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


概况
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佛山市西北部。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建县,因境内西、北、绥三江汇流,故取名三水。1993年撤县设市,2003年1月撤市设区,成为佛山市辖区。现辖西南街道办事处、云东海街道办事处、白坭镇、大塘镇、芦苞镇、乐平镇等6个镇(街道)和迳口华侨经济区,共辖48个村民委员会、19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约39万人,区政府驻地西南街道办事处。
   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6亿元,增长2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31.2亿元,增长28.1%,第三产业增加值83.2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比重构成为6∶69.1∶24.9。返回

经 济
【农业】 农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7.5亿元,增长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873元,增长7%。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大塘农业园区四期、迳口农业园区二期工程建设,加快规划建设西南青岐等农业园区;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全区安排水利工程建设项目4.9亿元,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有新进展;积极实施农业园区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和提升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全力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至2007年,完成率达78.4%;大力实施“三年促变,绿地三水”工作方案,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完成了3965亩造林任务;高起点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引进及推广农夫茄瓜、泰国笋壳鱼等8个蔬菜及水产养殖新品种;狠抓动物防疫工作,实现畜牧业特别是生猪业逆势增长;切实加强渔政管理和服务,协助建成第一期渔民公寓72户渔民顺利入住;深入开展农机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安全检查、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及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农机安全水平;坚持做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全年共开展各类执法行动30多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工业】 坚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龙头,狠抓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着力扩大经济总量,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力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14.8亿元,增长34.9%。实现工业增加值225.19亿元,增长29.1%,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9.93%,拉动全区GDP增长18.4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全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79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47.79亿元,增长37.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2.65%。支柱企业均实现快速增长,全区共有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12家,完成产值202.86亿元,增长29.72%;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共有201家,完成产值641.59亿元,增长35.28%;工业企业利润稳步增长,重点企业效益良好,区内纳税总额超1亿元企业2家,超5000万元企业2家,超3000万元企业4家。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招商引资重点引入的新兴产业项目相继投产达产,青上化工、星星广大集团、盛路、好帮手等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化工、电气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行业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博德和盛路2家企业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零的突破。9月25日,首批4家立窑水泥厂成功实施关闭。陶瓷行业优化提升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全区范围内45家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将按“做优做强、改造提升、搬迁关闭”分为三类,分别进行优化提升或搬迁关闭。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区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抓好节能试点,启动“绿色城市、和谐家园”大型节能推广活动,并成功举办“三水区节能技术推介交流暨绿色照明工程技术推介会”,节能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年内新增6台工业锅炉使用分层燃烧技术,节煤率达15%以上;全区45家省“双千节能行动”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全面完成;4家企业通过省清洁生产验收,9家企业开展审核,三水区已有1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验收,是全省实施清洁生产企业最多的县区级单位。得益于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和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年全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为1.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0.9%,超额完成全年下降5.09%的目标任务。

【招商引资】 紧紧围绕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的工作部署,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加大“走出去”招商和产业招商力度,全区引资工作步上新台阶。全年全区新签各类投资项目138个,计划投资总额177.58亿元,项目平均投资密度达到205万元/亩。全年累计引入超亿元项目32个,计划投资总额131.04亿元,增长49.68%,占全年签约项目总投资额的73.79%。
   全年全区新增完工试产项目236个,累计实际投资额达127.41亿元,预计新增年产值224.7亿元。新动工建设项目294个,计划投资256.67亿元,全年累计实际投资91.19亿元,预计新增年产值449.88亿元。2003、2004年签约项目投产率分别达到98.24%和95.18%,2005年签约项目动工率达96.76%、投产率达83.09%,2006年签约项目动工率达到84.46%。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增长30.47%,其中工业投资115亿元,增长29.4%。
   大型项目不断增多,500强招商取得新进展。全区共引入投资超亿元项目17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71.94亿元,世界500强百威啤酒、日本爱汽科技、三菱化学,中国500强中石化、长江精工等优质项目先后落户。

【国内贸易】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全区商贸流通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城乡集市贸易成交活跃,物流畅旺,商贸流通业蓬勃发展。全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亿元,增长20.6%,其中批发业增长36.1%,零售业增长18.1%,住宿餐饮业增长23.3%。民营经济实现零售总额70亿元,占全区零售总额90.7%,增长19.8%。农村市场商贸稳步发展。全区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企业发挥品牌、配送、管理优势,不断向镇、村延伸营业网点。全区共有国家和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点22个,配送中心1个。其中日日升购物中心有配送中心1个,镇(村)级农家店10家;恒益购物中心镇级农家店4家;顺客隆有镇(村)级农家店7家;佛山民润连锁商业有限公司有镇级农家店1家。

【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3.42%,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增长31.36%。其中新签利用外资合同43宗,合同外资金额2.43亿美元;增资38个,金额1.77亿美元;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12个,投资总额4.79亿美元。全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值9.83亿美元,增长30.5 %,其中出口6.9亿美元,增长51.74%;进口2.93亿美元,减少1.77%。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上升。在外资企业审批项目中,外商独资企业有上升趋势。2007年全区43个新批项目中有32个是外商独资项目,合同外资金额达2.24亿美元,占全部新批项目合同外资金额的97.56%。
   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档次不断提高,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明显增加。全年出口增长中,一般贸易出口继续快速增长,达5.74亿美元,增长62.32%,创历史新高;民营企业出口2.38亿美元,增长28.83%。全区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达到6.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8.63%。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6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3.52%;纺织服装出口1.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5.97%。

【旅游】 三水旅游继续健康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生态之旅”形象进一步显现,迳口“十里水果长廊”的优质水果、九道谷自然生态旅游区的“佛山第一漂”和一藤成景的“禾雀花”、荷花世界新引进的热带型荷花成为旅游的新宠;按五星级标准改造建设的三水花园酒店于12月试业,按三星级标准规划建设的阳光假日酒店、升平大酒店开业,绿湖度假酒店和金太阳酒店按五星级标准规划的建设工程动工;阳光假日酒店被省旅游局评为三水第12家“绿色饭店”;口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营业部开业。旅游收入与游客接待量呈现良性上升趋势,国庆期间酒店平均开房率达88.2%。2007年接待游客2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34亿元。

【财政税收】 全区财政三级库总收入52.3亿元,增长5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亿元,增长25.3%。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净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上年结余,地方可支配财力达15亿元,增长17.7 %。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亿元,增长20.5%。收支相抵,净结余370万元。全区实现收支平衡,有所结余,一般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年累计完成税收总额26亿元,增长25.8%,其中国税收入15.3亿元,地税收入1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6%和27.7%。

【金融】 2007年,全区金融业平稳运行,银行、保险、证券协调发展,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9.4亿元,比上年增长9.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6.2%;保险保费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2.94%;银行业实现利润4.03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返回

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建设】 三水区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年工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工作目标,加快西南组团建设,制定并实施“三年促变,绿地三水”方案,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旧”改造,落实国家住房保障政策,启动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工程,引导房地产业有序发展,指导落实物权和物业管理,加强建筑业和建设工程管理,规范房产管理,努力完善城市公用事业管理,重点抓好燃气、桥梁的安全工作,促进了民生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全年交通建设投资3.31亿元,完成了石湖洲立交、三水大道南丰段和石湖洲至芦苞大桥段改造工程,推进西乐路、G321国道三水段改造、三水大道芦苞大桥至大塘段改造、塘西二期和白金三期的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重点发展控制区域的规划编制进展顺利,完成西南涌左岸公园建设,启动西南组团中心区、西南涌右岸整治、北江大堤加固和恒益电厂、北江水厂、西江水厂等城市公共项目的建设,丽日天鹅湖、山水庄园、金太阳酒店等一批大型房地产项目和五星级酒店项目加快推进。提前两年接通天然气。城市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容市貌得到改善,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

【规划】 2007年,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下,继续加大规划编制力度,主要开展的规划编制工作包括:广三高速公路以北至环湖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河口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西南工业园C区(木棉)控制性详细规划,广海路城区段两旁整治与城市设计,北江边旧城区段城市设计,三水东入口环境综合整治与城市设计,西南组团中片排水专项规划和大棉涌沿岸排污截流整治工程设计,排涝专项规划,电力系统专项规划,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各镇(街道、经济区)、工业园区排污专项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等。规划报建窗口共受理业务4943件,其中:办理用地选址意见书351件,核发《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条件)744件,规划图审批661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948件。

【国土资源管理】 围绕“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做好重点工程项目征地报批和安置拆迁工作。年内完成西乐路、白金大道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百威啤酒、恒益电厂2×60万千瓦发电机组扩建工程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征地工作。二是全面推进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全年共公开出让土地3899.4亩14.27亿元(平均36.6万元/亩),其中工业用地870.29亩1.67亿元(平均19.2万元/亩)。三是进一步简化手续,规范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全年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9300宗、集体土地使用权证545宗、集体土地所有权证10宗和土地抵押登记480宗(独立宗)。四是抓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为重点的7项专项工作,联合公安、司法等执法部门,大力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违法用地建设行为。全年共查处违法用地35起,面积1782.51亩,其中责令停工32宗,立案查处15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宗。五是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加强了电视台、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迳口九道谷漂流等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隐患点治理和巡查,以及学校、村庄等人口密集区和重点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督促完成了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仓库北面崩塌和电视台东北面危险边坡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程,实现全年地质灾害无人员伤亡。

【环境保护】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实现污染物减排为中心,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制定了《佛山市三水区落实创模国家技术评估整改工作方案》。对全区煤制气项目、医疗机构三废处理、大气扬尘、厂容厂貌、饮用水源安全等开展了综合整治,对西南涌和大棉涌开展了综合整治,规范了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处理了一批环境热点问题。 5月18日,顺利通过了国家创模验收组的验收。对陶瓷窑炉和工业锅炉开展深化治理,积极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关闭了4家水泥厂,制定了陶瓷产业优化升级方案。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418个,验收建设项目256个,核定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353吨和288吨。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74万吨,削减16.7%;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5100吨,削减27.1%,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开展环保专项检查,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16万人次,检查企业4345厂次,作出行政处罚52宗,限期治理11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5宗。全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北江和西江三水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质量Ⅱ类标准,西南中心城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均浓度分别为0.025mg/m3、0.036mg/m3、0.055m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水利】 根据省、市水利工作的精神,及早安排和部署全区年水利工程建设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积极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水平管理”的要求,重点抓好西南涌、芦苞涌、白坭河(简称“两涌一河”)整治工程、大棉涌综合整治和面上工程建设。“两涌一河”整治工程已完成83%,其中西南涌主体水利工程建设已完成,芦苞涌完成79%,白坭河完成44%;大棉涌综合整治工程首期引水工程完成40%。2007年全区共完成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1.36亿元,是历史上完成水利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其中省以上投资369万元、区财政投资1.22亿元、镇村自筹1000万元。共完成水利工程土方264.34万立方米、石方19.36万立方米、混凝土2.52万立方米。

【供电】 到12月31日,三水电网连续安全稳定运行3913天。完成供电量36.48亿千瓦时,增长19.41%;完成售电量34.84亿千瓦时,增长18.11%;线损率4.49%;当年电费回收率99.97%,旧欠电费回收率93.34%;利润2.13亿元,资产总额6.22亿元,增长3.85%,资产增值保值率100%;全年报装增容42万千瓦,实际接火送电15万千瓦,较好实现年度总体目标。返回

党建、基层组织建设
【组织人事】 顺利完成全区局级领导班子换届,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3.4岁,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96.7%,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在全区范围选拔后备干部,出台《加强区管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意见》,建立后备干部跟踪考察、日常谈话、建档立卷、动态管理、领导帮带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先后选送27名新提拔领导干部和33名企业管理人员到中央党校和清华大学培训。在全区范围评选出9名“三水突出贡献人才”并进行表彰奖励。实施“西联北拓”人才网罗措施。
   进一步完善华夏机构编制人事“一站式”综合业务系统功能,该系统被评为“广东省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示范单位。

【基层党的建设】 圆满完成55个村(居)党组织换届选举,241名村党总支委员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性别比例均比上届有所改善。推行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该项目被确定为广东省固本强基创新与落实试点项目。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在村民小组单独建立党支部299个。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成立社区党委和非公企业党委。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群众对区直机关作风建设满意率达95.4%。在驻村干部中开展“八个一”活动,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65件。在镇村干部中开展记“民情日记”活动,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383件。开展以种植“先锋林”为主题的纪念建党86周年活动。开展“党员助学月”活动,共募集助学款48.9万元,帮助489名贫困高中生解决读书难问题。返回

社会各项事业
【教育】 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三水中学、华侨中学、实验中学相继顺利通过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城乡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杂费的减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1所,其中公办学校65所(包括小学42所,初级中学15所,普通高中3所),公办学校在校中小学生7.96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1所、业余体校1所;民办学校16所(包括1所高中,2所职业技术学校,13所初中小学),在校学生1.06万人。全区有5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51万人。全年教育经费总投入为7.07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投入5.17亿元,社会力量办学经费466万元,社会捐资助学经费140万元。全区3~6岁幼儿入园率96.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辍学率为零,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为122.0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18%;三残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39%。

【科技】 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10家,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12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认定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家,佛山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家,三水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6家;积极推进专业镇建设,建立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2个,佛山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1个;申报国家级项目17项,立项5项;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19项,立项3项;申报省级其他项目25项,立项9项;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14个,立项12项;组织企业申报“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佛山专项)”共3项,立项2项;确定区级科技计划立项的项目23个;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市级科技成果鉴定20项;组织、推动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采取战略联盟等新模式,打造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引导企业实施专利发展战略,全区专利申请量413件、增长7.8%,授权量314件、增长67%;积极协助抓好国家级电子电器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园建设,做好信息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信息兴农村、和谐握手中‘443’”信息服务活动,深化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讲座、集市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活动有1.53万人次,共派发科技资料15种2.28万份。

【文化】 文化各项事业稳步推进。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文化工作被首次列入2007年度镇级党政班子绩效考核;西南街道、白坭镇、芦苞镇、乐平镇文化站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文化活动思路有所拓宽,成功举办首届民间古陶瓷、古钱币收藏鉴赏活动;首次举办“蓝盾之光”——三水区2007警营文化节,在专题文化节方面作出有益尝试。精心策划组织“同庆十七大·文化唱和谐”系列文艺活动,喜迎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大宣传、大文化、大配合”发展格局向广度和深度扩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共举办广场活动25场,送戏下乡15场,送展览下乡12场,送数字电影下乡284场,基层群众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全区共建成“农家书屋”7家,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看书难问题;积极开展“科技兴农”,免费向广大种养专业户派发《图书资料信息》1万多份。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铺开,粤曲星腔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网上行政审批全面完善,文化市场经营活动得到有效监管和规范,文化市场稳定有序发展。全年在书法、美术、摄影方面11人次进入有代表性的国家级展览,成为进入国展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一年,获省以上奖项18人次,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达数十篇,地市级以上发表、参展的作品600余篇(幅)。

【劳动和社会保障】 全年收集发布企业新增岗位2.09万个,1.71万人成功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下;完成外省农民工培训4315人、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2000人、其他各类社会人员培训1765人;组织9次大规模的专项执法,检查企业1703家,受理劳动监察案件396件,立案审理劳动仲裁案件225件,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369例,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644例;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9.46万人,失业保险实际缴费8.35万人,工伤保险实际缴费10.18万人,医疗保险实际缴费10.58万人,修改完善全征土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使其参保率提高31个百分点;进一步规范社保登记、变更、档案管理等业务流程,建立起征收、核发、稽核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基金管理行为;7月1日起全面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并建立了生育保险,各种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处理4个社保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卫生】 巩固发展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提高保费、报销比例、年报销最高限额,增加门诊报销病种。全年共报销总额3282万元,受惠群众1.57万人次。修订、完善医保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加强医疗行业管理,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专科建设取得成效;实施院校联盟,加强继续教育和人才引进,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医疗市场监管,依法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净化医疗市场;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卫生监督管理;做好传染病及地方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全年无发生各类传染病、流行病重大疫情,各类传染病无死亡病例报告,加强预防接种,继续落实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综合能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白坭镇创建成“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省级示范镇’”;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粉尘和苯作业企业专项整治。继续规范和巩固妇幼保健各项管理工作,启动免费产前医学检查工作,继续大力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严格抓好示范点的建设。无偿献血工作稳步发展,全年无偿献血175.7万毫升,临床用血100%来源于无偿献血。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年共有47条自然村创建成为省卫生村。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扎实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各项工作,保障全区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健全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体系;继续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三水区召开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现场会(南片区),三水区荣获“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称号。

【民政】 实现低保标准的城乡一体化,农村低保标准从原200元/人月提高至230元/人月;实施分类救济新政策和规范性的《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继续实施助学、住房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工作,全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积极开展“中国长寿之乡”的申报工作;新设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14家社区老年学校和16间“星光老年之家”。继续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实施重度残疾人康复护理补助的新政策,有效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大力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全面落实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有效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待遇;实施对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双拥优抚安置体系进一步完善。殡改工作成果得到巩固;地名、婚姻、民间组织等专项行政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体育】 紧扣奥运主线,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30多项,参与人数2.37万人。投入20多万元分别在各镇(街道)、迳口华侨经济区兴建体育示范点。 有7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5人转正为省队队员,4人转正为省体校学生。三水籍运动员全年累计获得世界赛第一名4项4人次、第二名1项1人次、第三名1项1人次;亚洲赛第一名3项3人次、第二名1项1人次;全国赛第一名12项12人次;省赛第一名25项32人次;市赛第一名45项63人次。

【人口与计划生育】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全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机制,成功创建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部服务站(所)成功改造升级为甲级站,计划生育服务环境和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深入实施依法行政,顺利通过国家人口计生信访规范化管理试点验收。全区共有1406名农村计划生育对象受到奖励,奖励金额达137.98万元。建立了农村独生子女和纯二女参加中考加分制度,2007年全区共有119名农村独生子女和纯二女学生获得加分。全区出生3834人,出生率9.55‰,政策内出生3714人,计划生育率达97.1%,自然增长人口1841人,自然增长率4.59‰,三项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被佛山市人民政府授予“佛山市2007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完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四级信息、调解网络,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扎实推进“21项民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力促进民生改善,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连续开展“粤鹰”、“亮剑”、“打击盗窃破坏三电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有效遏制多发性刑事犯罪上升势头;重点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及部位,娱乐场所涉毒现象、非法传销活动等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整合镇、村两级治安、保安组织,强化社会面的动态防控;创建“围院式”安全文明小区,实行24小时全天候治安防范;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将治安视频监控、电子警察、治安卡口三套系统创新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高。寓服务于管理,积极探索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新机制;防范在先,抓好全区中小学生反邪、禁毒警示教育;明确重点,深入农村和社区开展法制宣传;固本强基,加强镇级综治工作中心和村(居)委综治办建设,充分发挥“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的“大综治”职能作用,确保平安建设强势推进。

【安全生产】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年共发生事故158起,下降66.2%;死亡2人,下降75%;经济损失60.04万元,下降64.8%。各项数据下降幅度均列佛山五区前茅。

【精神文明建设】 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以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通过一系列大型活动扎实有效推进思想道德建设。配合香港回归10周年、建军80周年等重大节庆及“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主题教育,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国防知识教育。着力开展“十好”和谐文明村居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出台实施细则及评选标准,全面发动全区48条行政村、781条自然村参与“十好”和谐文明村居创建活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村民综合文明素质,促进农村和谐、文明与发展。返回

各镇(街道、经济区)介绍
【迳口华侨经济区】 迳口华侨经济区位于三水区最北端,与肇庆市的四会市、清远市的清新县接壤。总面积5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人(其中归难侨及侨眷2610人),下辖漫江、东和、择善3个办事处、54条自然村。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8.4亿元,增长60.6%。工农业总产值27.28亿元,增长49.89%;其中,工业总产值25亿元,增长54.79%;农业总产值2.28亿元,增长12%;实现税收2415万元,增长41%。
   创新模式,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方法,结合土地国有的特点,推出工业地产发展模式,通过租地、租厂房和盘活原有土地的方式积极引入高质量项目,招商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2007年共引入项目8个,合同投资额近6.8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个。
   政府搭台,农业经济取得显著效益。以“政府搭台,果农唱戏”的形式,成功打造十里水果长廊。统一包装迳口的农特产品,积极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在丰收旺季畅通销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取得显著效益。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8亿元,增长12%;农村年人均纯收入6553元,增长10%。
   转变思路,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07年,迳口结合实际,将原“二一三”发展战略变为“三二一”协调发展的模式,通过经营迳口的优势资源,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迳口主要的第三产业项目有:九道谷漂流、十里水果长廊、知青会馆、龙形拳会馆、升平大酒店、凰侨山庄等,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2007年还引入了回岐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和百年民居旅游度假山庄两个大型旅游项目。
   绿地迳口,城镇建设展现新姿。利用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按照“提升品位,体现特色,突出个性”的城镇化建设总体要求,凸显“水陆交错绿化”的特色,全面加快建设和绿化美化步伐,生态型小城初步呈现。完成了广东省首个“水上生态浮床净化水体”项目(河涌水上公园)的建设、建成了一个街心公园、美化了一个文化广场、完成了全长近3公里的漫江大道美化绿化工程。
   关注民生,社会建设和谐稳定。推行四级挂钩基层制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田改革、农田水利建设、归侨住房建设等民心工程,使迳口在大建设、大开发的时期仍实现了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群众的信访量为建区以来历年最低,没有发生过大型上访和信访案件,经济区呈现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2007年,迳口有55项民生工程在建。返回

【西南街道】 西南街道位于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处,辖区面积2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20万人,外来人口超12万人。2007年,西南街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发展为先、民生为重、生态为大,富裕和谐西南建设取得新突破。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15亿元,增长19.1%;工业总产值383.37亿元,增长19.43%;税收入库18.01亿元,增长28.4%;一般预算收入2.1亿元,增长31%。成功引入世界500强百威啤酒和中国500强长江精工钢结构项目。世界500强可恩索纸管顺利投产,英威达、青岛啤酒等大项目增资扩产。成功申报省电子电器技术创新专业镇,新增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免检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2件。大力扶持民企上市,盛路正待证监会审核。全年提出182项专利申请,已获授权117项。中心城区商圈效应凸显,全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营业总额创5年来新高。调整农业结构,高起点规划青岐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已编制首期详规和预算。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配合推进广贺高速等重点交通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的西黄线道路改造工程首期已完成。斥资1600多万元推动城郊路灯工程等12项工程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扎实推进。总投资1800万元的7宗水利工程顺利推进,揽岗站调巩工程全面竣工。石湖洲、洲边两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已完成规划,并制订项目市场化方案。筹措近600万元,以整治村容村貌为突破口,指导25条达标示范村推进新农村建设,30条自然村通过省卫生村验收。深化特色社区和“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3个社区获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称号。
   社会民生事业亮点频现。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全区率先创办慈善超市、镇级文联、居家养老服务站、流管站,社会和谐稳定。“整合、改薄、创优”初见成效,圆满完成中心小学、八小搬迁以及石湖洲小学、横涌小学的撤并。2007年中考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区内领先位置。实施文化建设“六个一”(一句话、一本书、一组歌、一系列协会、一个中心、一个基金)工程,串起西南文化“珍珠”,提升西南软实力。以“十佳”为主线,母亲、党员、教师为主题,策划系列“十佳”评选及颁奖晚会。投入1000多万元,扎实做好优抚安置、低保救济及临时救济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日趋好转,开发并在100多家企业中推广使用多功能安全生产资讯管理系统,走在全市的前列。返回

【大塘镇】 大塘镇位于三水区西北部,分别与广州市花都区、清远市和四会市接壤,北江流经境内,广四线、清龙线以及即将动工建设的珠外环高速公路贯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64.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万人,下辖8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
大塘镇是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单位和广东省蔬菜专业镇。按照“二一三”产业发展方向,有序推进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新镇区建设,呈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亿元,增长32.9%;工业总产值64.5亿元,增长53.5%;农业总产值7亿元,增长6.1%;财税总收入1.59亿元,增长38.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887万元,增长44.6%;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增长6%;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增长41.8%。为扎实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打造生态大塘,在全区率先关闭了4家小立窑水泥厂。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灵活采取BT、合作开发等方式,引入社会资金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供水、供热、污水等三大生产配套项目扩容工程,工业园区投资环境得到优化,累计引入项目196个,合同引资额110亿元。除了拥有轻纺、化工、家具木业、金属制品项目之外,还包括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
   农业生产环境持续改善。完成了134条自然村的股份制改革。先后完成了农业园区四期建设工程,建设面积1.5万亩,并建有农产品交易中心。组织实施了6项面上水利工程。通过举办“冬瓜王”大赛、建立销售“绿色通道”等举措,重点搞活黑皮冬瓜的销售流通。建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50亩,引种新品种4个,推广新技术2项;举办大型农科活动8期,培训农户1400人次。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产品流通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城镇规划建设有序铺开。完成《大塘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实施六青线六和公路大修工程和六一五安围沥青路面工程。全面完成三水大道大塘段扩宽改造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引入社会资金,兴建商用综合大楼和第三商住小区;完成半岛山庄装修改造工程和文化广场建设工程。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24期,大型招聘会2场,培训劳动力1387人,成功推荐就业2939人。筹集资金42.7万元解决580名困难学生读书和生活问题。落实资金10万元完成11户低保家庭危房改造。巩固省教育强镇创建成果,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投入147万元完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信访及维稳工作网络,成立镇综治工作中心、村(居)综治办,共调结民间纠纷案件135宗,办结群众来信来访65件。成立镇消防安全基金会,组建1支镇级消防队和2个村级消防站。返回

【芦苞镇】 芦苞镇位于三水区中北部,东南接广州市花都区,西接肇庆市。镇域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个村民委员会,90条自然村,常住人口3.5万人,外来人口近1.5万人。2007年,芦苞镇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旅游文化专业镇。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4亿元,增长35.2%;工业总产值66.5亿元,增长49.2%;农业总产值4.3亿元,增长6.2%;税收1.2亿元,增长21%。合同引资额22.1亿元,工业招商引资项目26个。
   市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发展。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约1.2亿元的芦苞涌综合整治工程全面铺开;投入228万元完成东海大道人行道、道路路灯、绿化改造工程;通过扩宽、改造、绿化等工程,将华山大道建成“样板路”;在全区率先实施垃圾“村收集、镇清运”,将垃圾清运扩至74个村民小组。新农村建设稳步扎实推进,制定出台了《芦苞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和《芦苞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办法》,在区、镇1∶1建设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对如期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并经验收合格的示范村和达标村,按每人150元和1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鼓励补助,使配套资金分别达到了每人750元和500元。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65万元将长岐村、把岗村等9条村分别建成示范村和达标村,直接造福村民5300多人。
   文化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通过完善管理和加大投入,芦苞文化站获“省特级文化站”称号。芦苞艺术团成功承办三水区“六一”文艺专场演出《阳光下成长》和纪念建军80周年文艺晚会《军旗赞》;投资300多万元完成西河小学、独树岗小学的配套建设;全镇中小学生免收书杂费,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投入近60万元,配备11台校车接送学生;对2006~2007学年成绩突出的师生共奖励32万元。
   和谐芦苞建设取得新突破。狠抓镇村干部挂钩联系责任制,制订出台《芦苞镇维护农村稳定工作镇村干部挂钩联系责任制实施办法》、《芦苞镇信访维稳工作八项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按照维稳责任到人、监督到人、督办到人、考核到人、奖罚到人的原则,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挂钩联系责任制实施以来,镇领导干部下访1120人次,受理上访117件,办结率达95.7%,密切了干群关系,开创了社会稳定和谐新局面。返回

【乐平镇】 乐平镇位于三水区中部,南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东接广州市花都区,处于广佛经济圈腹地。全镇总面积192.5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户籍人口约7.3万人。2007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1亿元,增长33.7%;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1.8亿元,增长52.5%,其中工业总产值213.5亿元,增长5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2亿元,增长37.5%;税收收入4.4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7705元,增长5.5%。
   招商引资创新局面,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引进新项目45个,合同引资额55.3亿元。新项目包括2个世界500强项目聚菱燕塑料和日本爱汽科技变速箱齿轮,1个中国500强项目一冶钢构,2家上市公司奥地利安德里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项目。引进的项目投资密度大,达202万元/亩,同比增加47万元/亩,产业聚集度高,属医疗器械、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四大主导产业的项目有38个,占引进项目数的84%。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全年共投入技改资金2亿多元,欧神诺陶瓷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日彩电器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正典生物科技获“广东名牌产品”称号。
   城镇和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共投入3亿多元推进城镇和园区建设。完成《乐平城镇总体规划》、《乐平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控制性规划》以及园区供电系统、园区服务区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华盛锦溢华庭等4个高档次商住小区以及乐平文化活动中心、乐平华盛广场等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善了“珠二环”以东区域的道路、管网、供电、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完成土方工程620万立方米,铺设排水管道5.1万米,工业园区员工村首期工程投入使用,完成新乐南路绿化样板路、乐平大道绿化改造、佛山“一环”乐平出入口主题林以及齐力大道等园区主干道路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约23万平方米。
   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推进。坚持以村容整洁为突破口,通过“五个一点”,即“镇出一点、园区出一点、村出一点、企业出一点、社会人士出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投入2000多万元,快速推进首批18条新农村示范村、达标村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共投入1亿多元推进“两涌”整治、海洲水闸、赤岗海底涵等水利工程,建成硬底化排灌渠32公里,改造鱼塘8000多亩。雪梨瓜嫁接技术获区科技项目进步奖,成功创建特色农业品牌“乐平雪梨瓜”,成为全区首个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农产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留用地的规划和管理,引导农村招商或建厂房、商铺出租,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和谐乐平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重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投入620多万元,建成乐平渔民公寓首期工程,解决了73户无房渔民的住房问题;整合原乐平、南边、范湖三家敬老院的资源,投入650多万元,完成扩建改造首期工程,解决200多名五保老人集中入住问题,提升全镇五保供养水平;规划建设日处理量5000吨的乐平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1000吨的首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积极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新增975户3064名村民用上了符合卫生条件的自来水,保障村民饮水健康。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5%,6条全征地村900多名村民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乐平慈善会投入24.5万元,对124名困难群众实施慈善救助;提高农村居民低保标准,顺利实现城乡低保并轨,全年发放差额救济金180.3万元。新增400多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投入100多万元完善广场文娱设施,广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诗朗诵和合唱节目分获区特等奖和“三水区2007廉政歌会”合唱比赛银奖,并成功举办首届企业职工运动会。
   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进步,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完成新一届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现村级班子“两高一低”,即“学历高、素质高、年龄低”的目标;举办佛山市首个村级干部的党校大专培训班,38名村干部参加培训,基层干部素质得到切实提高。返回

【白坭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亿元,增长36.69%;工农业总产值165.1亿元,增长49.04%,其中工业总产值161.6亿元,增长50.18%;税收入库3.14亿元,增长27.5%,其中国税入库2.5亿元,增长31.3%,地税入库5600万元,增长9.6%,其他税收800万元,增长6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2亿元,增长23.87%;合同引资额27.5亿元,增长23.87%。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出台了《白坭镇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工业产业结构的若干意见》,对获得“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和“清洁生产企业”荣誉称号的企业进行表彰,对陶瓷、化工、染整、水泥、电镀等行业明确提出了整治和优化提升的具体要求和期限。
   城镇化建设。投入5000万元完成了莘村机械塑料城道路、供水、供电、下水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一路一村一线一口”绿化美化工程,投入1400万元实施白坭样板路绿化亮化工程,投入400万元绿化美化18条新农村试点村,投入500多万元进行塘九线沿线绿化及路灯安装工程,抓好与桂丹路出入口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引导鼓励企业、学校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建设绿色生态白坭。
   农田水利设施。投入960万元进行樵北涌清涌、大岗电排站重建、白坭电排站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设,确保三防安全;投入150万元建设解放沙现代农业园区,成立了蔬菜协会和水产协会;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日常的巡查监督、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推行农产品无公害化生产,确保村民群众“吃得安全用得放心”;全力推进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连续6年位居全区首位;积极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低保尽保;认真落实农村低保困难户危房改造工程。
   新农村建设。投入1525万元全面推进18条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以“村容整洁”为突破口,成功创建17条广东省卫生村,通过“国家卫生镇”的复查验收,实施白坭首创的“四包”、“四送”政策,进行了“一村一室”、“一村一园”、“修旧如旧”、“村企合作”等特色工程,创造了“新农村六种创建模式”和“五种特色新村”,在全区创造了白坭新农村建设经验模式。全镇25家非公企业通过“村企合作”,以“送资金送绿化送建材”的方式共捐资了300多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
   教育文化事业。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白坭中心小学,全面完成了教育改薄工程;大力实施名师工程,组织教研员、中小学骨干教师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学习,让教师能面对面地向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取经”;中考创历史最好水平,考上重点中学上线人数186人,上线率56%;通过 “校企合作”方式, 16家私企分别与16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成功创建成为全区首个“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广东省示范镇;白坭镇文化站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返回

【云东海街道】 2007年,云东海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全力促进云东海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全年总收入7309.09万元,增长6.1%;税费入库6671.86万元,增长258.1%。
   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全年投入2924万元,推进白云路、大学路、内环南路、内环北路的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投入350万元,对千叶花园、绿湖爱伦堡的楼盘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及接收,实行同网同价。种植主题林4个,建设绿化样板路1条,林相改造300多亩,植树10多万棵。进一步做好招商跟踪服务,及时为发展商排扰解难,引导发展商加快投资建设速度的积极性,按照高标准、高层次、高品位的要求,着力打造三水乃至佛山的高级楼盘。2007年云东海的几大楼盘向社会公开发售,销售额合计超过8亿元。
   为了照顾群众的利益,体现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心和帮助,云东海累计投入1426万元,为4条散队村落实宅基地、经济发展用地、通自来水、通水泥路和文明村建设等,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年内没有发生一起因此而越级上访的群体事件。为了让群众充分享受森林公园的建设成果,取消公园东、南门票收费,成为省内为数甚少免收门票的“4A级国家旅游景区”。返回

【三水工业园区】 佛山三水工业园区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中部,东与广州花都相接,南与南海狮山相接,交通便捷,“珠二环”高速公路、佛山“一环”和佛山“横二”等高等级公路横贯境内,园区25公里范围内有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铁路货运和三水港货运码头。工业园区2003年3月28日由三水区乐平镇启动开发,2004年10月28日由三水区政府直接管理,2006年9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被列为省级开发区。
   园区以打造“三水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工业新城”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日渐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三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2005、2006、2007年连续三年被广东省经贸委评为“吸引外资二等奖”先进单位,被多家投资中介机构评为珠三角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
   近年来,园区遵循“项目是生命、环境是基础、服务是品牌、产业是支撑” 的发展理念,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自动化机械及设备、电子电器四大产业。通过抓规划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抓招商引资,促产业集聚;创新服务平台,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等工作,园区已吸引来自日本、韩国、西班牙、奥地利、美国、新加坡等国内外300多家企业落户,有世界500强三菱化工投资的工程塑料,三菱化学、丰田通商和燕山石化投资的聚菱燕,本田公司和爱知机器合作的爱汽科技,世界著名的特殊材料生产商之一美国罗门哈斯,世界第三大合成橡胶公司JSR株式会社投资的日密科偲,中国500强第一冶金、高新技术医疗器械项目达安基因等优质项目。2004年至今合同引资额达200亿元,引进外资项目55个,合同利用外资3.5亿美元。园区以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以“打造现代工业之区”为目标,致力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全力加快发展步伐。    (王忠奇 何 鹰)

附录:2007年三水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宋德平
   副书记:卢立湃 邓国斌
   常 委:袁 璐 郑运安 容国贤 区柱明   张开机 杨志越 陈少浩
   区 长:卢立湃
   副区长:张开机(常务)   陈浩斌(常务) 何绮红 何国辉 张卫红 姬广刚

  现任三水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宋德平
   副书记:卢立湃 邓国斌
   常 委:袁 璐 郑运安 容国贤 区柱明  杨志越 陈少浩
   区 长:卢立湃
   副区长:陈浩斌(常务) 何绮红 何国辉  张卫红 姬广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