》,解决在册特困户399户(其中334户为2003年底在册特困户),基本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双特困户住房解困任务。全市共完成特困户危房改造493间。
【房地产市场】 及时贯彻落实房价调控政策,加强房地产统计工作,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七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即国六条)出台后,佛山市积极做好稳定佛山房价的有关工作。经过深入的调查论证,起草了《佛山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征求意见稿),确立了以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基本实现常住人口户均拥有或租住一套住房、完全解决双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为住房建设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与管理,构建社会住房保障体系。
积极开展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工作。在2005年底启动佛山市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备案系统开发的基础上,制定了《佛山市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备案规定》,各区建设局的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备案系统先后通过省建设厅的验收工作。计划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通了佛山市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备案系统。
2006年全市房地产市场需求稳中有升,实现商品房销售(含预售)面积808.6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306.78亿元,平均销售价格3793.83元/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9.99%。
2006年佛山房地产业博览会暨品牌车展参展单位共102家(其中13家政策咨询单位及多家房地产中介、物业管理公司、家居装饰装修企业等),有30多个楼盘推出3000多套商品住宅供市民选择,同时提供家居装修、中介服务、政策咨询以及现代电子网络数码通讯展示等精彩内容。展会期间约有10万人次进场参观,成交宗数达582宗。 (陈伟)返回
环境保护
【综述】 2006年全市环保投资达63.29亿元,环保投资指数为2.16%。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燃气、集中供热、园林绿化等)投资46.49亿元,工业污染防治投资8.49亿元,各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7.02亿元,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资1.3亿元。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006年,佛山市创模工作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预验收和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技术评估。通过创模,佛山市环保工作得到了强势推动,呈现出良好局面,环保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级的重视和市民的支持,工作的机制和工作的氛围越来越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珠江综合整治】 以重现岭南水乡特色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步伐全面加快,佛山水道、西南涌、解放涌等重点河涌的水质有了很大改善。全年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7万吨/日,总污水处理能力已达80.54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已建成21座,在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40.5万吨/日。全市水环境累计整治长度约93.4公里,完成投资约35.1亿元。
【大气污染防治】 2006年,佛山市陆续关停桂城发电厂、大沥发电厂、盐步发电厂、高明发电厂等部分烧重油的小火电;88家能耗大污染较重的企业被关停。江南发电厂、长海发电厂、里水发电厂、恒益发电厂、金丰热能等一批大电厂的高效脱硫设施陆续建成;在纺织行业,对锅炉进行改造并推广脱硫技术;在陶瓷行业,各级政府通过限期治理、投入资金和技术等方式,对一大批陶瓷企业进行了喷雾塔治理。三大行业的全面整治,有效地促进了二氧化硫的减排。
【环境监督管理】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严肃环境违法企业。特别是出台实施了《佛山市公众举报违法排放工业废水行为奖励暂行办法》,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全市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6434宗,主要集中反映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处理6223宗,结案率为96.7%。收到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共25件,全部办理,满意率为100%。
【环境质量】 2006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达到良好的天数为352天,酸雨频率为79.7%,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为0.057毫克/立方米、0.054毫克/立方米和0.080毫克/立方米。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江河水质基本达到相应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标准。全市声环境质量较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国家相应标准。(陈振华) 返回
城乡环境卫生
【综述】 2006年,是佛山市组织开展全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接受复查、考核的冲刺阶段,借全市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迎接十二届省运会在佛山举办的东风,市、区爱卫会委员部门密切配合,努力为群众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创建卫生城市】 通过近4年的努力,佛山市全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于2006年5月通过了省爱卫会的复查,总体成绩排在全省7个受复查的“国家卫生城市”的第三名;同年11月通过了全国爱卫会的调研督导。全国爱卫会于2007年3月发出了《关于对2006年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的通报》,其中,佛山市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标志着佛山市“国家卫生城市”先进水平从原来的禅城区、南海区涵盖到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因此,使佛山飘扬了47年的“全国卫生红旗”更加鲜艳。
【创建卫生镇村】 2006年,佛山市共有6个镇和80多个村积极开展创建卫生镇、卫生村活动。其中,顺德区勒流镇、三水区白泥镇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镇”,顺德区陈村镇、龙江镇、北滘镇等3个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通过了省爱卫会的考核;三水区芦苞镇、高明区明城镇创建为“广东省卫生镇”;此外,全市还有51个村迈进“广东省卫生村”行列。至年底全市累计有15个镇创建为“国家卫生镇”,6个镇创建为“广东省卫生镇”,全市486个行政村中共有383个村创建为“广东省卫生村”。上述镇、村群众对创卫工作满意率超过90%。
【爱国卫生运动】 2006年佛山市爱卫会组织了3次爱国卫生突击活动。据统计,在3月份,全市共有近24万人次参加了爱卫月义务劳动,清理卫生死角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处理蚊蝇孳生地111多万平方米,整治或围蔽待建用地卫生46万平方米,清拆窝棚4900多间,为全年除四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9~10月防控登革热紧急行动中,全市30多个除四害专业队伍,共出动4万多人次,使用敌敌畏、倍硫磷、烟雾剂等药物喷洒灭蚊。有关镇(街)集中了居(村)干部、环卫工人、保安员以及志愿者等力量,实行包干到组,地毯式上门宣传灭蚊知识,反复检查灭蚊效果。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有效地防控了登革热病的蔓延;在10月~11月“整洁佛山喜迎盛事”专项活动中,全市开展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和除四害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活动,切实以整洁优美的环境迎接省十二届运动会在佛山举行。此外,2006年10月,佛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领导及部分人大代表现场视察了禅城区、顺德区城乡环境卫生后,在十二届佛山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上,审议佛山市政府贯彻《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的执行情况,充分肯定了近5年来佛山市城乡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梁惠兰)返回
国土工作
【综述】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佛山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好构建和谐社会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28号和31号文,在实现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四个更加”和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的五个“走在前”,以及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三个发展”的目标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队伍建设】 佛山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落实新的三定方案,收编基层国土所,组建了市区两级执法监察队伍,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顺德分局还推进了测绘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了班子建设,开展“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纪律教育月活动、“向陈宏东同志学习,做模范国土资源干部”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学习了《党章》、公务员法、《江泽民文选》、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六届六中全会重要精神和国务院28号、31号文件内容。重点组织培训新录用人员和岗位调整的干部,参加土地登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招拍挂、测绘、规划修编、执法监察等业务培训学习和党校培训,开办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班和土地登记人员上岗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大力提高了干部队伍政治和业务素质,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自律意识得到增强。佛山市国土资源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受到前来调研的部纪检组长王寿祥同志的充分肯定。
【依法行政】 认真落实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工作茂名市现场会议精神,重点加强了“窗口建到基层所,政务公开到村组”的基层政务公开工作。一是加强普法工作。制定“五五”普法规划,认真做好“地球日”、“土地日”、“测绘日”、“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顺德分局、禅城分局被省厅评为“四五”普法先进集体,顺德分局蔡俊豪同志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四五”普法先进个人。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对2003年以来佛山市区划调整以后市制定的各类国土资源政策编印成《佛山市国土资源政策和制度汇编》,制定和完善了《行政工作制度》、《会审制度》、《处置信访突发性及群体性事件工作预案》、《佛山市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制度》等制度,对重要项目审批实行会审。三是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完善委托下放事项管理、运行机制,加强下放事项备案制度,认真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受到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通报表扬。四是加强窗口建设和政务公开。佛山市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实现了政务公开和办事承诺,基层国土部门办事窗口人员服务意识、水平大为提高。禅城分局服务窗口建立“排队叫号管理系统”,成为全市第一个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试行单位,被市行政服务中心评为“群众满意窗口”。五是国土资源听证制度落实到位。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落实《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组织听证78 次,参与人数约有1500人,保障了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六是做好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工作。参与行政诉讼15宗(其中胜诉8宗、败诉2宗、未审结5宗),行政复议5宗(其中不予受理2宗、维持2宗、撤销1宗),行政强制8宗。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佛山市被国家和省确定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试点,全系统将这项工作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来抓。规划纲要由市政府审议通过,并报省厅评审,完成2006年初市政府安排的修编工作任务,佛山市规划修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受到市政府高度肯定。另外,省政府批准了修编后的禅城区南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用地供应】 在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大和国家加强土地调控的形势下,继续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用地实行提前介入的“三专”(专人、专责、专班)优质服务,并严把用地报批关,没有因土地供应问题影响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大项目、社会公益教育卫生事业等建设,特别是为途经佛山市的14项国家、省重点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以及为全市7大工业园和汽配、医疗器械、奇美液晶等重点高新产业做好用地保障。全年市、区两级共预审115宗1.68万亩,其中市立项的项目预审29宗3480亩。上报省和国家审批建设用地报批共计41宗1.85万亩,大部分获批准(已发批文的有6宗3150亩);市审批建设用地共265宗2.62万亩。另外,全市全年划拨审批土地共3444亩土地。国家重点工程武广客运专线及新广州站工程涉及顺德区859亩土地于2006年3月全部交付给项目单位,南海区也完成征地127亩和先行用地152.86亩;已完成广佛地铁车辆段征地370亩。
【耕地保护】 一是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五不准”制度,继续加强十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落实好《广东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严格落实耕地保有量和执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落实了省下达给佛山市102万亩的耕地保护指标。2006年,向茂名市购买补充耕地储备指标8000亩用于耕地占补平衡,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二是继续加大土地整理力度。争取国家专项资金4184万元,全面完成了三水大塘、芦苞两个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顺德区均安、三水区大塘等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56万亩得到省厅验收确认,获得补充耕地储备指标4383亩。另外,预算500多万元的三水区乐平黄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后预计可获得1092.6亩补充耕地储备指标。全年土地出让收益直接用于支持农业的资金3亿多元,有力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强农村用地管理。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积极大力推进农民公寓建设,特别是南海区规划600多亩的“夏西新村”建设成绩卓著。
【征地制度改革】 建立了预存征地补偿款和实名支付制度,严格执行《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加强了征地补偿款的监管,确保征地补偿款的兑现落实。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方案已由市政府批准,并报省厅平衡,这将促进征地补偿标准更合理更科学。国土资源部充分肯定佛山市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
【地籍管理】 开展了土地登记规范化大检查,落实分局土地登记把关责任,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开展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全年全市发出国有土地使用权证6.8万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365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1.1万证,其中三水、高明区比上年有较大增加。较好地完成年度变更调查任务,争取省厅确认佛山市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数为8.8万亩。全面构建科学、动态的地价管理体系,全市统一基准地价体系构建工作已在年中全面开展。建立《土地权属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等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应急机制,全市受理22宗889亩土地权属纠纷,已调处19宗863亩。
【土地市场】 一是园区管理进一步规范。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期间整合的7大园区,截止年底已全部通过国家审核确定用地面积和四至范围。2006年,重点是巩固和提升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积极引导园区整合用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落实《广东省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标准》,做好园区用地投资强度把关工作。二是土地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全市出让(含补办)土地6.23万亩139.6亿元,其中招拍挂1.39万亩100.6亿元(每亩约72.4万元),工业用地4.84万亩39亿元(每亩约8.1万元)。全年市局上缴市财政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约23亿元,占全部地方财政基金收入的九成以上,超出年初人大预算11.6%,比上年增加约7.5亿元。三是有形土地市场更加规范。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公开交易制度,加强土地交易工作监管,整改存在问题,制定《佛山市土地公开交易统一编号方法》。2006年全市土地公开交易约196宗1.22万亩111.07亿元(其中经营性用地交易1.18万亩110.1亿元,约93万元/亩)。四是房地产调控措施得到落实。落实好“国六条”和“国十五条”细则,与有关部门联合编制了《佛山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明确“十一五”期间住房建设目标,切实保障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需求。特别是2006年下半年,规定了一定比例的限户型和限房价的土地交易出让条件。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严格执行房地产用地年度计划,省下达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为530公顷(没有新增建设用地)。五是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特别是顺德区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成绩显著,受到省政府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2006年全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2194亩,收益约1700万元。
【测绘管理】 《佛山市统一坐标体系推广启用实施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制定了《佛山市地理空间数据建库标准及建设指引》,进一步完善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准备。顺德区均安镇1 ∶ 500数字化地形测量试点工作取得成功。新《佛山市禅城区地图》被认为是“全省地级市中内容最丰富、最详实的区域性地图”。积极推进全市测绘市场建设,顺德区、三水区实行测绘生产市场化,禅城区成立了测绘所,争取区财政的支持,为禅城区完善落实基础测绘服务。开展了测绘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和测绘成果使用与保密管理,以及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地图监督检查等工作。
【信息化建设】 编制了《佛山市国土资源属性数据库规范》,完成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佛山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受到部的高度肯定,佛山市被部列为“金土工程”试点城市,《佛山市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方案》已获部批准实施,全市国土资源数据整理、整合工作正在大力开展。《佛山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被纳入《佛山市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
【矿产资源管理】 一是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工作。严格落实《佛山市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方案》,组织清查41宗探矿权和采矿权,开展了20宗矿山年检,重点做好采石场整治复绿工作及复绿验收工作,积极完成市委市政府“创建佛山环保模范城市”的分解任务。全市现有采石场18个,已控制在省政府规定指标20个以内,特别是三水区临江采石场复绿工作成绩显著,受到省检查组表扬。二是积极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认真落实《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和《关于贯彻实施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的意见》,把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2006年全市采矿权有偿出让有7宗594.62万元。
【地质灾害防治】 2006年是佛山市受地质灾害威胁最为严重的一年,也是全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绩最为突出的一年。一是认真部署、加强预防。编制应急预案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开展地毯式大排查活动。二是大力做好应急抢险工作。全市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82宗,其中灾情较严重的有4宗,特别是“8·4”南海区西樵山因特大暴雨形成山洪而罕见的突发性泥石流及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市局及南海分局主要领导连续四天四夜在灾区现场积极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由于应急措施得当,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厅的充分肯定。佛山市国土资源局被评为市抗洪救灾模范先进集体,黄肇坤以及南海分局全洪、顺德分局连剑波、三水分局邝法浓和高明分局孟庆德被评为市抗洪救灾模范先进个人。三是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佛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通过评审并经佛山市政府公布实施。四是加强地质灾害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全年备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8份。
【闲置土地处置和土地储备】 根据《佛山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对符合政府储备范围内的土地实施严格管理,对国有企业改制、资产重组、搬迁和闲置的土地处置,进行盘活或纳入政府储备。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全市经营性存量土地约有3.8万亩(其中市属3408亩)。2006年全年市、区两级新增储备土地约4468.7亩(其中市470亩), 市土地储备中心完成纺织集团、佛陶集团和佛塑集团等一批企业土地收购储备。
【土地信访】 继续落实《信访条例》和新的《国土资源信访规定》等信访制度,重点排查20宗潜在的信访案件,认真调查处理了四宗影响重大的省市领导包案土地信访案件,认真解决佛山市“民声热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省厅转来27宗和直接受理的44宗咨询投诉已全部答复,受到市纠风办和群众好评。2006年全系统共受理920宗信访件,其中市局155宗、禅城23宗、南海252宗、顺德319宗、三水81宗、高明90宗。基本做到件件有落实、有回复。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 落实省委关于征地工作“三条红线”,继续开展纠正在征地中侵害农民利益的专项工作,全面清查拖欠征地补偿款;成立市区两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认真开展了执法监察专项行动,进行卫片执法检查,全市发现土地违法案件256宗,其中立案查处149宗,涉及立案土地面积约77公顷;进一步清理2003年治理整顿土地市场以来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458宗,其中立案查处204宗,行政处罚192宗,罚款约242万元,拆除建筑物约161万平方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人。另外,依法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9宗。(吴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