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 城 区

 


概况
  佛山市禅城区是2002年12月按照国务院和广东省关于佛山行政区划调整部署,由原佛山市城区、石湾区和原南海市南庄镇组合而成,2003年1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禅城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区之一,是佛山政治、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和物流中心,为佛山市人民政府驻地,总面积15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万人。
2006年6月29日,经佛山市人民政府批准,禅城区对辖区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本次行政区划调整从地理上基本以东平河、季华路、佛山大道为界线,并根据历史沿革、主导产业以及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作为调整依据。撤销澜石、城南街道,将其并入石湾镇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海滨路8号(原澜石街道办事处驻地)。撤销环市、普君、升平街道,将其并入祖庙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朝安北路23号(原环市街道办事处驻地)。保留张槎街道,同时将原石湾镇街道沿季华路以北部分辖区并入张槎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建槎路1号(原张槎街道办事处驻地)。本次区划调整后,禅城区由原有的1镇8街道整合为1镇3街道(即南庄镇及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祖庙街道)。
返回

 
经济
【工业】 2006年,禅城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群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新兴产业迅速壮大,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20亿元,同比增长20%。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经济指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工作的不断深入,禅城区产业集聚发展趋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领军作用明显,电器机械、仪表仪器、食品等八大支柱行业稳定增长,全区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108家,普立华、佛塑集团进入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二是工业结构呈现适度重型化的趋势,2006年禅城区规模以上重工业增长速度为23.1%,比轻工业增速快4.1个百分点;三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形势良好,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4%。
   品牌打造和名牌培育成效卓著: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中国名牌产品16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49件,名牌效应大大提升了支柱产业在全国同业中的地位。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行业品牌,如“佛山陶瓷”、“石湾公仔”、“佛山童装”、“张槎针织”等,几大产业集聚区域已成为闻名中外的产业集群专业镇,如“中国建陶第一镇”、“中国陶瓷名镇”、“中国针织名镇”、“中国不锈钢名镇”和“中国童服名镇”等五个专业名镇,使禅城区当之无愧成为品牌大区。

【招商引资】 2006年,禅城区实现合同利用外资3.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47%;实际利用外资1.92亿美元,同比增长17.13%。为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引资成效,禅城区确立了主动出击的招商思路,组织小分队赴日本、韩国、欧美等地招商。2006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4个,新增世界500强企业两家。招商引资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外商在房地产、商业分销、娱乐餐饮、会展、服务外包等第三产业领域投资活跃,使第三产业吸引外资额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新加坡凯德集团和香港金地等房地产公司以及瑞士费尔蒙特酒店、英国汇丰集团等一批外资巨头相继落户。二是成功吸引一批国际大型企业进驻。德国贝塔斯曼、日本金光等国际大型企业的入驻带动了外资整体水平的提升。三是本地企业以外资并购的方式吸引外资取得良好效果。如西班牙乐家卫生洁具投资3500万美元并购鹰牌卫浴等合作项目带动了陶瓷、建材等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四是产业链招商成果突出。如汽配产业方面,日资市光公司与欧洲汽配产业巨头法国法里奥公司正式结盟,佛山金光汽车零部件公司和日本饭田橡塑公司也相继落户禅城;在电光源产业方面,腾龙光学、金辉高科光电器材等一批新增项目也使禅城区光机电产业得到进一步加强。
  
【民营经济】 全年全区注册登记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4.78万家。民营经济发展提速,实现民营工业产值490亿元,同比增长30%,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9.8%。民营经济增长速度比全区经济发展速度高出9.8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新增3个“中国驰名商标”,3家企业成为“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4个产品获中国名牌殊荣。“东鹏”建筑陶瓷还荣获广东十大标志性品牌称号。全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其中有4家机构获授首批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支持服务示范机构称号,占全省获授机构总数的15%。全区已注册成立10家信用担保公司。
   为探索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加紧建设中国中小企业佛山禅城信息网,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突出打造区域品牌,首次开通了全省第一个名牌网站“禅城名牌网”。全区民营企业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6件、“中国驰名商标”5件、“广东省名牌产品”31件、“广东省著名商标”49件,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拥有量位列全国县(区)前茅。

【安全生产】 禅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11月从区经贸局独立出来,升格为正科级单位,设办公室、综合监督管理股、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股、执法监察股4个职能股(室),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各镇(街道)也相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辖区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并统一加挂安全监察中队牌子,各镇(街道)监察人员总数达90人。2006年,全区生产经营单位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7宗、死亡14人、重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23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29.2%、6.7%、60%和29%。完成危险化学品行业备案发证工作,全区276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已全部取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或安全生产许可证。开展了安全生产、工伤保险百佳单位表彰活动,对113家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工伤事故发生比例低、参保率较高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2万、8000元的奖励,总奖励金额达到150多万元。举办了2期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班,共培训、考核企业主要负责人200余人,督促企业开展全员培训工作,累计培训了2万余名从业人员,开展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培训班3期,共培训注册安全主任400多名。

【农业】 全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80.64亿元,农村可分配净收入总额251.7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68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14.3%和5.2%。认真做好农村财务的审计工作,加强农村的财务监督,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不断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全区共有31个村完成股份固化,其中石湾镇街道12个村、祖庙街道9个村已经全部固化股权;积极推进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区实施改革的4个镇(街道)全部完成了引入社会中介组织的公开招标工作,实施改革的54个村委会全部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改革方案(通过率为100%),并与中介组织签订了委托代理合同(签约率为100%),其中53个村完成了帐务移交,完成率为98%。
  
【水利】 各项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水毁修复工程及面上水利工程均能按计划顺利推进,年度水利工程完成投资额约6262万元。在搞好水利建设的同时,全区水利系统着力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不断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在三防工作方面,全区堤防实现安全度汛,成功抗击“6·9”特大暴雨和“派比安”台风。
   积极配合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大力开展内河涌规划和整治,协同其他部门抓好创模和珠江整治等各项工作的落实。安排300万元用于7条内河涌的清淤,在各镇(街道)水电管理所的密切配合下,按照创模工作的要求,圆满完成了涉及水利系统的创模工作,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商业贸易】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同比增长18.6%;进出口总额达87.71亿美元,同比增长30.75%,其中出口56.44亿美元,进口31.27亿美元。
   全区各专业市场改造工作基本完成,童服交易市场于年初正式开业;广东快捷汽配市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百佳、沃尔玛等零售业巨头正式进驻;在第三届物洽会上,全区20个项目成功签约,合同投资总额达48亿元。会展资源在档次、规模和质量上也得到整体提升。第二届佛山(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境外参展商达34家,入场观众达10万之多。第一届中国(佛山)童装交易会、2006中国澜石不锈钢展览会等办展水平全面提高。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与佛山联合(香港)有限公司的正式携手合作为带动整体展会档次的提升开辟了新的途径。
   对外贸易结构与层次呈现两大亮点:一是在开拓新兴海外市场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在亚、欧、北美三大传统出口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拉丁美洲、非洲市场的出口额也在快速增长,分别为2.8亿美元和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4.6%和62.3%。二是在出口产品结构方面不断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优化,高技术产品出口达17.6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1.66%。物流发展也进一步加快。全年口岸进出口货运总量423.7万吨,同比增长18%。新开通的佛山火车站东货场全年出口货运量3.64万吨,货物总值达5831万美元。

【财政】 2006年,禅城区区域内共征收三级税收总额92.88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区级(含镇、街道)收入9.5亿元,增长10%;全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42亿元,同比增长15.3%;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99亿元,同比增长22.1%,全区财政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区财政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积极拓宽财源税基,健全协税护税网络,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以规范化为原则,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了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资金,推动区委、区政府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政府收支分类等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建立实时在线预算监督系统,运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重点推行分业务循环内控测评,打造了循环监督与公共财政改革互动的良性格局。
  
【税收】 严格执行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依法治税,加大征管力度,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税收任务。2006年共完成税收总额92.88亿元(不含海关代征及免抵调库的税收),增长5.2%。

【审计】 积极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006年完成审计(调查)项目21个。审计、延伸审计、审计调查143个单位和部门共涉及321套账,查出违规问题金额2.14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26亿元,处理处罚上缴财政466.84万元,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事项5件、涉及37人,纪检监察部门已处理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人,建议有关部门处理事项2件。
   大力开展审计法制宣传,《审计法》被列作2006年禅城区普法主要内容;向各镇、街道及有关单位的领导、财务、内审等人员派发《审计法》册子,并制作宣传画报张贴于宣传栏;举办了包括《审计法》等法规知识的讲座和考试,区属行政、企事业单位副科职以上领导干部等300多人参加了学习和考试
返回

城乡建设
【爱国卫生】 2006年,禅城区爱国卫生工作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有机结合,以举办第十二届省运会为契机,顺利通过了国家和省爱卫会的复查,巩固和发展了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全区54个行政村全部创建成为“广东省卫生村”。8至10月,针对周边地区登革热病情发展趋势及张槎街道出现散发病例情况,市、区政府和张槎街道共增拨专款40多万元,在全区开展以查处蚊孳生场所为重点的灭蚊专项活动,使疫情得以较好控制。

【城乡建设】 2006年11月,佛山市禅城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禅城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10)编制工作同步启动,2007年8月完成编制工作。
   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优化交通环境入手,全面构建中心城区现代化路网。一是重点做好季华路改造工程。该工程全长7.6公里,建设总投资2.62亿元,工程按60米规划路宽将季华路改造成双向8车道,提升了沿路绿化景观质量,使季华路改造成为禅城区的交通、景观主干道。二是继续推进市容市貌整治工作。一方面,抓好城市主干道的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共投资3000万元,做好岭南大道、兆祥东、南海大道中、汾江北(工业路以北)等道路的市容整治工作;另一方面,做好高速公路及“一环”沿线两侧景观整治。
   建筑业发展势头旺盛,全年共受理施工许可申请338项,建筑面积共35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1.9%;工程造价共40.7亿元,同比增加62.6%。建筑工程竣工备案面积共156.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8.5%;竣工备案造价共14.4亿元,同比增加71.2%。

【城市管理】 结合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迎接“第十二届省运会”等活动要求,全面推进“城管年”活动,实现从“小城管”向“大城管”的转变。8月1日,成立接转群众投诉的指挥室,运作5个月共接转各类来电1.07万个。12月29日,城管热线12319正式开通,为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的基础上,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818次,有效清除城市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方面的黑点,遏制“一环”南庄段的违建势头。深入开展执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市场,城管宣传教育进校园,佛山汽车站周边秩序综合治理工作站多部门实行“捆绑执法”等共建活动并取得实效。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行为22.76万宗,其中现场教育和纠正19.21万宗,行政处罚3.55万宗;受理群众投诉1.41万宗;拆除广告、灯箱、招牌1564块,面积2.5万平方米,拆除雨蓬2500多平方米,协助规范防盗网1万多平方米;处理涉及乱张贴、乱涂写的电话号码2500多个,收缴违法宣传品14.72万张,拆除非法悬挂的横幅2000多条;查处非法燃气经营窝点81个,暂扣气瓶2740个,先行登记保存非法营运燃气的小型货车47辆,收缴非法充装燃气19.5吨。

【园林绿化】 2006年实现全民义务植树面积2.6万平方米,种植乔灌木2.47万株。投资175万元对市区人民路、文华路、惠景公园等主要路段和公园景点绿化进行增植、改造,面积达2.67万平方米。以“拆围透绿”的方式实施季华园、垂虹公园等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打造园林精品。加强佛开高速(禅城段)、“一环”两侧(乐从至狮山段)、佛山大道、祖庙路等城市出入口和道路沿线景观改造,种植各类乔灌木10万棵,增加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建成文华公园等城市公园。实施大富鱼苗场、奇槎水源保护区绿化工程,拆除建筑物2500平方米,种植树木2万棵。

【市政环卫】 全年全区共维修路面1.14万平方米,更新防盗沙井、隔栅1241套、维修沙井、曲管731个,清疏下水道326.57公里,清运7.7万吨淤泥。投资500余万元对江湾路、五峰四路等7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增强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成立桥梁目测检查小组,负责区内桥梁的日常巡查和建档,对文庆桥进行动静载检测。投资300万元引进了具有GPRS路灯智能监控技术的新型路灯控制系统,于4月13日通过了验收,使路灯管理实现了从人工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转变。8月22日管道燃气开始由液化石油气向天然气转换。
   全年保洁道路606.5万平方米、保洁公厕106座、清理粪便1.3万吨、收运垃圾19.63万吨,为岭南大道、兆祥东路等新建道路安装839个果皮箱。1月在同济垃圾收集站开展垃圾密闭式压缩收运试点,装载量提高1倍。总投资9914万元、日处理1500吨垃圾的禅城区固废流转中心于4月18日试运行,南庄镇垃圾焚烧厂也于6月1日关闭,该镇24个收集站启用,每日100吨垃圾由环卫清洁服务公司收集后运往该中心再转运高明进行卫生填埋,至此禅城区每日1000吨垃圾实现全部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国土资源】 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用地原则,2006年完成各类项目用地预审55宗,面积2756.71亩;南庄土地规划修编顺利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及省政府的批准;上报城镇建设用地9个批次,面积4424.6亩。办理公开交易22宗,面积1163.29亩,交易金额17.11亿元;办理各类土地出让用地手续19宗,出让用地面积1061.99亩,地价款5622.33万元。发放房地产用地计划审批9宗,用地面积454.48亩。完成土地登记发证3.02万份,发出土地证453份,基本解决深村和南桂西路居民土地使用权证的历史遗留问题。查清全区镇村可利用提升土地2.9万亩,完成镇村物业改造213.34万平方米,盘活土地3.8万平方米,办理区政府储备土地223.63亩,为区“三旧改造”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环境保护】 以创模为抓手,围绕“一突破两改善”的工作任务,狠抓落实。以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水环境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清理9000多平方米的窝棚,关闭水源保护区内的6家饮食店;对沙口、奇槎两个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租地保护;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处理率超过80%;实行生态调水工程,沙口等4个引水泵站相继投入使用,引水能力共达65立方米/秒;实行搬污工程,关闭搬迁3间重污染企业;全力推进内河涌整治,东西涌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镇安内河涌综合整治工程亦完成总量的80%左右。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投入资金7500万元,完成201支喷雾塔的治理;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完成华丰纸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共21台锅炉的废气脱硫工程,二氧化硫和粉尘较治理前大幅度降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11家企业取得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5家企业通过广东省清洁生产验收。
全区全年达到优、良天数占全年的85.21%;饮用水源东平河水质达标率为100%;汾江河基本消灭黑臭,达到五类水标准;区域环境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为57.6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7.9分贝,功能区噪声昼夜平均等效声级为60.7dB(A)。
返回

精神文明·社会治安
【精神文明建设】 2006年,禅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创建促和谐、和谐促发展”为主题,扎实推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的公民道德教育。印制、发放、张贴“八荣八耻”宣传画1.2万张;在居民住宅楼道口新安装2000块“八荣八耻”、“道德名言”宣传牌;组织发行8600套、7.74万枚独具禅城文化气息、宣传“八荣八耻”的明信片,免费发放到区各基层单位和学校;在石湾镇街道举办“庆国庆,迎省运,贺中秋,共建和谐新石湾”大型文艺晚会;以“关爱外来建设者”为主题,在南庄镇举办首届外来建设者文化月活动,开设外来建设者论坛,为外来建设者送图书、送电影、送法律、送健康。在利华外来工村启动爱心学堂,为外来建设者子女提供免费课外辅导;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咨询会、文艺演出、才艺展示等形式,开展“公德、文化、法制进园区”活动;扎实推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罗南村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建立了铁军社区、惠景社区、平远社区、丽豪社区等创建特色文明社区示范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区政法综治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稳定、平安、和谐禅城的目标,扎实开展工作。一是及时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区先后开展了5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对排查出的重大信访与维稳问题落实领导包案。二是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全区先后开展“烈日”、“粤鹰”、“亮剑”等专项行动,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6729宗,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飞抢”案件发案下降39.4%。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1000宗1651人,起诉948宗1463人;法院审结刑事案件960宗1485人。三是组织力量对出租屋、学校周边、火车站、汽车站、大型批发市场等治安黑点和治安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在鸿运汽车站内设立了周边秩序综合治理工作站。四是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全区重点地段和部位安装治安视频监控系统80多套,监控摄像枪2000多支。五是进一步加强治安队、保安队等群防群治队伍管理,大力表彰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全年共发放奖励、慰问金21万多元,表彰慰问群众42人,单位3个。六是重新调整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体制,区成立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流管办,撤销、合并各村(居)原来的服务中心,统一规划,重新设立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服务站。七是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强化戒毒和教育挽救工作,公安机关破获各类毒品犯罪案件89宗,缴获毒品海洛因1000多克,摇头丸4000多粒,送强制戒毒908人。八是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工作,调整充实区普法领导机构和普法讲师团,为全区中小学校新聘法制副校长139名。

【社区建设】 禅城区下辖1个镇和3个街道,共有8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4个村民委员会。全区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救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普遍建立了计生服务站,有针对性地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信息咨询服务和计生技术服务;普遍建立了“社区警务室”,实现了“一区一警”,改善了社区治安环境;各社区组建了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环保志愿者服务队等一系列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大力发展了下岗再就业服务,积极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2006年,全区各社区开展了创建“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活动,共有36个社区达到区“六好”标准,占总数的41%,有14个社区申报了全省的“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返回

科教文体卫
【科技】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禅城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竞争力,取得积极成效,被省科技厅批准为首批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区。2006年,全区共有210个项目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获省科学技术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36项、区科学技术奖49项;专利申请总量188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71件,专利授权总量149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1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到11家;累计建立区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级40家、区级10家,专业镇行业创新中心5家,院士工作室6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8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92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431.06亿元,同比增长27.9%,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4.1%;省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被省科技厅批准为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精密特种加工中心等4个技术中心投入运作;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省、市、区、镇五级生产力促进体系;启动了循环经济构建示范工程试点工作,建立试点企业6家;切实抓好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各级科协共举办科普讲座65场;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被评为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 2006年,禅城区全面启动创建教育现代化建设试点区工作。设立禅城区教育建设经济主体——禅城区盈智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佛山二中、佛山三中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检;成立佛山市禅城区免费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事项通知,全区免费义务教育共涉及学校99所,经费负担为3262万元/学年;兼顾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两免一补”工作,妥善解决非户籍外来人员子女读书问题,对低保家庭学生1533人资助学费、生活费,资助金额达261.23万元。全区学校接收1.3万名外来子女在本地读书;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获得区政府1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高中教师开设研究生课程开班;全区中小学在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60%实现“班班通”,60%以上学校建有综合信息校园网;全区高考考生上重点本科线的比例保持在全市五区领先位置,上普通本科线考生比例和上专科线考生比例均居全市各区第二,有7个学科平均分居各区前两位,其中语文、英语、英语(2)、历史、生物五个学科平均分列各区第一。

【文化】 紧紧抓住佛山市推进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机遇,加强现代文化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积极组织业余文艺作品参加省、市“百花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各项评选活动,其中作品龙舟说唱《石湾公仔灿群芳》荣获广东省第六届戏剧花会金奖;32件作品获市“百花奖”,其中一等奖10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8件。全区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青春骄阳——暑期青少年文化系列活动”、“畅行通济·引财归家”等特色品牌。成功申报“廖家围”、“永新学社”等16处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区共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同时共有石湾陶塑技艺、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剪纸、狮舞、粤剧等五项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实施“联合图书馆”建设工程,拥有联合图书馆一个主馆、三个分馆,总藏书量26万册,年进馆读者50万人次。辖区内现有各类文化经营店档421间、印刷企业401间、“三印”单位125间、书报刊发行单位240间、电子出版物发行单位70间。
   区广播电视中心全年共采写和制作新闻1600多条、专题节目15条总片长166分钟。

【体育】 体育工作乘佛山市承办第十二届省运会东风,积极扎实地开展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圆满完成第十二届省运会少年男子足球比赛禅城赛区的比赛工作,获“最佳赛区”和“参加广东省第十二届省运会贡献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推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举办了“五·一”万人健身跑等群众喜爱的各种体育活动,区体育人口达42%以上。积极参与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蒙牛〈城市之间〉全国80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成功承办了第四届粤桂港澳台狮王争霸赛、第一届世界舞龙(夜光龙)锦标赛。禅城区龙狮团赴英国、香港进行体育文化交流,展示禅城龙狮文化底蕴,增进了友谊。张槎街道办事处被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授予“中国龙狮运动名镇”;南庄镇体委、张槎街道办事处、第二十五小学被广东省体育局评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为99.4%,其中优秀率为37.9%,达到国家标准。区18所学校被命名为佛山市2006年至2009年体育传统校、网点校。区籍运动员115人代表市参加十二届省运会17个项目比赛,取得团体总分1735分,占市代表队31%。金牌30枚,占市代表队28.1%的好成绩。谢俊敏代表国家队参加第十五届亚运会获水球集体项目金牌。区保龄球队代表省参加全国第三届体育大会取得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2枚和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

【医疗卫生】 重点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大力推进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和职业卫生工作,全力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第十二届省运会卫生保障等重要工作,全年没有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为工作重点,同时加强对艾滋病、登革热、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贯彻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启动了禅城区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等工作。切实做好“行通济”、中高考、各类大型会议活动以及抗洪抢险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招标种类扩大到18类,95%以上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列入了集中招标,全年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金额为1.16亿元,让利2537万元,耗材招标采购金额为1079.62万元,让利近200万元。
   2006年,禅城区参加农村居民医保人数为12.64万人,参保率达到96.5%。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展到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本区户籍城镇居民(城镇低保、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人数达1万人。

【计划生育】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开展镇(街道)无计划外多孩出生、村(居)委无政策外生育的“两无”活动为契机,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纳入经常性管理和服务范围,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了全方位的计生优质服务。开展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加大了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整治力度,人口出生素质明显提高。2006年,禅城区人口出生率8.36‰,自然增长率3.67‰,计划生育率96.92%。达到“两无”活动指标(含流动人口)的共有2个村委和24个居委,全面完成了人口计划的各项指标和任务。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并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2006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返回

社会生活·社会保险
【人民生活】 2006年,禅城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15元,同比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38元,同比增长7.1%。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增加79.62亿元,年末余额达到624.95亿元,比年初增长14.6%。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6.65亿元,同比增长8.6%。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7468元,同比增长8.1%。住房面积进一步扩大,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8平方米,同比增加1平方米。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660元,同比增长8.1%。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0.5%,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居民用于发展、享受方面的支出比重有了新的提高,年末全区每百户居民拥有家用汽车19辆、彩色电视机163台、家用电脑93台、移动电话227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 就业和再就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得到落实,新增就业岗位3.1万个,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56万人,城乡登记失业率为2.1%,同比下降了0.5%。积极贯彻落实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兑现54家用人单位岗位补贴8.46万元;兑现62家用人单位社保补助12.12万元;办理小额贷款担保35笔,为35名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担保贷款70万元。大力做好就业难群体帮扶工作,全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一人以上就业,安置持有优惠证的就业困难对象855人。举办大型公益性现场招聘会10场,提供就业岗位2.63万个,进场人数达3.87万人次,现场达成录用意向1.11万人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5万人次,就业前培训1.41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4268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后就业率为61%。
   努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检查企业7564家,查处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案件1748宗,妥善处置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性事件95宗,依法调解或仲裁劳资争议案件456宗,工伤认定2624宗,劳动能力鉴定812宗,调解工伤问题纠纷案件170宗。
   巩固完善全征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全区44个村实施了全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制度,参保人数为5.35万人,其中缴费人数3.82万人,享受养老保险补贴的人数为1.53万人,参保率为94%。
   制订出台《禅城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试行办法》,成立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中心,全面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返回

附:各镇(街道)介绍
【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于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具有不可多得的国家级开发区优势品牌资源,是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工、商、研、居、教俱宜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高新区还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精密制造产业基地”、“广东知识产权与环境建设示范区”。
   高新区交通非常便捷,公路运输快捷,区内有出入口可直上佛开高速公路、佛山“一环”快速干线;水路运输便利,东平河与珠江相连,联检设施齐全的二类口岸禅城新港区正在扩建中,年吞吐能力将由400万吨增加至1000万吨;全新的广佛交通体系可直达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黄埔港、广州火车站;2个小时车程可达深圳、香港、珠海、澳门。高新区由城南园、城西园和顺德园组成,规划科学、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资讯发达、人才集聚,既有各类产业用地,也有商贸、科研、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中的佛山高新区创新中心和佛山高新区光机电产业园将为企业孵化,科技创新研发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高新区的物流、商贸、联检、金融、通信、住宅等各种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会计、税务、商标等经济鉴证类服务市场发育成熟,基础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教育设施完善。高新区政务环境廉洁务实,高新区管委会作为佛山市政府的派出机构,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服务工作,通过组织、协调政府职能部门为进园企业提供快速、全面的行政服务和管理,为企业依法经营提供绿色通道。
   佛山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产业,积极推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区内产业化水平高、企业生产规模大,现有企业16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7家。瑞典利乐、日本优达佳汽配公司、三洋空调机有限公司、丸一金属(佛山)有限公司、丰富汽配公司、腾龙光学公司、台湾普立华公司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已经在区内落户。这些高新技术跨国企业群,与原已蜚声国内外的电器照明(欧司朗)、美的、格兰仕、佛塑集团等著名企业共同发展,交相辉映,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其中,数码光学产业链在国际数码照相机生产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年照相机的产量更是占全球的15%。据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统计资料显示,区内企业户均年净利润和上缴税额分别达到2500万元和2142万元,分别是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平均水平的7.27倍和7.11倍,充分体现了佛山国家高新区的竞争优势。


【南庄镇】 南庄镇位于禅城区西部,面积76.69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服务中心,18个行政村,户籍人口7.6万人,外来人口8万人。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6亿元(不含园区,下同),同比增长13.67%;工业总产值135.43亿元,同比增长12.87%;固定资产投资6.28亿元,同比增长16.71%;完成税收7.13亿元,同比增长14.6%;财政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9.43%;农村人均收入8733元,同比增长4.7%;出口产值5.43亿美元,同比增长23.1%。
   2006年是南庄镇经济加快转型、社会加速发展的一年,按照“优二进三”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都市型经济,经济结构调整成效初现。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家电、金属加工、塑料、电子、精细化工等企业的产值、效益和行业知名度快速增长,初步形成从单一陶瓷产业到多种优质特色产业并存发展的新格局。全年新增3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家企业成为省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民营科技企业,17家企业获市、区科技进步奖。全年全镇(含园区)共引入企业170多家,招商引资超5亿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610多万美元,万科集团、德国RIB集团、意大利萨米五金等著名企业和投资项目落户南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商贸圈、华夏陶博城会展、物流、仓储和餐饮区已经成型。
   不断优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岭南水都、商居南庄”的新形象。佛山“一环”南庄段建成通车,紫洞公路扩建、南庄二桥重建、解放路商业步行街、新中心小学、罗南泵站等十三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积极开展“创模”工作,狠抓陶瓷企业综合治理,完成150个陶瓷喷雾塔的深化治理,57间陶瓷企业实现废水零排放;抓好堤围整治,营造水岸生态景观。狠抓镇村现有物业的改造工作,全镇全年改造旧物业近50万平方米。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和谐社会建设上新台阶。开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和财务收支专项检查,引入社会中介组织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成效。切实做好民生建设工作,城镇及农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6%和2%;全年镇、村共安置失业人员684人,对537人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抓好农村医保工作,全镇农村医保参保率达96%。积极扶持困难群体,全年为359户低保户发放救济金80多万元,发放临时救济款90多万元,为114人提供及时的临时救助。全面完成计生任务,计划生育率96.51%。罗南村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以罗南为典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居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了新提高。中考、高考成绩在禅城区名列前茅。

【石湾镇街道】 2006年7月,石湾镇街道由原石湾、澜石、城南三个街道合并而成。石湾镇街道地处中心组团禅城中心区,是东平商圈、“一河两岸”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26.62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22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30万人。2006年,石湾镇街道主要经济指标跨上历史性新台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9亿元,同比增长21.2%;工业总产值403亿元,同比增长17.8%;出口11亿美元,同比增长39.8%;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21.4%;农村经济总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5%;人均可支配收入19200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收入9452元,同比增长10%。
   积极贯彻“优二进三”发展战略,不锈钢产业和陶瓷产业两大支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功引进太钢集团,完成了仓储能力5万吨的佛山太钢不锈钢物流配送中心一期工程。鹰牌控股公司引进国际资本,致力打造鹰牌陶瓷国际品牌。产业配套服务建设不断完善,不锈钢商务网站正式上线运营。大力发展会展、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先后举办了中国佛山现代铁素体不锈钢展览展示推介、中国澜石不锈钢展览会、第二届国际现代铁素体不锈钢大会、省运会吉祥物“鸿鸿”出窑庆典、第四届中国(石湾)陶艺文化节、南风古灶500年大庆、同庆石湾公仔博物馆落成庆典、陶师祖庙落成暨开光大典、石湾陶瓷原作精品展览会和拍卖会,对南风古灶、陶瓷博物馆、石湾公园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使陶文化旅游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石湾陶艺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镇街道荣获“中国陶瓷之都”和“中国不锈钢商城”称号。
   进一步加快旧区、旧物业和城中村改造,全年完成物业改造101.37万平方米,石头村滨海御庭项目创造了佛山市旧区改造的崭新模式。城市景观建设取得新成绩,先后完成了岭南大道、魁奇路、雾岗路的景观整治。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12个村全部跨入省卫生村行列;成立了石湾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国侨办授予“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玫瑰社区被评为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老协、惠景社区获广东省百佳基层老年群众组织称号;惠景社区、莲峰社区、深村村被评为佛山市敬老模范村居(社区)。积极关心特困群众,全年共发放低保152万元;开办了禅城区首家“爱心超市”;发放扶贫助学款43万元,解决了困难学生的读书难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设立机关线党委、农村线党委、社区线党委、企业线党委、教育线党总支部五大党组织,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张槎街道】 张槎街道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西部,2006年7月禅城区区划调整后,辖区面积扩大至26.5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委会和8个居委会,常住人口7.4万多人,外来人口近20万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99亿元,同比增长21.3%;工业总产值415.42亿元,同比增长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19亿元,同比增长27%;税收总额15.34亿元,同比增长12.6%。
   张槎产业结构完善,商业环境成熟,形成了以针织服装为主,陶瓷业、玻璃制造业、建材业、塑料业、电子电器业、机械五金业、造纸业、家具行业等行业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针织服装产业形成了以生产针织布为主,连接印染、定型、印花、制衣等针织后整理以及原料供应、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等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现有针织企业1600多家,厂房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拥有针织大圆机1.3万台,年生产针织布60万吨,服装9000万件,针织业产值60多亿元。招商引资水平稳步提升,合同利用外资54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9万美元,引进了巴斯夫、汉莎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商贸龙头企业新一佳超市。
   大力抓好园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强土地资源的整合优化和集约利用。2006年启动了15个物业建设和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6亿元。辖区内15个村委会已建成村民公寓项目9个,建筑面积17.33万平方米,投资总额16.27亿元,建成66幢公寓,1001户农村居民已入住,建成了大沙“弘农苑”公寓、白坭公寓、上朗公寓等一批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花园小区式公寓,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街道农村人口95%以上参加了农村基本医疗保险或禅康医疗保险,刑事案件较上年下降了16.2%,破案率上升了16.15%,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率95.29%,全面完成各项人口计划指标。张槎街道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龙狮、太极、粤剧等群众文化蓬勃发展。2006年4月张槎文化体育中心建成,成功举办了张槎街道第二届文化体育艺术节、第一届世界舞龙(夜光龙)锦标赛和张槎国际园艺交流等文化体育活动,被中国龙狮运动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龙狮运动名镇”称号。同时积极开展文化进园区、构建和谐社区活动,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为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第一批试点单位,成为国内100多个纺织产业集群中惟一一个试点CSC9000T的产业集群地。

【祖庙街道】 祖庙街道由原祖庙、升平、普君及环市四个街道合并而成,位于佛山市禅城区东北部,东至桂澜路,南沿季华路,西以佛山大道为界,北抵汾江北岸。面积31.6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和55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32.4万人,流动人口14.3万人。至2006年底止,全街道共有工商企业2.15万家,比上年底增加2951家;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72亿元(在地统计口径,下同),同比增长21.1%;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42.1亿元,同比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7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70元,同比增长8%;国、地两税收入36.76亿元,同比增长7.4%。
   大力推进旧物业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有24个物业改造项目已完工或在建,建筑面积共75.3万平方米,其中占地约14亩、高11层、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的大豆村民公寓已建成投入使用;简村村对原来简易的简村童装交易市场进行改造,建设占地面积23亩、4幢高26层、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的商住大厦。全年共完成征地265亩、拆迁12.38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繁荣兴旺。2006年,全街道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335.74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亿元,同比增长19.7%;餐饮业营业额11亿多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6.1亿元,销售收入8.2亿元。祖庙商圈和东方广场商圈不断改善商业环境和服务水平,季华商业带以金融、保险、餐饮、娱乐业为主,已具雏形;城北众多市场物流畅旺,其中广东省快捷汽车配件市场全面改造提升工程完工,新建和已建的商铺共900多间、建筑面积达11万多平方米。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2006年工业总产值235.36亿元,同比增长14.2%。支柱行业主要有食品调味品、塑料、电器照明、化工、印刷、机械制造、纺织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5家,5亿元以上的有7家,10亿元以上的有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1.8亿元,同比增长14.3%;民营工业产值133.7亿元,占全街道工业总产值的56.8%;出口总额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有18个项目分别获得佛山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7个项目分别获得禅城区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
   童装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建成童装创新中心和交易中心等创新发展平台,举办了“2006中国(佛山)童装交易会开幕式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童装发展中心成立、佛山环市童装交易中心落成典礼”等系列文化活动。加紧推动童装产业的技术升级。积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注册“佛山童装”区域集体品牌。
   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新发展。积极配合市、区做好迎接“创模”和“爱国卫生城市”复查工作,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大力抓好环境综合治理;做好社区居委会的整合工作,积极协调解决6个社区居委会办公面积不足问题;成立了“祖庙帮扶中心”,筹集到善款4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帮助了特困家庭等一批有需要的群众。(王 鹰)
返回

附录:2006年禅城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梁毅民
副书记:林邦彦 张宪邦 梁维东 骆毓林
常  委:罗涧华 叶 良 裴广明 王京穗 何家泰 严小明 林国善
区  长:林邦彦
副区长:梁维东 戴一民 黄喜忠 谭伟平 杨中慧

现任禅城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梁毅民
副书记:梁维东 骆毓林
常  委:罗涧华 裴广明 王京穗 何家泰 刘宏葆 谭伟平 严小明 林国善
区  长:梁维东
副区长:刘宏葆 黄喜忠 杨中慧 乔 羽 梁炳军
(2007年8月禅城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