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


概况
顺德区位于佛山市东南部,北邻广州,南近港澳,面积806平方公里。顺德建县于明景泰三年即1452年,1992年撤县建市,2003年撤市设区。全区现辖4个街道、6个镇;108个行政村,90个居民区;户籍人口116万人,流动人口86.9万人。2006年,全区经济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58.42亿元,同比增长21.5%;工业总产值2562亿元,增长25.1%;财政总收入(全口径)181.04亿元,增长25.7%;税收合计158.2 亿元,增长26.5%;地方财政收入58.7亿元,增长19.6%。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91元,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9798元,增长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2亿元,增长11.5%。
  
经济发展
【工业】 重点扶持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业、机械装备模具汽配及家具制造业、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业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完善企业服务体系,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互促共进,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62亿元,增长25.1%,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2%。全区新增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有28家,超10亿元的7家,分别累计达到251家和23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和集团达169家。镇域经济蓬勃发展,特色行业得到巩固提升。

【农业】 以优质水产和花卉种植为主,实现农业总产值57.61亿元,增长3.5%。重点扶持水产养殖业、农副产品物流通加工业和花卉业发展,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农业园区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农工贸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初步建立。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现代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成投资热点。沃尔玛、吉之岛、易初莲花、苏宁、国美等国内外知名零售和连锁企业已先后落户顺德,以华南物流钢铁交易中心、国通农业物流城、宝供物流基地为代表的集销售、仓储、加工、配送、网上交易、信息资讯、公共保税为一体的大型现代物流基地已应运而生,2006年实现增加值374.25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06亿元,增长23.1%。

【自主创新】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蓬勃开展,2006年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0.7%。企业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区域性联盟标准。区的专利授权量连续11年居全国县(区)首位,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9.4%和18.3%。华南家电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家电之都”、“中国涂料之乡”等一批区域品牌落户顺德,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8个。顺德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国名牌产品26个、国家免检产品70个、广东省著名商标49个、广东省名牌产品70个。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11亿元,增长20%;其中更新改造投入增长54.6%。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5%。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出口结构得到改善,经济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合同利用外资5.65亿美元,增长17.8%;实际利用外资3.75亿美元,增长23.7%。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5.66亿美元,增长7.6%;其中出口总额96.8亿美元,增长13.2%。一般贸易出口增幅高于加工贸易,出口市场更趋多元化。鼓励企业参与联合国采购,3家企业参与联合国采购成功中标,300多家企业注册成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龙头企业积极开展跨国投资和经营,国际化步伐加快。累计引入世界500强企业19家、投资项目33个。


城乡建设
【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日趋完善】 坚持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发展战略和运营策略研究,抓好各层次规划的编制和完善。中心城区加快建设,市政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各组团的交通和产业联系加强。统筹城乡发展,各镇城区建设改造取得良好成效,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实施统一的市容管理标准,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信息化综合指数达88.5,实现社会求救“四台合一”(110、119、120、122),完成三防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

【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快速提升】甘竹滩大桥、高赞大桥、新涌新桥、顺番公路陈涌段、三乐路扩建改造、105国道桂洲跨线桥等交通建设重点工程顺利完工通车,使顺德“三纵五横”的高等级主干路网得到完善和优化。2006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1599公里,公路密度为1.98公里/平方公里,10个镇(街道)均建成了高等级公路。500千伏顺德输变电工程等一批电网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18宗。启动“青山、碧水、蓝天”二期环保工程,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河涌整治。“创模”通过省预验收和国家技术评估,环保责任考核自评89分。

社会各项事业
【文体事业发展迅速】 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第十六届(海天)中国厨师节暨顺德岭南美食文化节,展示和宣传顺德美食文化,建设和推介粤曲、龙舟等地域文化和镇街特色文化,修缮乐从陈氏大宗祠,建设顺德祠堂博物馆,全面启动顺德文物保护开发工程。

【人才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完善“以区为主”的办学体制,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加快薄弱学校改造,2006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达98.66%,普通高考入学人数突破10934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开展首届“金雁奖”和“优秀外来务工人员”评选和表彰活动。

【医疗卫生事业全面进步】 新增1个镇为国家卫生镇,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全区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61所,农村卫生站136间。全省率先实施免费婚检和孕检。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上新水平】 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政策,完善区、镇、村三级劳动就业服务网络。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区参加养老、工伤、失业、基本医疗和城乡合作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51万、52万、51万、58万和78.3万,参加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人数达到16万人次。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残疾人就业、康复、救助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民主法制和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政府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共办理人大议案和建议165件、政协提案和建议169件,办复率100%。支持工商联、侨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依照各自的法律章程开展工作。做好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增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加强,各类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比上年分别下降了7%、8%、9%和25%。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廉政教育,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审计工作,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

各镇(街道)介绍
【大良街道】 大良街道地处顺德中部偏东,是顺德区政府所在地,顺德的政治、文化、教育、商贸中心。辖区面积80.34平方公里,下辖18个社区居委会和2个村委会,户籍人口19.65万人,流动人口10.53万人。2006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89.52亿元,工业总产值166.3亿元,税收收入32.62亿元,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0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2亿元。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37家,其中超10亿元的3家,超5亿元的6家。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506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5167万美元,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0个。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高。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镇”。建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机械及电气装备业工程研发中心1个。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高新技术企业达25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广东省著名商标8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5个,广东省免检产品2个。
城市建设管理有序推进。旧城区拆迁改造、水环境整治、道路设施建设、下排水管道改造等系列民心工程取得成效,动静态交通管理、环境综合整治、城市资源盘活等工作质量大幅提高。文明及特色社区创建工作有新起色。6个社区(村)通过省卫生村的验收;北区社区居委会被授予“广东省社会科学示范基地”,中区社区荣获“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称号。

  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镇”、“中华餐饮名镇”、“文化凤城”、“优质教育”等区域品牌得到大力推广。罗氏大宗祠整体平移,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成功推荐就业人数4985人,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数的141.17%。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0.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11.9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1.0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1.1万人,参加城乡合作医疗9.53万人。成立街道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及居(村)综管服务站,强化流动人员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伦教街道】 伦教街道位于顺德东部,是顺德百万人口中心城区组成部分之一。总面积59.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6万人,流动人口7.5万人,下辖10个村(社区)。2006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78.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21.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农业总产值6.3亿元,出口总额220亿元,税收收入5.74亿元,财政可支配收入2.87亿元。2006年,获得“中国木工机械重镇”称号。
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引入项目129个,实际利用外资375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5680万美元,利用民营资本4.2亿元人民币,加快引入国际著名快餐品牌企业麦当劳、奔驰4S店、沃尔玛购物广场、五星级酒店等商贸物流项目。科技创新上新台阶。5家企业主导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拥有3个省著名商标,6个省名牌产品。拥有国家高新企业2家,省高新企业15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1家,省技术研发中心1家。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25项。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16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64.7%。打造“中国木工机械重镇”新优势,提升伦教木工展的规模和档次,扩大木工机械行业的影响力。协助企业开展联合国采购工作,19家企业注册成为联合国供应商。
城市化建设新貌显现。全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7000万元,完善基础和市政设施建设。完善两大集约工业园配套建设。推进多项重点工程建设,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9月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伦教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成立市政管理处,完善交通静态、垃圾收集和主干道路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管理。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坚持优先发展教育,2006年高考上线人数达482人,上线率98.2%。促进卫生医疗、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建有镇级医院及其分院7间,综合性文化康乐中心、体育馆1座,影剧院2间,敬老院5间,大小公园约50个,群众文体组织18个。启动“我爱伦教”企业文化节,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加大内河涌整治工作力度。支持村级福利事业,大力发展老龄事业。

【容桂街道】 容桂街道位于顺德区南部,是顺德百万人口中心城区组成部分之一。面积80平方公里,下辖23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总人口4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9.3万人。2006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222.5亿元,工业总产值666.1亿元,出口总额23亿美元,上缴税收30.2亿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达153.2亿元。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传统产业和新兴行业优势互补,龙头企业稳步发展,中小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加强。全年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7项。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格兰仕被评为国家级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万和集团的抽油烟机被评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万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顾地塑胶的PVC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华润涂料的“爱的漆”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白燕面粉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8个,省著名商标17个,省名牌产品15个。德美化工成为顺德自2005年开展推动企业上市工作以来第一家上市企业。华润集团、德美公司、伟雄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与国际知名公司积极开展高层次、多样化的互补互利合作。商业销售继续保持旺盛势头,以天佑城、华夏新城为核心的中心商圈全年营业收入可观。工业园区道路网络、水电通讯、环境绿化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共引入各类优质项目171个,总投资达78亿元。
城市建设管理日趋完善。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文塔体育文化广场首期工程、一批道路的改造和沥青罩面工程及眉蕉头水闸、引水泵站和眉蕉河桥工程已全部完成并交付使用;容桂交通中心工程正式动工兴建;眉蕉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完成工程总量的68%;10所中小学校的跨年度扩、改建工程大部分完工并交付使用。加大对市容市貌的整治力度,制定了容桂中心城区及骨干路网道路绿化及景观系统设计方案,进一步规范路网规划行为;切实做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被评为顺德区环保工作先进单位。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资源整合初见成效,学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投入社会化加快推进,托幼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围绕“多彩容桂﹒活力之城”文化品牌,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推进顺德时尚球类运动体育公园项目建设,扶持社区(村)文体设施建设,全年全街道各级用于文体设施建设的投入累计超过1300万元。成为全区首个创“省卫生村”全面达标的镇(街)。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完善,成立容桂慈善教育事业促进会,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社会治安持续平稳,辖区内各主要路段视频监控系统配置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全面实施蔬菜、肉类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动物防疫工作。

【勒流街道】 勒流街道地处顺德区的中部位置,原为镇建制,2006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改建制设置为勒流街道。面积92.6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4万人,流动人口约11万人。辖下共有22个村居,其中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7个村民委员会。2006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78.7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28.6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21.15亿元,农业总产值7.5亿元,出口总额12.8亿美元,税收收入9.53亿元(含调库数),地方财政收入3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17元。连续获评为“国家综合实力千强镇”。
   经济发展良好。已形成机械制造、小五金、小家电三大行业集群,汽车配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的格局。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006家,规模以上企业242家。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合同利用外资57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80万美元,利用民营资本11亿元。美国乔丹集团赛特莱特公司、汤浅蓄电池(顺德)有限公司、华南最大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奥伦电器等国外国内知名企业先后落户勒流。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4个,省著名商标2个。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1家,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民营科技企业33家;省优秀民营企业1家,省百强民营企业1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优化人居环境。新行政中心、勒流影剧院、水上乐园等一批大型公共设施落成,以金城路、政和路、建设路为中心的集约商业网点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帝庭酒店、君王酒店、锦华大型超市、麦当劳“得来速”餐厅相继开业,翠怡花园、金碧豪苑一、二期等一批高档次商住小区建成。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9月竣工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量达3万吨。加强防洪水利工程设施及内河涌整治,近年来共投入资金近2亿元,推进水闸、电排站改建,增设电动提升门,高标准整治内河涌及堤面混凝土硬底化等一系列水利设施建设。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重新建设勒流中学和勒流职业中学校舍。13个村居创建成为省市卫生村居。医疗保障体系全面覆盖,救护体系逐步完善,有效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巩固发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住院)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城市执法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建立危重病特殊救助和困难群体子女助学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陈村镇】 陈村镇地处顺德区北部,面积50.9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7万多人,流动人口5万多人。2006年全镇实现本地生产总值48.0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17.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1.5亿元,农业总产值5.8亿元;税收收入6.63亿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75.88亿元。陈村围绕建设“宜商宜居的商贸名镇”的中心,不断发挥区域、环境和产业优势,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城市化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2006年名列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第54位。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实现超百亿的历史性跨越,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19家,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1%。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不断推进,企业参与制定各项国家行业标准8项。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4 家,全镇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5家。新增国家免检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1件,荣获“世界盆景赏石园艺博览之都”称号。1家企业参与联合国采购成功中标,两家公司成功中标“2006年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以商贸、物流业、会展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成功举办2006中国(陈村)国际盆景赏石博览会、第四届机博会、2006第二届中国(佛山)专业机械装备展览暨投资贸易洽谈会、2006中国(陈村)国际植物展、以及“首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等7个大型会展。其中,“首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期间共签约95个项目,合同总额67.8亿元。
   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化水平,全面完成横江头电排站、自来水公司扩容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陈村镇中学的扩建工程、新医院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完成勒竹路、迅发路、陈村大桥桥底连接线工程。推进文海河整治工程,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力度。2006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城市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推出以“欢乐蝴蝶·微笑陈村”为主题的文明之花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大型主题性文艺晚会16场。成立陈村镇文体联合会,整合各项文体资源。通过扩建陈村镇中学,撤并三乡五乡中学,加大教育集约化力度。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加城乡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达到5.51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8%。落实各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全年区、镇、村三级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448万元。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为96.76%,14个村(居)全部达标。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建立镇级综合管理中心,整合多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建设统筹社会管理、矛盾调处、平安建设、治安防范、普法教育等综合工作平台。通过落实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和村(居)封闭式、半封闭式管理;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

【北滘镇】北滘镇位于顺德区东北部,面积9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接近11万人,流动人口10万人。2006年,全镇本地生产总值达13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2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16亿元;出口总额28亿美元,税收收入26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7.2亿元。
   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中国家电制造业重镇”区域品牌落户北滘,“北滘家电”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有效带动金属材料、机械装备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规模企业进一步增多,亿元产值以上的工业企业达38家,其中超百亿元的1家,超10亿元的3家,超5亿元的5家。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全镇发明专利量、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同比分别增长180%、15%和22%。物流业发展迅速,进出口货运量不断增加,进出口集装箱达27万标箱。农业现代化园区加速建设,全镇已建成和向上级申报立项的园区面积达3.3万亩。海峡两岸合作项目建设加快,顺德花卉博览园首期1500亩即将建成。
   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法庭大楼、公众足球场、北滘公园、林上河河堤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已投入使用。配合上级完成了佛山一环、三乐路改造等项目,协助推进广州新火车站、广珠轻轨、太澳高速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成立顺江居委会,相应调整了部分村居区域划分。成功通过国家卫生镇考核,7个村居通过省卫生村验收。大力加强内河涌整治,投入3000万元整治主干河涌和内河涌30多条。以BOT形式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逐步改善该镇内河涌水质环境。全镇垃圾压缩外运处理实行社会化运作。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开展以“大众文化”为主调的文化活动,篮球赛、龙舟赛、文艺晚会、粤剧表演、游园会、电影、展览等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顺德祠堂博物馆、华夏医药文化村先后落户碧江,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整合,分别对中心小学、城区小学和城区中学进行扩建扩招。利用民间资本开办了区内第一所外来工子弟小学。中考总分合格率、优秀率连续五年居全区镇级第一名。社会保障网络不断完善,全年共投入500多万元,用于落实低保、改造危房、救济贫困户、资助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等工作。推动农村慈善事业发展,通过政府支持、集体筹措、民间捐助的办法,初步构建起村(居)慈善福利会。加强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开展各类免费就业培训,在区内率先开展创业培训,成功推荐就业3400多人次。计划生育率为95.95 %,并荣获“佛山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稳步实施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和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龙江镇】 龙江镇位于顺德区西部,面积78.3平方公里,下辖9个社区、13个村,常住人口1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5万人。2006年地方生产总值65.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7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68亿元;税收收入6.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74亿元。城镇在岗职工人均收入24500元;年末银行各类储蓄存款余额约93亿元。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家具制造、电子家电、塑料制品、纺织制衣、有色金属和啤酒饮料等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05.6亿元,增长23.3%,占全镇工业产值62.9%。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1家,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90.1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6097.7万美元,利用民营资本16.9亿元。新引进工业项目43个,其中13个建成投产,16个项目在建。新增2个中国名牌产品。会展经济蓬勃发展,成功举行了第11届“龙”家具精品展览会、首届亚洲国际家具材料展览会、第12届“龙”家具精品展览会、第2届亚洲国际家具材料展览会。房地产市场兴旺,2006年销售额超3亿元,中毅文华花园、圣淘湾、佛奥棕榈园、雍翠华府等现代化楼盘提升了龙江城市形象。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农业产值7.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10元。集北水产品收购站信息化建设、西庆冰鲜饲料市场经营环境改造完成,开发了新世纪农业园的国家级水产种苗基地。在全国率先实行村级财务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实现了对村级集体财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
   城乡建设日益完善。镇内北华路、东华路、龙山环山路等一批道路交通建设工程基本竣工。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即将投产。筹建中的新龙江医院项目进展顺利,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验收,22个社区、村已全部通过“广东省卫生村”验收。
   社会其他各项事业卓有成效。教育发展上新水平,全镇中考总分、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居全区第二,龙江中学高考上线总人数再夺全区同类学校第二。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齐头并进。安置2700多名本地人就业,劳动者就业技能不断提高。发放各类社会救济457.87万元,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社会保险实际参保3.29万人。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率95.6%。全面建立食品准入制度,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完善,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乐从镇】 乐从镇位于顺德区的西北部,是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所在地,面积78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9万多人,流动人口约12万人,旅居港澳及世界各地的海外乡亲6万多人。2006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73.5亿元,工业总产值75.43亿元,商业销售总额突破400亿元,税收入库10.84亿元,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4.5亿元。全镇各项银行存款余额为180.9亿元。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商贸和物流业兴旺发达,拥有家具、钢材和塑料三大专业市场。家具市场商户3450多家。乐从是全国最大的钢铁贸易集散地,钢铁市场商户数比上年同期增加199家,拥有钢贸公司1190多家,乐从钢材市场年促成钢材贸易总量超过1000万吨,销售网络辐射全国各地。塑料市场驻点经销商户500多家,年促成塑料贸易额100多万吨。房地产、木业和布匹等市场迅速发展。印刷、家具制造、钢铁物流加工和汽车配件等行业发展迅速,形成全国最大的啤酒贴纸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烟包及滤咀纸生产基地。现代商贸物流业等支柱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依托三大市场的电子商贸取得长足发展,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加快。“华南交易网”钢材电子合同交易量达10万吨,日交易额达3亿多元,累计交易突破800万吨。中国乐从塑料交易中心网正式开通运营。房地产、商业零售和酒店服务等行业迅速壮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3家,全镇已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4家。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创建工作取得成果。2006年,乐从镇被授予“中国塑料商贸之都”的荣誉称号,乐华洁具有限公司的“箭牌”洁具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成功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全镇教育综合水平明显提高,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集约办学取得阶段性成果。镇村(社区)文体网络逐步健全,形成富有乐从特色的商贸文化体系。镇村(社区)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全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显著扩大。侨务工作稳步发展,与旅外乡亲的联系更加紧密,旅外乡亲支持乐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使乐从建设成为宜商宜居的好地方。

【杏坛镇】 杏坛镇位于顺德西南部,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辖下24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常住人口约12.5万人,流动人口约3万多人,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2006年全镇实现本地生产总值46.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1.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0.6亿元;税收实际入库达3.2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99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6亿元。
   经济发展状况良好。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88亿元,同比增长36.6%。销售额超10亿元企业增加到3家。招商引资质量明显提升。全年合同利用外资共4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新增外资企业13家,新增投资总额1906万美元;利用民间资本30项,投入资金3.8亿元。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广东德冠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被评为“2006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东方管业有限公司的“塑料复合管道”和华丽宝实业有限公司“特种胶粘带工程”等2个研发中心已通过市、区两级政府批准建立,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的“861/CIMS应用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级“863计划”项目验收。全年新增“广东名牌产品”1家、“广东省著名商标”1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全镇“优质水产品”养殖面积达3.7万亩,同比增长15%,收入达6.9亿元。
   城镇改貌工程进展顺利。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厂房建设;杏联中学综合楼建成交付使用;二环路南段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建设路示范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新涌桥杏坛主入口处的改造工程已全面铺开。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取得新进展,8个村(居)顺利通过验收成为省卫生村。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水乡文化建设取得新发展。组织参加省、市、区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展、龙文化展和“杏坛水乡印象画展”,组织镇龙舟队、吕地威风锣鼓队、龙舟说唱表演等队伍参加国内外比赛表演。加强文物维修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该镇为代表的“龙舟说唱”艺术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甘竹罐头有限公司的“甘甘凉”凉茶成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东凉茶的核准企业之一。尢列故居和黎氏家庙两个文物保护单位以委托管理或租赁形式移交镇政府管理。成功编制《昌教历史文化名村的规划》。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2006年普高率达97%以上,胡宝星职中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广东省重点职中。重新规划建设了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体系,完善村(社区)劳动服务考核制度,2006年全镇累计登记失业率为2%。成功安置就业2990人,登记安置率为91.9%。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镇30个村(居)全部续保参加城乡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3%。全年共投入1400多万元用于民政福利事业。加强对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建立校园及周边地区长效管理机制,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年度全镇人口出生率为10.52‰,自然增长率为4.42‰,计划生育率为94.32%。

【均安镇】 均安镇位于顺德区西南部,面积81.3平方公里,下辖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5个村民委员会,户籍人口8.7万人,外来人口约6万人,旅居港澳台和海外的乡亲4万多人。2006年,全镇实现GDP 37.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1.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88.9亿元,农业产值12.7亿元;税收入库3.07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9.7亿元。
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园区经济已具雏型。牛仔服装产业的发展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全镇共有牛仔纺织服装及配套企业1315家,比上年增长28%;顺德牛仔创新中心、牛仔服装国际认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以李小龙国际品牌开发为龙头,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先后成功举办“首届顺德(均安)亚洲美食旅游嘉年华”、“李小龙纪念馆奠基庆典”暨“李小龙诞辰66周年纪念大会”,全面完成新一轮的李小龙乐园项目规划。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明显。全镇优质鱼养殖面积达7000多亩,“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农业耕作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华农业园区试点工作全面通过验收并逐步推广。全面推进农村财务引入第三方管理的改革工作。
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稳步推进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建设和凫洲河一河两岸二期改造工程等镇属公共建设工程。配合省重点工程项目顺德500kv输电线路的推进,完善顺德电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全镇的交通规划,相继完成一环南延线均安段的立项,完成马宁特大桥及横九路规划选址并进行初步设计。对环山路、均荷路、均益路进行整治,重铺部分路段的沥青路面,改善这些道路的运行环境。基本完成均安镇三防控制中心工程及西线河一期综合整治工程;凌海、迳口两座水闸重建工程全面动工建设;全面完成鹅洋沙、海心沙子围的加高加固工程。加大环境整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日常环保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开展环保执法工作。
   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宣文体卫事业加快发展。稳步实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沙浦村被评为省、市文明村。先后举办了首届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广东赛区“爱得乐杯”选拔赛等省级赛事,被省曲协命名为首个“广东省曲艺人才培训基地”,罗家宝青年粤剧团落户均安。文物普查和维修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批宗祠的维修工程竣工或正加紧推进。全面铺开创建国家卫生镇和创建省卫生村的工作。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均安职业中学通过“广东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验收,富教小学等7所学校被评为“佛山市绿色学校”。全年共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薄弱学校建设改造工作。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功安置失业人员就业2155人。全年全镇共有低保对象1134户3159人,发放城乡救济金350多万元。全镇人口出生率为9.25‰,自然增长率为3.08‰,计划生育率为93.91%。切实加大社会治安工作力度,全面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严打工作成绩突出,打黑除恶、反盗打抢、禁毒扫黄成效显著。 (马洪胜 吴彩霞)
  
附录:2006年顺德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陈云贤
副书记:周天明(至5月) 李亚娟 李新喜 梁国章
常 委:陈家添 莫德富 梁惠英 毛永天 刘 珊 张冠峰 周志坤
区 长:周天明(至5月)
李亚娟(5月起代理)
副区长:周志坤 何庆喜 左涛强 梁瑞强 潘志文 王干林
  
现任顺德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刘 海
副书记:李亚娟 梁国章
常 委:周志坤 陈家添 莫德富 潘东生 梁惠英 刘 珊 列海坚 邓 华
区 长:李亚娟
副区长:周志坤 王干林 毛永天 杨小晶 杜镜初 邓永强
(2007年9月顺德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