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综述】 2006年,佛山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推进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市生产总值292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9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840.44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增加值1008.30亿元,增长14.4%。人均生产总值50207元,增长18.3%。
  
【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和集约经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工业总产值7070.8亿元,增长2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40.8亿元,增长25.6%。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795亿元,增长2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75亿元,增长26%。工业呈现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2家、民营科技企业108家,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6%。汽车配件、液晶显示器和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陶瓷、纺织和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2996亿元,增长23.4%;重工业产值3244.8亿元,增长28.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
   农业产业化有新进展。全年农业总产值166.13亿元,比上年增长4%。农业园区化、企业化、组织化稳步推进,特色农业和都市农业加快发展。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开局良好。市、区两级农业园区总数达到22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个。
   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增幅创近几年来新高。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9.78亿元,增长24.5%。物流、会展等服务业拓展成效明显,成功举办第三届佛山(国际)物流合作洽谈会,共签约85个项目,签约金额208.63亿元。专业市场、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蓬勃发展。
   节约型社会建设有序推进。清洁、安全、节能生产得到进一步推广,万元GDP能耗有所下降。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投资结构得到优化提升】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9.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72.15亿元,增长16.5%;更新改造投资126.92亿元,增长44.6 %;房地产开发投资182.07亿元,增长27.2%。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和雏形的“十大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以“一环”城市快速干线为重点的21项交通项目已有15项全面建成通车;岭南大道、季华路、南海大道、兆祥东路等禅桂新10项道路改造工程如期完工;中心组团新城区启动区建设初具规模,岭南明珠体育馆、世纪莲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等省运会场馆建成投入使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扎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内河涌和珠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顺利通过省预验收评审;电源、电网建设得到加强,天然气(LNG)工程进入商业运营;一批环保、水利、卫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积极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32亿元,增长32.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企业参与联合国采购实现突破,一批企业注册成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进出口总值30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出口总值211.4亿美元,增长23.7%。美国、东盟等传统市场出口增长强劲,对拉美、非洲、中东等新兴出口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7.72亿美元,增长14.7%;实际利用外资11.37亿美元,增长22.4%。新增奇美薄膜液晶显示器、英威达氨纶纤维等13个世界500强项目(其中新批10个,增资3个)。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金融信贷运行稳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7.06亿元,增长20.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9.29亿元,增长12.22%。金融形势基本保持稳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35.09亿元,比年初增长15.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67.06亿元,比年初增长13.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61.59亿元,比年初增长16.3%。

【努力消除体制性障碍,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把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投融资体制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得到完善。继续落实“农村工作五十条”及首批九个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引入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农村财务,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进步。加快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不断朝“同城生活、同城便利、同城发展”的方向迈进。城市可经营项目市场化稳步推进。成功举办“6·21”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推介洽谈会,签约66个项目,投资总额227亿元。出台实施《佛山市城市可经营项目监管暂行办法》,保障公共产品安全和有效供应。企业上市融资实现新突破。积极落实佛山市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政策,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加快,广东德美精细化工和雪莱特光电科技成功上市,大批企业已进入上市筹备阶段。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财税、行政审批、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取得新进展。

【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富裕和谐佛山建设扎实推进】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全市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经省确定成为省教育现代化试点市。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全年全市共引进在职人才1378名,接受毕业生1.83万名,其中中高级职称及硕士以上学历人员1222名。疾病控制体系得到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三级网络。成功承办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和第五届省残运会,竞技体育水平跃上新台阶,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城乡培训就业一体化进程加快,2006年,全市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34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35万人;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51.23万人,比上年增长3.2%;失业人员安置率71.2%;城镇登记失业率1.89%。社会基本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全面实行市级统筹,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到年底,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43.33万人、111.55万人、136.91万人、149.82万人。人口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585.83万人,户籍人口358.06万人,比上年增加3.58万人,自然增长率4.28‰,低于5.9‰的控制目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安全事故有所下降。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4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24元,增长8.6%。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摩托车133辆、家用汽车16辆、洗衣机100.5台、电冰箱101.5台、彩色电视机164台、影碟机98.5台、家用电脑94.5台、组合音响60台、空调器183台、淋浴热水器100.5台、移动电话230部。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结束,部分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紧缺,电力和成品油等能源供应仍然偏紧,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压力增大;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比重偏低,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的产品、产业不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引起的矛盾时有发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