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跨国DNA比对认亲背后:数据在“跑路”,智慧新警务助力

来源: 发表时间: 【字号:大 中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收藏本页面链接
  在与爱女梁晶浪久别重逢后,7月4日,梁华一家包车回到了老家湛江市雷州北和镇境庄村。13年前,梁晶浪和父亲从境庄村出发,13年后,族亲们通过“南方+”直播,见证着她跨越大洋,回到广州、佛山顺德杏坛,再回到这座村庄。

  一场发生在佛山的跨洋重逢,演绎了全国首例跨国DNA比对认亲的感人新闻。而这背后,有广州、佛山、中山三地具备国际视野的志愿者在助力,也有“互联网+”、DNA技术发展推动的智慧新警务在接力支持。

  为寻找梁晶浪,容桂民警最远去到了江门恩平

  2005年5月,当30岁的梁华带着爱女梁晶浪从湛江出发,踏上中山市东凤镇的土地上时,他的愿望很简单,在当地有一份工作,为爱女找一间幼儿园进行重点培养。

  在外打工的梁华每次回到老家,晶浪都会和他亲近。她自小聪慧,5岁前和大姐梁晶莹去到境庄小学。“那时候她会趴在教室窗口,听老师讲课。虽未上学,但26个拼音字母当时已熟练掌握。”梁华回忆说。

  13年前正是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兴起的时期。

  13年前,PC机正走进千家万户。截至2004年底,全国上网计算机约为4160万台,上网用户数仅为9400万人,其中广东省网民总数达1188万人;搜索引擎百度公司要到2005年8月才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当时手机仅仅是固话的替代品,逐渐成为通讯主要工具。梁华是一名普通的厨房工人,在2005年5月20日,他是在固话里被弟弟告知,“晶浪不见了”。

  随后他报了警,并与弟弟在顺德容桂和中山东凤两地开始寻找。女儿走失的信息,并没有像13年后的今天能在微信朋友圈中广泛传播,警方的监控“天眼”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遍布大街小巷。这给梁华的寻觅带来了不小的障碍。他说,在第一周,苦寻爱女而不得的他已被打乱了作息,晕倒在了宿舍楼道内。

  命运似乎在与梁华父女开玩笑,当梁晶浪被好心人送到中山市的一间派出所后,晶浪由于说不清楚自己的家人信息,于是她被中山民警送进了中山市福利院。

  13年前,佛山市顺德区公安部门接到梁华的报警后,开始了侦查。由于当时技术与条件限制,这次警方发动的寻找主要是靠走访,虽然断断续续,但也持续了一年多,最远处到达了百公里外的江门恩平。

  曾参与侦查的一位容桂镇桂新派出所民警回忆,警员们曾张贴大量协查通报,还联系周边派出所进行寻找,也收到了一些线索,每一条线索都进行了细致排查。顺德区公安局刑侦大队四中队副队长马宏声说,办案民警印象最深的是,有市民反映在恩平发现一个特征相似的小女孩。当时民警立即前往恩平,通过排查找到线索所反映的小女孩,但遗憾的是这个小女孩并非梁晶浪。

  有网友提出疑问,梁晶浪进入中山市福利院后,为何中山、顺德两地民警都没有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记者了解到,由于国内的公安网络相对独立,在13年前还没有与民政系统的信息网络建立数据交换机制,部门之间的数据藩篱在那时并未被打破,因此未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走失后梁晶浪被送进福利院,7年后却去了美国

  “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女儿被拐了,而非被送进福利院。我曾在中山市一带苦寻,离中山市福利院的最短距离是几百米,也许那时我女儿就在里面,但我还是错过了。”梁华回忆说。

  在进入中山市福利院后,梁晶浪改名为“中凤敏”,并曾被国内一户寄养家庭收养三年。期间,小晶浪走进课堂,凭着儿时的记忆,她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同龄人的不同,也坚信自己“不是被拐卖”。

  命运关闭了一扇门,但也打开了另一扇窗。浩德国际儿童服务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性跨国儿童收养机构,该机构副总裁陈跃建在7月1日专程从美国来到佛山见证梁晶浪认亲。正是在6年前,在这家领养机构的严格审核下,美国芝加哥的Sandy夫妇与中凤敏成功配对,并把梁晶浪带到了美国养育。

  2010年,尚在福利院的中凤敏DNA信息已录入了公安部组建的DNA库中。小晶浪是幸运的,公安部在2004年开始在省一级城市组建DNA库。这个库最初是针对案件现场所建立。出于打拐工作的需要,2009年5月公安部启用了“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DNA库的采样对象加入了福利院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这一阶段,借助“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及其建立的“宝贝回家”公益网站,公安部门的打拐认亲DNA数据库,与民政系统的信息互动在不断增强,沉淀的大数据开始变成了可利用的资源。

  智慧新警务到来,各方接力促成跨洋认亲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顺德区是一个缩影。该区在2010年正式建立DNA库,最初目的也是为了服务刑侦案件,支持打拐认亲还是后话。至今该DNA库服务的认亲案件仅18宗,远低于在其他刑侦案件的使用率。

  2018年5月9日,梁华前往顺德区公安局进行DNA采样时,如果不是“宝贝回家”志愿者云谷、燕子以及广东省公安厅打拐处民警的提醒,他甚至不知道必须夫妻双方一同前往。此前,梁华并不知道国家建立的DNA库以及沉淀的数据对其的重要性。

  不仅DNA技术在国内迅猛发展,“互联网+”也在催动着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从PC端到移动端,人们社交互动的方式更加便捷。截至2017年底,我国网民数已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广东作为经济大省,网民数已达1.17亿;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

  13年后的梁华已用上一台国产智能手机,并且通过南方+报道发现了走失女儿的最新线索。这个报道由南方日报记者采写,在广州发出后,竟被远在湛江的一位读者所发现,这位读者第一时间转给了梁华的弟媳,再转达了梁华。即便是5月3日的深夜,梁华还是迫不及待地与报道上留下的微信号取得联系。

  大洋彼岸另一边的中凤敏于今年2月在“宝贝回家”网站上登记了寻亲信息。“中凤敏”“中山走失”的关键字信息,为在广州从事外贸的志愿者云谷所关注。她建立了一个微信群,联系中山、顺德两地的志愿者协助寻找。志愿者最初拟定的搜寻范围在中山境内,后来有一位志愿者到中山东凤与顺德容桂交界的细滘大桥上实地走访后,建议将搜索扩面至容桂。其实那里,才是中凤敏走失的地方。

  5月9日,在省公安厅、佛山市公安局的指导下,顺德区公安局为梁华夫妇开通了技术绿色通道,对俩人的DNA样本进行了检验。当天就通过技术比对,确认远在美国的“中凤敏”即是梁华夫妇当年走失的女儿梁晶浪。

  从13年苦寻到1天内确认,技术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每个人都向往着更美好的生活,并希望每天都在前进。

  ■链接

  梁晶浪回家后的“团圆饭”

  顺德美食是主角

  善良的美国妇女Sandy已先后来过中国三次,这与其家庭里收养的3名中国儿童有关。除中凤敏外,另两位收养的男孩来自广西。中凤敏到美国后改名为Kylee,她勤奋用心,很快掌握了英语,并为Sandy一家增添了快乐。

  爱女的走失,让梁华心有隐痛。在13年寻而未得的情况下,他对自己的其他孩子倾注了更多的希望。

  梁华近6年来都在顺德工作。作为“新顺德人”,他在勒流镇有一份工作,子女懂事好学且成绩优异。这几个孩子还时不时会跟他说,“等我们长大了,再帮助你一道寻找姐姐。”这是一个经历了伤痛,却仍充满着积极乐观向上的中国普通家庭。

  7月1日,Sandy走进梁华在杏坛镇的出租屋内。出租屋里一片温馨,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女儿——梁晶浪。幸福的笑容写在Sandy的脸上,她为自己的养女找到至亲感到欣慰。

  7月2日,一场以均安鱼饼、鲮鱼片、清蒸胜瓜等顺德美食为主的晚餐在梁华的家中举办。主厨者是梁华,他用自己的拿手绝活,让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其乐融融。

  陈跃建是美籍华人,她一直在推动着中美合作。陈跃建也走进了这间出租屋。她内心也是激动的,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先后有6000名福利院的儿童通过其所在机构,推荐到美国家庭收养,而中凤敏成功从美国回来认亲却是全国首例。这为其他被收养儿童寻找国内亲人增添了信心。

  在从顺德前往湛江的车上,Sandy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中美各有一个家庭,这是对我女儿最幸福的事情了。”Sandy说,女儿在高中阶段各科成绩都是“A”,在学校也有很多好友。今年8月,女儿将进入伊诺伊州大学攻读平面设计专业,并希望大学毕业能够回中国工作。