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 · 环境保护


供水
【综述】 2007年佛山水业集团实现总供水量3.19亿吨(含禅城区、三水区),售水量2.88亿吨,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100%;漏耗率禅城区9.19%,三水区10.16%;水费回收率禅城区99.75%,三水区99.8%。实现总污水处理量1.58亿吨(其中:三个TOT污水处理厂1.32亿吨,出水综合合格率99.98%,4个BOT污水处理厂2590万吨,出水综合合格率99.12%)。

【水质监测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坚持“水质监测工作前移”方针,创建了北江流域原水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体系。各水厂的出厂水四大指标合格率及综合合格率均为100%。新之源公司取得《环保治理设施营运资质》(甲级)。佛山水质监测站于10月份通过计量认证转版扩项监督现场评审,成为国内首批、省内第一个按照新准则通过评审的水质监测站。

【管网建模打响技术创新品牌】 投入5921.16万元,新建管网217.1公里;投入455.54万元,改造旧管网12.3公里,旧管网改造长度占管网总长度的3%。实现全年安全生产重大事故为零的预期目标。组织了全国性的“2007供水管网建模技术论坛”,这是我国首个大型的管网建模论坛,推广了公司在管网建模与科学调度中取得的成果,打响了“佛水”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品牌。公司牵头的科研项目“佛山市供水调度决策自动化的开发与应用”与“利用供水SCADA系统实现供水管网系统水力性能测试”分别获得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第二水源开发及各项基建项目稳步推进】 第二水源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至2007年底,西江水厂配套生产服务设施(厂前区部分)的土建工程完成50%,取水泵站工程完成15%,厂区生产设施完成施工图设计。在配套管网方面,全长106公里的供水管道的走向方案初步确定;中途丹灶加压泵站的选址已有初步意向。城北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和东鄱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相继完成。南庄、三水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亮点突出。

【推进绩效管理,公司业务及形象大为提升】 围绕从“符合性”向“有效性”转变的目标,推行绩效管理试运行。借鉴ISO9000国际标准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标准体系,制定了《佛山市水业集团公司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方案》。数据收集和统计、重大信息收集、生产经营分析和项目经济分析等方面取得较大提升。一是上市工作重启激活企业体制。根据市金融办、市国资委有关水业集团上市工作的安排,3月重新启动水业集团上市工作。12月29日转制为有限公司。二是南庄、三水公司焕发勃勃生机,生产、管理等工作步入正轨,成为整合工作的良好示范。三是服务提升促满意度创新高,首次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开展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为80.13,为历年最高,显示服务质量有较大提升。四是宣传工作、企业文化成绩突出,宣传工作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获省水协表彰。(蔡洁萍)返回


供电
【综述】 2007年,在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新一届局党政领导班子带领下,佛山供电局坚持以南网方略统揽全局,以争当践行南网方略、“三个创新”、建设和谐企业的表率为目标,全局上下同心,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为企业集聚后劲、蓄势跨越打下了良好基础。

【电力改革】 按照“战略化管理、体系化运作”管理思路,研究制定了《佛山供电局执行战略》,明确了佛山供电局的战略定位是:将局打造成为“经营型、服务型、和谐型、现代化”的国际先进水平供电企业,将佛山电网建设成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环境友好、适度超前”的现代化电网。

【电力供应】 全年完成供电量39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售电量368.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9%;全网最高负荷640万千瓦,同比增加11.85%,最大错峰负荷达126.1万千瓦,成功实现“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全年城镇供电可靠率为99.96%、农村供电可靠率为99.71%,同比分别提高了0.001和0.02个百分点,综合电压合格率99.77%。

【安全生产】 2007年,在西电东送主通道更长时间压极限运行,输变电设备故障增多,电网结构性限电更突出,电网承受的风险更大的情况下,全年发布电网风险公告15次,确保佛山电网连续安全运行754天。局被评为全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南方电网迎峰度夏先进单位。

【电网建设】 积极应对佛山204万千瓦地方电厂关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供需的影响,完成了电网结构优化调整研究。建立了电网建设预警制度,将工程前期和工程建设推进情况与当地配网投资、用电报装、错峰用电挂钩,全力以赴加快电网建设进度,全年完成电网基建投资16.42亿元,新增110千伏及以上主变容量4424兆伏安、输电线路128.13公里。500千伏顺德变电站、4项220千伏和16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投产,有效优化了主网架的结构,提高了电网输送能力。
【优质服务】 全面深化“优质服务年”活动和南方电网“绿色行动”,广泛开展科学用电进校园,供电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系列活动,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全年客户回访满意率99.99%,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在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所做的九大服务行业调查中,佛山居民对本地供电服务的评价在全省最高;还荣获南方电网公司“优质服务年”先进单位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 局先后荣获“广东省创争学习型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企业等荣誉;局团委被评为广东电网公司“与祖国共奋进,与南网同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佛山市青年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局客户服务中心通过“全国青年文明号”复核,6个青年集体荣获佛山市“青年文明号”称号;1个班组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1个班组获得广东省“工人先锋号”,2个班组被评为广东省“南粤女职工文明岗”,5个班组获广东电网公司先进班组称号;多人获得省市级荣誉或表彰。 (钟高峰)返回

城乡规划管理
【城乡规划编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富裕和谐佛山建设,围绕市政府部署的工作重点,主要完成或加紧以下规划项目修编:完成了《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初步成果)、《佛山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佛山市供水规划》、《佛山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佛山市中心组团防洪规划》、《佛山市排涝规划》、《佛山市“2+5”组团排水规划》、《佛山市电力系统专项规划》、《“一环”沿线广告规划》、《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广佛产业布局规划的协调与合作研究报告》、《佛山市中心组团道路网规划深化设计》等城市规划和方案;完成了《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协调推进了广佛地铁、广珠铁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珠二环南环段、广珠西二期(佛山段)、广明高速公路、广贺高速等线路的线位和走向工作。正在组织编制《佛山市“一环”绿线划定及绿化指引》、《佛山市绿网建设规划》、《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周尾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平河北岸沿线用地规划(佛陈大桥——平胜大桥)》、《广佛主要道路衔接口广告规划》等规划以及相关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加强对东平新城、南海桂城千灯湖新城、顺德德胜新城等城市新区的城市功能、发展方向等研究,重点研究合理发展东平新城并通过新城建设引导佛山城市新格局的形成,避免出现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东平新城,重点研究市级公共服务功能的有效整合,引导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在东平新城集聚。《佛山市供水规划》、《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等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都已由相关部门和各规划分局组织实施。下发《佛山市“三旧改造”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佛山市“三旧改造”规划编制要求》。

【城乡规划管理】 制定《佛山市道路建设规划管理规定》,统一全市道路建设标准。制定了《“三年促变 绿地佛山”项目计划》,该计划要求力争在3年内(2007~2009年),通过对广佛衔接口绿化、近期建设道路绿化、“2+5”组团公园绿化及其他绿化项目的实施,全面改善和提升佛山市的绿化景观环境,实现建设“绿色佛山、花园城市”以及“青山、绿地、蓝天、碧水”的目标。制定了《佛山市人行天桥、地道出入口绿化规划管理指引》和《佛山市道路交叉口绿化指引》。还牵头制定了《关于推进佛山市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佛山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共同组织编制了《佛山市2+5组团(首批)绿线管理图则(2006~2020)》。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的意见》拟定并印发了《佛山市户外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和《佛山市道路交叉口绿地规划管理指引》等技术规定。

【城建档案管理】 有序加大区级城建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推进市、区两级城建档案目录中心的建库工作。全市五区已全部使用《佛山市城建档案馆管理系统》运作,市、区两级档案目录中心数据量不断增加。紧跟项目阶段性工作,重点摄录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广佛轨道交通工程、中山公园拆围透绿、汾江河水道整治等。东华里片区改造前摄录工作,已完成专题录像360分钟时长,反转片700张。全年共办结建设档案竣工核验279项6151卷,核发《佛山市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书》279份。全国首次城建实物档案鉴定会在佛山市召开。经现场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佛山市馆收集保存的401件实物,记录和反映了城乡规划、建设及管理等方面的历史,均属于城建实物档案的范围,具有珍贵的永久保存价值。抓好规划信息智能展示系统的建设。会展区和规划公示区改造全面完成;展览区全面改版;《走向辉煌——佛山城市规划建设巡礼》(2007版)电视宣传片完成;规划信息智能展示系统通过试运行;城市规划模型景观仿真系统和规划模型激光演示系统项目通过验收。

【地理信息发展】 2007年,启动了市区一体化规划政务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招标以及具体技术细则等相关工作,加强了规划局行政审批监察平台管理与专用网络管理。利用全市域高精度卫星影像全面更新全市域范围1∶5000DLG数据,保障了大比例尺城市发展研究、城市规划编制的数据需求;向社会如市供电局、水务集团、燃气集团等单位提供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启动了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对改造范围信息、地形信息、建筑信息、土地信息、规划信息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为改造工程提供进行科学定性定量分析和测算(特别是在拆迁工程计算方面),成为“依法拆迁,和谐拆迁”有效技术和监督手段。 (杨沛铿 许 伟)返回

公用事业管理
【综述】 2007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富裕和谐佛山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一年,佛山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市政工程】 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各区都抓紧市政道路建设和改造。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区共投入约15亿元用于市政道路建设和改造。影响较大的是同济东路(岭南大道至金鱼街)建设、改造工程。工程共征地5.89亩,拆迁房屋面积共1.19万平方米,征地拆迁费共支出6262万元;道路建设、改造共使用资金7562万元。工程于7月30日建成通车。

【园林绿化】 2007年是实施“三年促变,绿地佛山”工作的开局之年,各区园林绿化工作以道路绿化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精心抓好广佛主要道路9个衔接口的综合整治(9个衔接已完成5个),一环绿化升级改造、6条示范路绿化改造提升,带动公园建设和河涌绿化等工作,同时,稳步推进天台绿化建设工作。据统计,2007年完成投资额超3亿元,全市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500多万平方米,“三年促变,绿地佛山”工作初见成效。此外,全市共组织了154.9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营造主题林100个,收取义务植树绿化费730.5万元。

【污水处理】 全市已运营、试运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共有29间,污水处理总规模为109.72万吨/日。其中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9间,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0.2万吨/日。五区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80%以上,对河涌综合整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抓好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工作。全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共征收3.88亿元,其中,禅城1.3亿元,南海6484万元,顺德1.77亿元,高明1200万元,三水420万元。全年支付污水处理费(BOT费用)等约2.75亿元,其中禅城1.29亿元,南海4219万元,顺德6993万元,高明1990万元,三水1407万元。
   佛山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方式,尤其是把污水处理厂同配套管网捆绑经营的方式,受到广东省建设厅的充分肯定,并在省内推广。

【垃圾处理】 高明苗村白石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能力2000吨/日,到年底止,实际接收处理垃圾1800吨/日,为佛山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保障。运营正常、管理规范,受到国家建设部和环保总局的高度评价,被建设部评定为I级,以90.7分的高分列广东省第二位,并顺利通过广东省环保局的环保验收。为了使高明垃圾填埋场特许经营期监管规范化,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选定了广州恒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为高明苗村填埋场项目监管中标单位。
   顺德区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已基本成形,共有7个中转站投入使用。三水区也抓紧新垃圾填埋场前期工作。
   通过采用“试点在学校,影响在社会”的方式,加大垃圾分类收集的推广宣传工作力度,开展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活动,选定了佛山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标志、废旧电池回收箱及垃圾分类箱入围方案,有力地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另外,全市除三水区外都已开征了垃圾处理费,全年共征收1.4亿元,其中禅城区2384万元,南海区3669万元,顺德区7528万元,高明区466.52万元。

【城市桥梁】 全市共有城市桥梁467座,其中大型桥梁24座。2007年,主要是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落实了责任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以加强管理,确保城市桥梁安全。

【供水供气】 共建成投产高压管网53公里,门站1座,调压计量站6座,LNG储配站1座;全市有12万户居民、737个工商户用上了天然气,日均供气量26万立方米。
   同时,积极开辟第二水源,健全供水安全保障机制。6月26日,佛山市第二水源工程奠基动工。顺德区村级小水厂整合也取得重大突破。(胡焯华 衷建华)返回


村镇建设
【综述】 2007年底,全市设建制镇21个,其中中心镇10个(8个为全国重点镇);村庄367个,其中有建设规划的行政村192个。
   建制镇建成区总面积1.48万公顷,镇建成区人口71.16万人,外来暂住人员56.52万人,设有村镇管理机构21个,村镇建设管理人员749人,其中专职人员497人。镇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3.35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2.62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3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5.19%,生活垃圾处理率99.83%,燃气普及率78.2%,用水普及率99.92%。
   2007年度全市有总体规划的建制镇数21个,年度规划编制投放2276万元。

【中心镇建设】 佛山市10个中心镇镇域面积1647.51平方公里,镇建成区面积78.42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144.35万人,其中镇域户籍人员82.28万人,暂住人员62.07万人,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人数86.25万人,大专以上户籍人员3.7万人,镇卫生技术人员总数3754人;镇域工业总产值2330.57亿元,可支配财政收入33.37亿元,建成区住宅总建筑面积1118.61万平方米,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342.69万平方米,建成区道路自来水普及率100%。
   镇域家庭总户数244.71万户,安装电话的家庭户数25.75万户,安装电脑网络的家庭户数13.07万户。
   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7636.26万立方米,处理量3456.7万立方米。       (市建设局)

返回

建筑业
建筑业
【综述】 2007年,佛山市全年报建项目2266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6.24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1.43亿元,利润总额8.4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总面积2836万平方米,结算税金及附加2.91亿元,工程结算利润18.95亿元。按照省建设厅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要求,市建设局制定了《佛山市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方案》,所有有资质的企业从2007年7月开始参加全市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评价工作,全市参加评价的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232家,专业承包企业185家。

【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建立完善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工程质量投诉、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2007年,有24项工程被评为佛山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16项工程被评为广东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由广东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施工、佛山市建诚监理有限公司监理的佛山市中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工程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东平大桥工程获得市政工程最高奖“金杯奖”。6家企业被评为2007年度佛山市优秀施工企业,8人被评为2007年佛山市建筑施工企业优秀项目经理,5家企业被评为“2007年度佛山市先进工程监理企业”,5人被评为“2007年度佛山市优秀总监理工程师”,8人被评为“2007年度佛山市优秀监理工程师”。

【鲁班奖工程情况】 佛山市中医院位于汾江中路与亲仁路交汇处,以骨伤科蜚声东南亚。中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工程为佛山市标志性建筑之一,系亚洲乃至世界规模最大、功能齐全和硬件设施先进,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公共建筑,是佛山市重点工程之一。工程于2001年7月15日开工,2006年9月13日竣工。大楼呈“八”字型,总用地面积1.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89.1米,总造价约5亿元。地下室共两层,设有车库及设备用房;裙楼共五层,为各种科室的门诊及诊治中心;主楼共23层,为各种科室的住院部。本工程技术含量高,施工中推广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10项,20个子项(共31个小项),自主发明专利1项,自主创新新技术6项,形成了“佛山市中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经鉴定,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考虑桩土共同工作的悬臂双排桩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新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市建设局)返回

住房与房地产业
【综述】 2007年全市住宅与房地产业保持健康持续平稳发展的势头。实现新建商品房销售(含预售)面积889.31万平方米、成交金额435.83亿元,平均销售价格4900.72元/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29.18%。
【住宅建设】 2007年,全市新建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764.04万平方米,成交金额375.79亿元;存量房住宅买卖成交面积314.83万平方米,金额54.09亿元,新建商品房住宅平均销售价格4918.52元/平方米。
   加大力度推进住房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廉租住房制度。2007年1月1日制订实施了《佛山市解决城镇双特困户住房暂行规定》,推行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住房解困方式,确定住房困难标准是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廉租住房的保障面积标准为14平方米,各区依照制订了具体的操作细则。全年共计落实解决双特困户80户(其中禅城28户、顺德41户、三水7户、高明4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的全面调查,进一步掌握全市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总量、现状、分布情况,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测算出实物配租供应量、租金补贴需求量和经济适用住房需求量,同时建立起低收入家庭住房档案和数据库,便于实行规范的、动态的管理。另外,及时督促各区加快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步伐,三水区首期廉租房80套、总建筑面积4643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0套、总建筑面积7510平方米已开工建设,其他各区也在抓紧落实建设方案及抓紧落实建设用地。

【房地产市场】 加大力度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稳定和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一是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 完成了《佛山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的编制工作,并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同时布置各区开展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和2008年年度建设规划的编制。二是按照资质管理有关规定加强企业管理,严格房地产企业准入制度,确保有实力企业进入房地产开发活动。全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换证55宗。
   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维护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按照国家八部委《关于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市建设局牵头会同市规划局、财政局等部门成立了“佛山市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联合制订了《佛山市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重点查找并纠正房地产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规审批、滥用权力和房地产企业发布虚假广告、囤房惜售、哄抬房价、合同欺诈以及违规强制拆迁等行为。并通过组织市、区职能部门采用明查暗访的方式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检查,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加上金融机构对住房贷款政策调整,在规范房地产市场和稳定房价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断完善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备案系统,加大系统的应用程度。自2006年来,佛山市五区建设局的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备案系统分两批通过了广东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进一步督促各区落实系统的应用及推广,实现全市的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网上认购、网上签约、网上备案、楼盘表等信息网上公示。
   2007年全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好,实现新建商品房销售(含预售)面积889.31万平方米、成交金额435.83亿元,平均销售价格4900.72元/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29.18%。
   9月21~23日为期3天的2007佛山房地产业博览会暨品牌车展顺利举办,全市五区有11.7万人次前来参观。     (市建设局)返回

环境保护
【综述】 2007年全市环保投资达80.42亿元,环保投资指数为2.24%。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燃气、集中供热、园林绿化等)投资 46.63亿元,工业污染防治投资22.13亿元,各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10.11亿元,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资 1.55亿元。

【污染减排】 2007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8.19万吨和13.28万吨,在上年基础上分别实现减排7100吨和1.52万吨。

【珠江综合整治】 围绕重现岭南水乡特色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找突破,抓关键,集中资源,打攻坚战,汾江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全面启动,确定了“截污治污、引水扩容、疏浚清淤、显绿透水和文化再现的整治新思路。促进了9家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和管网改造完善,新增日处理能力30.2万吨。到年底,全市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29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09.72万吨。

【大气污染防治】 狠抓了电力、陶瓷、水泥、纺织等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和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佛山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提出对全市范围内的陶瓷生产企业进行调整提升,赶走污染,做强陶都;实施水泥行业全面整治和逐步关停;推进陶瓷、水泥、铝型材等行业重点污染源的上脱硫设施。

【环境监督管理】 坚持环保为民,加强环境监管,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年全市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约5.3万人次,现场检查企业约2万厂次,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575家,罚款金额1464.5万元,受理投诉8593宗。

【环境质量】 2007年佛山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达到良好的天数为351天,酸雨频率为70.9%,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为0.050毫克/立方米、0.053毫克/立方米和0.073毫克/立方米。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江河水质基本达到相应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标准。全市声环境质量较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均优于国家相应标准。(陈振华返回

气象事业
【综述】 2007年佛山市气象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通过积极开展“三服务一促进”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扎实组织实施佛山市气象“十一五”规划,努力提高抗击气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构建和谐富裕佛山作出贡献。本年度有1人分别荣获中国局授予的“全国优秀值班预报员”称号、省局授予的“广东省气象技术能手”称号,1人先后被佛山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直机关岗位排头兵”、广东省气象局评为“天气过程预报服务先进个人”,1人被广东省气象局评为“全省气象科技服务先进个人”。

【气候特征】  2007年佛山市的主要气候特点:平均气温偏高,降雨量和雨日总体偏少,气候偏干,日照总时数属正常年份;全年无低温、霜冻天气;龙舟水属中等年景,暴雨日数接近常年;雷电、龙卷风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灾害严重。
   气温明显偏高。佛山市年平均气温介于22.7~23.8℃之间,与常年平均气温值比较,北部偏高约1℃,中部和南部偏高1~2℃,其中,南海、顺德平均气温接近24℃,刷新1957年以来的历史记录最高值。全市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15日,顺德的最高气温38℃,接近当地历史最高记录。全市出现高温天气(≥35℃)的天数,北部32天、中部39天、南部34天,其中部和南部的高温天数刷新了1971年以来的记录。
   降雨量和雨日总体偏少,降水时段分布不均。本年度全市降雨量1300~1600 毫米之间,南部降雨量基本上接近常年平均雨量,而中部和北部分别偏少1~2成。降雨量分布很不均匀,除4月、6月、8月和9月降雨量达到常年平均值外,其余月份均低于常年平均值,尤其是秋冬季明显偏少,导致秋冬连旱明显。全年降雨日数总体偏少,气候偏干,其中北部125天比常年偏少34天,中部122天偏少28天,南部129天偏少19天。全年暴雨日数基本接近常年均值,北部为6天,中部为5天,南部为6天。最大日雨量在出现4月24日的顺德区,为115.4 毫米。
   强对流天气出现早,龙卷风、雷击等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年内共出现66天雷雨大风天气,剧烈天气造成部分地方的大树、电线杆倒伏以及房屋倒塌,雷击事故频发。首次强对流过程出现在2月22日,较常年偏早。灾害发生时间集中在6~8月,全年强对流天气共造成9人死亡,21人受伤。其中,6月9日中午,南海区狮山镇官窑遭遇龙卷风袭击,部分厂房建筑物发生坍塌,导致3人死亡,20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3万元。
   热带气旋影响不大。初台出现在8月上旬,较常年推迟1个半月。8月上旬末,强热带风暴“帕布”在登陆台湾、香港后再次登陆广东省中山市沿海地区,这是2007年惟一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对佛山市稍有影响,各区出现大雨和6~7级阵风。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6%,其中北部的相对湿度比常年平均值少6.9%、中部少8%、南部少7%。
   总日照时数基本正常。全年总日照时数1685小时,属正常年份,但南北区域差异较大,其中,北部的总日照时数为728小时,中部为1465小时,南部为1863小时。
   雾霾天气中等程度。2月~3月,受暖湿气流影响,佛山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其中三水区2~3月共出现大雾日26天,2月13~18日连续6日出现能见度最小100米的大雾天气。全年的灰霾平均日数为99.7天,其中,北部出现灰霾天气日数为91天,中部为103天,南部为105天。
  
【气象服务】 佛山市各级气象部门以服务大局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做好各种重大社会活动、高考、扑救三水径口山火等专项气象服务以及强雷雨大风、强降水持续时间预报等气象服务工作。如:在2007年旅游文化节因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得到了市政府组委会的赞扬。通过不断完善业务服务体系,改进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内容,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掌上气象台,大大提高了为政府提供决策服务的反应速度,赢得了组织防灾减灾工作的主动权。根据市民需求的动态变化,开发与公众工作、出行、健身、医疗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除了保留传统的紫外线、大气清洁度、人体舒适度、穿衣指数等预报项目外,在气象网站推出了基于矢量地图的预报服务系统;不断完善气象手机短信发送平台,明显扩大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至年底,每天接受气象手机短信服务的用户达195万户;为加强各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市气象局联合市教育局发文,将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各负责人的手机纳入当地决策气象服务平台,免费提供气象预警短信服务。

【业务建设】 积极开展与中山大学气象科研合作,研发了“佛山市暴雨数值预报系统”,该系统能够结合天气气候和地理特点,并充分利用卫星、雷达探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各种预报产品,制作并发布暴雨定量、定时、定点数值预报产品;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了全市气象部门的防御灾害应急指挥中心体系,并纳入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进行统一管理;改造升级了“重大灾害性天气信息发布快速响应平台”,研发推出掌上气象台,将各级政府部门和三防、各大油库、建筑工地、航运等单位及有关人员的手机纳入平台进行管理,提升了应急预警能力。

【防雷减灾和气象行政执法管理】 2007年重点加强全市中小学校雷电防御工作,先后完成了全市1081所学校的7202座建筑物的防雷检测任务。同时,加强对易燃易爆场所和重要单位进行防雷安全检查,完成56家危险化学品企业进行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和防雷督办整改工作。      (炎利军 陈干劲)返回

水 利
【综述】 2007年,佛山市水利工作立足以建设城市水利为中心,积极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内河涌综合整治工程等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确保安全度汛;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河道管理力度,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

【积极实施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为构建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奠定基础】 2007年度,全市水利建设投入7.2亿元,完成工程量土方568万立方米,石方35.1万立方米,混凝土方4.1万立方米。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3亿元,完成建设任务92%,除樵桑联围达标加固工程尚待省批复外,其余项目建设已接近完工。2007年度,佛山市第三年被省评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一等奖先进单位。大力推进内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在基本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任务后,将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全市内河涌综合整治上。属地负责原则和各项工作责任制得到较好的落实,据统计,全年全市累计整治内河涌约120公里,完成投资近5亿元。顺德勒流扶安河工程、眉蕉河整治一期工程,三水西南涌整治工程,禅城城南碧水工程,东平新城的河涌工程等,已成为市内河涌的亮点。
   纪检、监察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提前介入,全程跟进,落实廉政责任;工程施工中管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工程设计变更环节的控制有效加强;质量监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配套制定了新的制度规范管理。全年全市水利工程无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实现了资金管理规范安全。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顺利完成水管体制改革】 2008年1月8日,顺利通过了省水管体制改革验收小组的验收,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水管单位职能清晰、权责明确。佛山市全部水管单位均定性为纯公益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明确了各水管单位的职责,确保了基层水利队伍的稳定。二是明确了经费的来源渠道,保障了两费的落实。全市14个市、区直属单位明确了人员经费、工程管理经费均由市、区两级财政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基层水利所人员经费、工程管理经费,南海区由区财政统包,其余均由所在镇街财政列入年度部门预算。三是精简了机构,建立了内部竞争机制,提高了人员素质。改革后,全市从原来67个水管单位精简到46个,编制人员从1557人精减到1351人,实现了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定员定岗,全员竞争上岗,基层水利队伍的活力得到了激活提升,基层水管单位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超过30%。

【依法治水加强水行政执法,维护河道堤岸安全】
大力开展水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在配合全省水法宣传月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被评为先进单位。由于近年来受利益驱动的河道偷采砂活动猖獗,占用河滩地、堤岸设施的情况也比较严重,佛山市水利系统依法加大打击违法采砂力度,加强对河滩地和河道的管理,落实好分级管理责任制,积极理顺管理体制,实现采砂有序管理,依法管理。同时,继续完善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的联合执法工作,市、区均成立有关打击河道非法采砂执法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采取联合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据统计,2007年共查处非法采砂船18艘,处罚60多万元,共检查过境运砂船431艘,查处非法河砂运输船170艘。查处河道堤围及河滩地违法行为78宗,拆除违章建筑4908.3平方米。通过媒体全面报道,在非法采砂和运砂船船主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较好地维护了佛山市河道采砂、运砂秩序。               (林奕岳)返回

防汛防旱防风工作
【综述】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三防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团结协作及大力支持下,佛山市认真贯彻执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三防工作责任制,按照 “科学防控、精心部署、认真排查、严肃纪律”的要求,成功抗击了6月份洪水和台风“帕布”、“蝴蝶”、“圣帕”及多场暴雨灾害袭击,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汛情、灾情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4月2日出现大雨至暴雨降水,较常年开汛提早13天。全市累计降雨量1384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少17%。总蓄水量6683万立方米,较多年同期略多。由于7月份出现持续20多天的高温天气,当月降雨较历史同期偏少5~7成。汛期强降雨频繁,发出暴雨预警信号16次,雷雨大风信号12次,其中6月12日和9月2日的强降雨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汛期江河平均水位持续偏低,流量偏少。年最高水位出现在6月11日14时,马口站为5.32米,流量3.01万立方米/秒,三水站为5.42米,流量9790立方米/秒,对全市水利设施未造成影响。另外,由于7月份出现持续20多天的高温天气,江河平均水位持续处于低水位的状态。由于各区水利部门有计划做好蓄水和调度工作,并且后期出现降雨,全市未出现明显干旱。
   2007年出现龙卷风袭击两宗,均发生在南海区狮山镇。5月26日中午,南海区狮山镇松岗办事处的龙头、沙水、石泉村受龙卷风袭击,造成15间企业厂房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约180万元。6月9日,南海区狮山镇出现龙卷风,造成灾害伤亡人数共23人,其中1人当场死亡,重伤4人(2人送院抢救无效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602.75万元。
   多场强降雨和龙卷风对佛山市造成一定损失,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670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50公顷,停产工矿企业24个,受灾人口600人,龙卷风导致3人死亡,20人受伤。

【及早部署,认真做好备汛工作】 2月初开展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三防工作责任制的工作,并于4月16日在《佛山日报》上公布了全市小(一)型以上水库、万亩以上堤围的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责任人,以接受社会监督。4月12日,全市召开三防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冼瑞伦部署了三防工作。为加强各级行政领导的防汛抢险指挥决策能力,市三防办于4月13日举办了行政责任人三防知识培训,300多名行政责任人及技术责任人参加了培训。
   3月初,各区水利部门迅速组织安排各项检查,各级政府由主管领导挂帅,组织有工程技术人员、防汛技术责任人参加的检查组,全面检查堤围、窦闸、机电排灌设施、险工险段、山塘水库。全市重点应急度汛工程32宗全部于汛前完成复堤,全市未出现“四无”电站。

【夯实基础,提高三防综合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工程防灾减灾效益。2007年度,全市水利建设投入7.2亿元,完成工程量土方568万立方米,石方35.1万立方米,混凝土4.1万立方米。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3亿元,完成计划建设任务92%。
   二是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防灾减灾四级台账,实现预警到镇,预案到村,责任到人。完成了三防防灾减灾台账编制工作,通过对山塘水库下游地区、沿江低洼地带、地质灾害点、老旧危房户等易受灾或危险地区的住户分门别类进行造册登记,建立了纵向为市、区、镇、村四级,横向到国土、建设、水利、民政、交通、安监等相关部门的三防减灾救灾应急预案台账。全市各区在防灾减灾工作中都以新编制的预案和台账为指导,开展三防防灾减灾工作,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完善三防预案台帐,针对近年内涝致灾的情况,市三防办联合市建设局、规划局、人防办开展全市地下室防涝调查,对204项共250.05万平方米的地下建(构)筑物的防洪排涝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并对完善地下室排涝防涝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初步意见。
   三是加强防汛抢险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全市各种防汛抢险队伍在册人数为27.8万人。其中,专业抢险队伍包括防汛抢险民兵轻舟队、防汛抢险潜水队和佛山市防汛抢险突击队433人。市和区三防指挥部相继成立了三防专家顾问组,聘任专家23人。
   四是完善防汛抢险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市防汛中心仓库正式投入使用,并加大投入力度,增加防汛专用物资储备量,新增加防汛物资的储备品种。全市落实的主要防汛物料有:粗砂18.2万立方米,碎石6.7万立方米,大石13.1万立方米,木桩8.2万条,编织袋938.76万只,汽车帆布552块,钢筋笼2029个,救生衣3083件,橡皮艇12只,冲锋舟54艘,各种防汛物料的数量及具体地点均登记备案。
   五是大力推进三防、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预测预警和指挥处置能力。2007年全市三防水利信息化建设成绩显著,荣获“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佛山市优秀政府网站”等荣誉称号。                 (刘 勇)返回


城乡环境卫生
【爱国卫生运动】 2007年佛山市爱卫会组织了4次爱国卫生突击活动。在2~3月份,全市共有近22万人次参加了爱卫月活动,清理卫生死角面积64万平方米,整治或围蔽待建用地卫生43万平方米,清拆窝棚503间共6000多平方米。为全年除四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5月份,组织清理各中心城区的卫生死角,整治通往5区中心城区沿线路段环境卫生,配合佛山市顺利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考核;在6~7月组织了2万多人次的灭蚊专项大行动,在1411个宣传栏上张贴除四害知识,处理大中型蚊孳生地6613处,清倒容器积水13万多个,喷洒药物近29吨;在10~11月开展以环境卫生清洁和除四害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活动,以整洁优美的环境迎接广东省爱卫会“纪念爱国卫生运动55周年座谈会”在佛山举行。

【创建卫生镇村】 全市累计有15个镇(街)创建为“国家卫生镇”;顺德区均安镇、杏坛镇、伦教镇等3个镇(街)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通过了省爱卫会的考核;明城镇等3个镇创建为“广东省卫生镇”,全市486个行政村中共有405个村创建为“广东省卫生村”。

【巩固卫生镇成果】 市爱卫会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城区检查评估实施意见等城乡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文件的通知》,组织了对全市自2006年底前荣获“国家卫生镇”和“广东省卫生镇”称号的14个镇共22个城区进行评估,其中评定里水、狮山、西樵、大沥、容桂、乐从、勒流等7个镇为A级国家卫生镇。南庄、罗村、九江、桂城(平洲)、丹灶、白坭等6个镇为B级国家卫生镇,乐平镇为B级广东省卫生镇。

【农村改水改厕】 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1%,全年用于改水资金1.09亿元,其中各级政府专款1082万元,集体投资7259.76万元,个人集资2326.7万元,社会捐助215万元。全市农村粪便无 害化处理率94.09%,卫生厕所普及率94.97%。全年用于改厕资金6459.55万元,其中各级政府拨款361.9万元,集体筹资2404.92万元,个人出资3652.43万元,社会捐款40.3万元。 (梁惠兰)返回

国土工作
【综述】 2007年是佛山市国土资源工作量最大,检查、验收、调研等专项工作最多,上级交办突击性任务最重,国家、省、市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和大项目征地拆迁任务落实最快的一年。佛山市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谋大局、谋发展、谋创新,较好完成“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持稳定”各项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佛山市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部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规划修编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07年4月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上报省厅评审。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耕地保护】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省与市、市与区分别签订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书,明确了政府主要负责人责任。2007年省下达佛山市年度计划指标726公顷(其中农用地613公顷),农用地指标已安排使用612.58公顷,利用率达99.9%,没有超指标用地。建设占用耕地都通过易地购买补充耕地储备指标进行了补充,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市级向云浮、茂名两市购买补充耕地储备指标1.2万亩,专门支持高明区解决耕地占补平衡困难。

【用地供应】 佛山市用地供应实行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和“三专”(专人、专班、专责)优质服务制度,全力做好太澳高速、广贺高速等15项公路项目以及广佛地铁、武广铁路、广珠铁路、广珠城际轨道等4项铁路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专门成立了高速公路征地拆迁领导小组和铁路工程征地拆迁领导小组,制定征地拆迁计划。切实保障七大园区、高新产业、大项目用地需求,确保大项目落地。比如南海奇美液晶项目占地面积380亩、兴建22万平方米厂房,首期投资4.8亿美元,年产值约400亿元,近期第二期投资5.7亿美元。南海区腾出2000亩土地用于首期广东金融高新服务区的建设,从而实现土地长期价值最大化,在成立的短短4个月时间内,已有20多家知名金融机构前来沟通。
   2007年,佛山市上报省或国家审批建设用地共25宗9228亩,全部以网上报批的形式上报,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属市审批的建设用地共37宗约6546亩。全市审批划拨土地5695亩。

【深化征地制度改革】 认真落实省政府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加强预存征地补偿款和实名支付制度的监管,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佛山市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工作受到部的高度肯定。据估算,佛山市征地补偿标准平均水平高出《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规定标准约32%。至年底,全市全征地农民44.4万人,符合参保条件39.5万人,已经参保缴费7.5万人,按月享受待遇的有4.7万人。顺德区创新征地补偿安置做法,除一次性补偿外,还逐年支付社保安置金,既满足农村农民当前利益,也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禅城区祖庙东华里旧城改造实行鼓励拆迁政策,都得到上级和社会积极评价。

【土地登记】 强化土地登记“五不准”制度,开展了土地登记监督检查,使全市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07年,佛山市共发放土地使用权证约15.3万本,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约13.3万本,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约1.86万本,集体土地所有权证874本。南桂西路六个小区土地登记等历史遗留问题得以解决,有效保护产权人合法权益。同时,关于珠海市横琴岛中心沟顺德围垦土地的登记发证工作,已取得初步进展,有关协调工作仍在与珠海市相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抓好土地登记持证上岗培训,提高业务素质。2007年先后分两期组织市局、各分局土地登记工作人员共88 人参加了省厅组织的土地登记持证上岗培训班,为全面实现土地登记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权属争议调处】 健全了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完善全市土地权属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预案。开展广佛城市规划建设衔接涉及土地权属争议调处调查7处(其中南海区桂城城街北区村委会与广州花都区炭步镇文二村民委员会关于“大海渡”的土地权属争议问题已上报省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办公室并得到回复)、禅城区南庄镇与顺德区乐从镇边界工作线重新核定以及解决了三水区白坭镇与南海区丹灶镇土地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工作。

【土地调查】 按上级的部署认真组织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先后完成了机构组建、方案制定、经费筹集、培训宣传和项目招标等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全市土地调查工作按计划进入全面实地调查阶段,调查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受到前来检查指导的国家、省“二调”办高度肯定。佛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也顺利完成,2007年末调查上报全市农用地333.57万亩(其中耕地63.19万亩),建设用地189.34万亩,未利用地54.36万亩。

【土地市场】 严格落实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和经营性房地产用地年度计划,全年全市房地产用地计划指标635公顷。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加强土地市场和土地出让金收支的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工业用地招拍挂和不低于最低价标准出让的要求,佛山市政府已印发并施行《佛山市工业用地招拍挂实施办法》。2007年全市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744.9公顷,成交266.3亿元,比底价188.7亿元高出约41%,其中工业用地招拍挂68.36公顷,成交价款1.98亿元。
   落实《佛山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把握好双限房、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供应数量及比例,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全市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建设用地约272.02万平方米。继上年禅城区推出3块土地建设限价房后,三水区在全市率先启动首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首期30亩已动工,包括100套经济适用房和80套廉租房。

【“三旧”改造】 2007年佛山市采纳市国土资源局的建议,大力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的决定》,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性文件。据初步统计,全市“十一五”规划期内可纳入改造的土地面积约25万亩。全市已完成改造旧物业651万平方米,新建厂房物业1335万平方米。佛山市“三旧”改造工作经验得到部、省政府、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省厅的高度肯定,得到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土资源部、《南方》杂志等的关注。部领导认为佛山市以“三旧”改造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已提升到新的层次,在全国领先一步,值得推广。

【土地储备】 加强闲置土地处置和土地储备。佛山市1999年至2006年累计处置闲置土地1017宗9549亩,2007年调查全市闲置土地共有443宗1.43万亩,全市闲置土地处置指导意见即将出台。加强土地储备,收回分散、闲置、未能充分利用及依法应由政府控制的国有土地,从而增加土地存量,满足市场对土地的需求。发挥土地储备职能,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规范土地市场行为,提高政府经营城市土地和调控土地市场能力;有效解决市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涉及的土地处置问题,配合全市“三旧”改造,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到2007年底全市各级政府储备土地约8.5万亩,

【土地整理】 认真落实2007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有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9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约16亿元用于土地整理和易地开发,完善十大土地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双示范区建设,其中三水大塘、芦苞两个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于2007年底基本完工,三水区大塘农保区承包租金从整理前每亩300提高到约1000元。

【土地估价】 全市统一基准地价软件平台已构建;在此技术基础上各区对现行基准地价进行了更新;全市基准地价定期更新工作制度(试行)也已经出台;至此,佛山市统一基准地价体系已基本建立。下一阶段将按照有关制度、技术规范,定期动态更新全市及各区的基准地价标准,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

【测绘信息化建设】 测绘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经佛山市政府批准成立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负责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土地、矿产、地质等国土资源数据的更新、收集整理、处理分析及开发利用,为城市管理提供基础数据等工作。全市基础测绘投入2000多万元。制定《测绘项目成果验收管理制度》。开展测绘资质年度注册、资质审查、作业证核发、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基础测绘成果管理与使用保密检查、导航电子地图检查等工作。佛山市统一坐标体系建设获中国测绘学会2007年度优秀测绘工程奖铜奖。 “金土工程”一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加强全市国土资源数据整合,开展全市系统业务统一深化工作。佛山市测绘工作与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紧密结合的模式和“金土工程”建设创新理念思路受到部、省厅高度肯定。

【矿产管理】 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顺利通过省的验收。继续推进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化,全市挂牌出让1宗采矿权。开展整顿无证勘查开采、整治采石场和新型材料砖厂越界开采专项行动,查处了三水区两个石场越界开采违法行为。加大关闭采石场复绿工作的力度,全市共18个采石场,控制在省政府规定指标20个以内,禁采区需要复绿的10个采石场中已有7个通过验收。已完成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矿山年检工作,矿山年检率达100%。

【地质灾害防治】 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和佛山市政府2007年下发的《佛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实施管理办法》,做好制度建设、预案、应急、规划、评估等基础工作。制作了400块地质灾害警示牌、印制了3万本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下拨155万元给13个国土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拨款380万元启动佛山市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设,省财政下拨800万元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基本完成投资约5000万元的西樵山北侧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007年佛山市发生地质灾害6宗,比上年下降90%以上,未有发生伤亡事故。

【执法监察】 全年全市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455件,立案348件,立案涉及土地面积674.35公顷,其中109件已结案,给予2名责任人党纪处分,移送公安机关2宗涉嫌构成犯罪案件。

【行政诉讼、复议】 2007年,佛山市土地行政诉讼16宗,其中胜诉4宗,败诉0宗,撤诉3宗,未结案9宗;行政复议12宗,其中维持8宗、撤销0宗、撤回1宗、未审结3宗。

【土地信访】 共受理土地信访案件221宗,比上年上升了31.6%。落实完善信访制度,加强对重大信访案件的分析、预测、排查、应急和领导包案工作。结合七个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了“21项民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纠正损害被征地群众利益的行为,为农民追回征地补偿款400多万元。专门制定方案、成立机构清理解决佛山“一环”征地补偿遗留问题。对佛山电台《民声热线》和市长热线电话受理的群众咨询投诉及时进行答复。

【广东土地高级论坛】 为宣传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由广东省土地学会与佛山市国土资源局联合主办、《广东土地科学》编辑部承办,以“维护土地权益、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为主题的首届广东土地高级论坛于6月19日至20日在佛山市举办。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涂高坤、广东省土地学会理事长沈彭等来自省内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学会会员、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共300多人参加了论坛。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何国森为论坛开幕式致词;佛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潘念礼作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导师、《物权法》起草人之一孙宪忠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导师、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王万茂,分别作了题为《物权法与我国地权制度的促进作用》、《土地集约利用与节约型社会》的演讲。中山大学教授魏清泉、省房地产协会会长蔡穗声、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李明月、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史京文等学者专家分别就广东省房地产市场、征地制度改革、宅基地流转、不动产统一登记等问题回答了听众提问。涂高坤说,此次论坛很精彩,也很活泼,专家们的精辟见解给广东今后的土地管理提供了不少新启示、新思路。

【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与人事部门沟通解决国土所建设问题,全市基层国土所已成立运作。加强分局班子建设,严格按规定任免了一批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二是队伍素质得到提高。举办两期全市系统近600名干部集中学习的培训班。还开展土地登记、用地报批、规划修编、土地调查、物权法与土地管理、测绘信息化等专题培训。三是做好固本强基工作。开展“三服务一促进”排头兵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向陈宏东同志学习活动。做好“十百千万”驻村和“六好社区”建设工作,为基层农村办实事办好事,佛山市国土资源局被评为全省驻村工作先进单位,两名驻村干部被评为全市先进驻村干部。四是党风廉政建设良好局面得到巩固。认真落实佛山市委、市政府“管好规划、管好土地、管好招投标、管好作风”等要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得比较好,较好完成纪律教育月、治理商业贿赂和反腐败“两牵头七配合”分工等工作。加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和效能建设,土地使用权拍卖、东华里改造等项目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选定拍卖、评估中介机构。顺德分局成为全市首批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