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2007年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聚焦主题、把握全局,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注重实效、狠抓落实”的基本思路,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文化建设以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工作全局,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产业创新集聚发展,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呈现出新局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除三水区8个20户以上自然村未能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外,全市五区20户以上自然村均已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
【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工程】 全市109.6万户有线电视用户中,有线数字电视终端已达77万户,占应转换总户数的70.5%。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完善佛山文化信息网建设,丰富共享资源建设,将1000余册、近22万页的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引进讲座、地方戏剧等文化共享资源。全市已基本实现10%行政村建成基层服务点的目标,市、区、镇(街)三级文化信息网络初步形成。
【公益性文化阵地建设工程】 联合图书馆成员馆已达11家,“一卡通”持证读者约2.4万人,馆藏图书期刊62.4万件,流通图书77万册次。数字图书馆工程通过组织五区联合采购,推行数据库和电子期刊的免费试用,提高了数字资源利用率。基层文化站站舍建设,芦苞、南庄新建的高规格文化站已投入使用,西南、北滘等6个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文化站在建或即将兴建。在2007年基层文化馆、站评估定级中,全市38个文化馆、站有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申报国家一级馆, 25个文化站申报省特级文化站,32个文化站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文化站的评估定级,总体水平排名全省第三。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在贯彻中央精神、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落实省新闻出版局等八部门《广东省“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大力推动“农家书屋”建设,9月27日,召开了佛山市“农家书屋”工作会议,并在高明区石洲村举行了省“农家书屋”示范点揭牌仪式。“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全面铺开。截至12月底,全市已经建成了14家农家书屋。
【农村(社区)电影放映工程】 出台扶持农村数字电影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完善数字电影院线制度建设,建立公益放映补贴的新机制,探索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的有效运营模式,开拓市场、搞活经营。年内共放映公益数字电影5000多场、胶片电影约1万多场,其中政府购买1.2万多场、企业赞助或购买数字电影2000多场。已基本实现全市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2场电影的目标。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在不断巩固优化阵地服务的同时,大力开展演出、讲座、展览、培训、博物馆等多种流动服务,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文化服务和文化成果。流动演出走出市外,充分展示了佛山市文艺队伍的风采;“书画进农家”系列活动引起社会和业界高度关注;市图书馆“南风讲坛”全年共举办多个系列的讲座近100场次,平均每场逾300名听众;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市博物馆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固定、流动、网络等多种形式,举办了近70 场展览,扩大了辐射面。
文化遗产保护
【祖庙全面修缮工程正式动工】 该项工程于11月正式动工,相关的传统工艺、材料的研究和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旨在利用科技手段全面保存祖庙原始信息资料的“数字祖庙”项目也同时启动,为佛山市文化遗产保护开创一条新的道路,并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以祖庙—东华里片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工作正加紧进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继续推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草拟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性文件;成立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统筹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编成《佛山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登记册》,入册项目270余项,初步摸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加强申报工作,11个项目入选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8个项目推荐候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冯炳棠、石湾陶塑技艺传承人刘泽棉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文物基础工作扎实进行】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9月正式开始,顺德区被确定为广东省普查试点单位,南海区为佛山市普查试点单位;对广佛地铁、三水恒益电厂二期工程、广明高速公路等大型项目建设,依法进行考古挖掘;市博物馆举办的“佛山祖庙三月三北帝诞”等民俗活动知名度越来越大,其中“孔子诞”和“粤剧祖师爷华光诞”两项活动被列为2007年佛山旅游文化节的重点内容,扩大了民俗活动品牌的影响力;高明区古椰贝丘遗址入选“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顺德区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称号。
“魅力佛山”文化艺术工程
【成功承办200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闭幕式晚会】 组织筹备《岭南音画》闭幕式晚会,多次草拟和修改策划方案,成立相应部门积极实施。11月29日,晚会在岭南明珠体育馆举行,以“发展的广东,和谐的岭南”为主题,突出了原创性,凝聚了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各种艺术元素,营造出“绚丽的画面、浓郁的诗情、欢乐的气氛、时代的气息”的总体效果,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和谐统一。为此,市文广新局荣获市政府颁发的2007’佛山旅游文化节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奖。
【组织主题性文化活动】 先后举办“魅力佛山·和声飞扬”2007群众歌咏活动、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优秀文艺作品展演、第三届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等大型文化活动;成功承办全国第14届“群星奖”音乐曲艺类复赛,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支队伍、1000多名演职人员,南海区、顺德区积极主动承担大赛的组织接待工作,受到国家文化部有关领导和各参赛队伍的一致好评;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组织举办了佛山民俗赴澳门展演以及青花秘史—澳大利亚当代瓷器展等活动,至11月底,办理对外文化交流和业务考察23批,共150多人次。
【繁荣各门类文艺创作】 专业艺术创作方面,选送一批画作先后参加全国第四届西部情美术作品展、全国画院第四届双年展等各项美展;群众文艺创作方面,全市4个表演类节目、3件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入围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复赛名单,其中6件作品入围决赛,4件作品获奖,为佛山市参加历届“群星奖”之最;5件作品入选“广东省第七届少儿艺术花会”的评选,并全部荣获金奖。
【加强学术研究】 市博物馆“佛山宗教神像画研究”、“石湾瓦脊研究”、馆藏道教文物研究、《文物:文与物—国保单位佛山东华里的构建》、《佛山市木鱼书目录》、《佛山祖庙文化研究》,市图书馆《馆藏家谱目录》、《佛山市图书馆古籍目录》, 市文艺创作研究室佛山水文化、陶瓷、民俗、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古建筑修缮中的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机构改革】 调整优化文博事业单位,将佛山市博物馆与祖庙机构分设,组建新的市博物馆和祖庙文物管理所,拟订组建方案,开展人员上岗等各项工作;以转换体制、壮大实力、面向市场、自我发展为重点,对经营性文化单位市电影发行放映中心和红星影剧院,成建制划转并移交市国资委管理,实行转企改制。
【理顺管理事权】 将禅城区范围内除祖庙以外的文物保护单位划交给禅城区管理,市梁园博物馆成建制划交后组建禅城区博物馆,负责管理禅城区范围内除佛山祖庙外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将人员、资产、文物和文物档案资料一并划转移交。 返回
市文联
2007年,佛山市文联按照市委的部署,围绕中心积极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大力发挥文联的组织和人才优势,努力做好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民办文艺团体的路子,不断推动佛山市文艺繁荣和发展。
2007年,市文联系统获全国赛事的文艺作品奖项就有20多项,如在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总决赛中,市曲协、市音协、顺德舞协等共获奖项5项/次。另外,在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中,市书协共有13人的作品入展,5人获入展提名。2007年,由市文联主办或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合作开展的文艺创展演赛活动共有40多项。其中“佛山一环摄影艺术大赛”,用纪实摄影和歌曲作品颂扬佛山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一环”快速干线;在《佛山作家看佛山》文学工程中,创作出版了《江河丰碑》、《水利之歌》,以报告文学和诗歌宣传佛山市的水利建设成果;组织撰写和出版了《佛山剪纸》和《佛山木版年画》两部学术专著,填补了佛山市在这两方面研究和史料出版的空白。以“魅力佛山”、“和谐文化”、“绿色文明”等为主题,开展书画、摄影、音乐、歌舞等文艺活动,为建设富裕和谐佛山服务。为响应市委关于开展向佛山援藏干部许晓珠学习的决定,组织文艺家创作了一批向许晓珠学习的文艺节目,并组织文艺家深入武警佛山市支队军营为武警官兵演出。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组织文艺家进行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文艺创作和演出。市文联还开展了海内外文艺交流十多项。
为发挥文联的组织和人才优势,市文联在机关积极开展“三服务一促进”排头兵实践活动,通过排头兵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机关干部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积极性;继续大力支持各文艺家协会工作,并与协会一起共同开展文艺活动,调动文艺家协会的积极性;平时探望有病和有困难的文艺家,为文艺家排忧解难,传统节日慰问老一辈文艺家已成为市文联的常规工作。在收集、整理佛山市国家级文艺家艺术档案近百份的基础上,2007年在“佛山市文联网站”和《佛山艺术》上宣传、推介佛山市文艺家70多人次;继2004年至2006年市文联和市民协组织三批民间艺术作品参加“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销”、“中国收藏及民间艺术品博览会”之后,2007年又选送了一批剪纸作品参加中国民协举办的“2007中国剪纸艺术精品博览会”,为文艺家的作品走向市场架桥铺路。
2007年,市文联在开展“三服务一促进”的排头兵实践活动中,大力协助市国资委系统、佛山军分区、市残联等开展文艺活动;组织文艺家到农村、工厂、军营、校园为基层服务。市文联还继续抓好镇级文联的组建工作,已有21个镇(街道)成立了镇级文联(占全市36个镇、街的58%);还与各区文联一起,积极支持镇和镇级文联开展文艺活动,推动基层文艺活动的开展。
市文联积极探索民办文艺团体的路子,在2005年扶持蓓蕾金声合唱团成立佛山市音协蓓蕾金声合唱团,2006年扶持威尔达广告公司成立佛山爱乐乐团的基础上,2007年又扶持民间企业家创办佛山市民乐乐团和佛山市粤剧曲艺促进会。由市文联做这些民办文艺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以上“三团一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